资源描述
本命年的回想
教学目标:
1、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进一步体会春节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
2、欣赏作品展现的民风民俗图景及生动传神的语言。
教学重点:
体味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及斑斓多彩的民俗文化,赏析生动传神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课前播放春节喜庆图片,配以《新年序曲》音乐,营造欢快喜庆的氛围。
看到这些画面,听到这首欢快的乐曲,我们会立刻想到一个节日——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除夕之夜,大红灯笼挂起来,喜庆春联贴起来,清脆的鞭炮响起来,到处都洋溢着喜气、欢乐、热闹的节日氛围。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还有几个月又要过年了,我们盐中的校园电视台准备筹划一期有关春节的电视专题节目,分配给我们一个任务——地方采风,介绍地方过年的习俗活动,哪个地方呢?它就是作家刘绍棠的家乡——北京郊区运河边上的一个小村庄。今天,我们就在作家的带领下去作一次民俗风情游,完成这个任务。
二、春节专题地方采风——选取场景
1、自由朗读课文,熟悉内容。
2、选取场景画面。
读完课文,我们了解了作者的家乡过年的时候有很多习俗活动,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北方春节民俗风情画卷。假设你作为电视摄像编导来采风,你觉得哪个场景画面最有年味,最有特色?最想选取哪个活动场景或画面来拍摄?为什么?
学生发言,扣住节日的热闹、欢乐、和美、喜庆的氛围点评。
3、总结:刚才大家选取了很多场景,如:炒年货、吃腊八粥、买糖果、挑绒花、宰牲畜、备食物、送灶王爷、换门神、包饺子、守岁、拜新年。这些活动习俗无一不充满浓浓的年味,具有浓浓的民俗风情。相信这些镜头一定会深深地吸引观众的。
三、春节专题地方采风——画面解说
1、欣赏示例
出示“炒年货”片段
“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指名读,扣住重点词语赏析精彩的场面细节描写。
场面描写示范:(请看,厨房里,灶台边,)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锅上腾腾的热气,锅里啪啪的响声,聚成了一股暖暖的热流,涌进每个人的心里。)
2、学生仿照示例,选取场景试写
提示:发挥想象,抓住细节,写出年味,可以选取小贩、包饺子、贴春联、发压岁钱等场面来写。
3、发言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四、春节专题地方采风——嘉宾访谈
1、确定话题
刚才同学们精彩细致的描述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上个世纪京郊运河边的那个小村庄里。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红火热闹,同时它的意义内涵、发展演变也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值得我们探究。这期春节特别节目还有一个活动是嘉宾访谈——话春节。你觉得设计哪些问题来交流最让观众感兴趣,最有价值?分组讨论交流,推荐话题。
学生讨论交流,推荐筛选确定话题。
2、讨论话题
围绕选出的两个话题,选择其中一个谈谈你的看法。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扣住有关春节的意义内涵、发展演变、与西方节日的关系等方面交流点评。
五、课堂小结:
有关过年这一个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节日,我们可以探讨的内容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以这节课为引子,课后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探究思考,最后以文学小报的样式展现交流你的学习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