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斑羚飞渡》创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901200 上传时间:2025-01-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斑羚飞渡》创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斑羚飞渡》创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斑羚飞渡》创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斑羚飞渡》创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斑羚飞渡》创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斑羚飞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娴熟、悲怆、进退维谷、一尘不染、眼花缭乱”等词语。2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蕴含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2学习本文记叙斑羚自救时的细腻笔法。3体会本文言之有序、详略得当的叙述方法。德育目标1感悟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2联系生活,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教学重点1揣摩、评述课文的细腻笔法,积累语言材料。2理解课文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对斑羚飞渡情境的理解。教学方法1诵读法。课文描绘了斑羚危难中自救的壮举,其悲壮情节撼人心魄。以朗读带动全文的教学,引导学生在

2、读中体味文字,获得情感的升华。2启发研讨法。本文很有新意和深度地把动物的自救行为提到一个相当的高度来认识。课堂教学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指导点拨为辅,双边渗透,深刻领会作品的感情及寓意。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文意,熟悉主要情节,把握行文思路。品味美点。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多媒体动态显示斑羚的图片)同学们,画面展示的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在我国已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斑羚。大自然千姿百态,动物世界更是精彩纷呈。动物在面临绝境时的表现往往令人赞叹,令人震撼,所折射出的可贵精神是值得人类细细品味的。被逼至绝镜,关乎种群存亡的

3、危难时分,斑羚会作出怎样的举动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沈石溪的斑羚飞渡,去触摸那撼人心魄的惨烈与悲壮。(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1952年生于上海。1969年初中毕业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有着丰厚的生活体验。1975年当兵,历任新闻干事和宣传股长。1980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三、诵读感知,把握文意1请学生认真听读课文录音,感知主要情节。试着用简明的语句概述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教师明确:课文描述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

4、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2学生默读课文,标示段序并结合语境掌握下列字词。多媒体显示:(1)哀咩(mi):咩,拟声词,模拟羊的叫声。(2)苍穹(qin):天空。(3)对峙(zh):相对而立。(4)悲怆(chun):非常悲伤。(5)娴熟(xin):熟练。(6)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维,是。谷,穷尽,指困境。(7)迥然不同(jin):形容差别很大。(8)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9)参差不齐(cn c):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10)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筹,筹码,计数的用具。3学生朗读课文,要求注意体会语气、语速和情感。4教师配乐范读,

5、学生体会课文所蕴涵的作者的感情及文章的寓意。思考:(1)当时斑羚身处怎样的环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2)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它的三次叫声,请找出来并分析其特别的含义。(3)画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内容。并说说多次写到彩虹的作用是什么?(4)文中详细描述了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试用自己的话加以复述。(5)镰刀头羊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学生小组研讨,并在班上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明确:(1)课文第2语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通过比喻描写伤心崖的陡峭,说明两峰间极难飞渡,“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二是介绍说明斑羚跳跃的能力和极限,“

6、而能一跳跳过六米宽的山涧的超级斑羚还没有生出来呢。”这两方面情况的描写和说明,归根结底是以此显示:这群斑羚已经彻底陷入了绝境。这样就为“飞渡”创设了特定情境,渲染了悲剧气氛,同时为故事情节设置了悬念。(2)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第一次,当发现斑羚们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它已想出自救办法,并指挥迅速实施;第三次,在老年斑羚与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类了。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

7、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3)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在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在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在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结合语境,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者就是受了彩虹的启示;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4)把握重点,抓住主要动词复述:半大斑羚朝前(飞奔),同时,老年斑羚也快速(起跑),到悬崖边缘,半大斑羚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年斑羚(紧跟)在后面,头一(钩),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半大斑羚在老斑羚背上(猛蹬)一

8、下,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也再度(升高),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而老斑羚则笔直(坠落)山崖。(5)镰刀头羊带着胜利的骄傲从容赴死“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句中的“灿烂”,不只是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四、精彩语段,研读赏析教师导学:悲壮飞渡伤心崖使斑羚赢得种群生存,是全篇故事情节的高潮,也是表现斑羚智慧、勇气和牺牲精神的精彩之笔,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1请同学们感情诵读课文第9语段,教师反复演示多媒体设计的飞渡画面,以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说明:深色图例为老斑羚,浅色图例为半大斑羚,左图为伤心崖,右

9、图为对面山峰。动画效果:浅色图例先起跑,跳起来,深色图例后起跑,跳起来。当浅色图例刚刚处于下降的状态时,深色图例恰恰赶到。这样,浅色图例再度起跳,顺利跳到对面山峰,而深色图例却垂直坠落下去)学生思考:斑羚飞渡过程中,哪些动作行为打动你的内心,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者:你认为哪个地方写得好?请加以简要评述。学生细读品味,积极发言。教师归结:(1)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形容在试跳最后阶段的老斑羚,如“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烧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这些比喻句把即将坠落深谷的老斑羚的命运描绘得悲壮而

10、又灿烂。(2)在成功试跳的描写中,作者用笔细腻,运用一系列准确、传神的动词来描绘斑羚的试跳过程,如“纵身一跃”“头一钩”“猛蹬了一下”,这些动词的使用使整个过程细致生动。2说话训练,延伸体味。假如你是那头即将飞渡的老斑羚,此时会想些什么?又会对年轻的斑羚说些什么?学生思考后精彩回答。3师生配乐齐读。五、课堂练习阅读课文第8、9、10语段,回答问题。多媒体显示:1选文各段段意分别为:(1)_(2)_(3)_2“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我们该怎样理解那悲怆的一声轻咩?3为什么第一对斑羚飞渡详写,其余的略

11、写?4“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这道弧线是实有的还是幻化的?能说点道理吗?5你对老斑羚的牺牲精神作何感想?请用三、四句话表述出来。参考答案:1(1)斑羚群分成两拨。(2)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3)其余斑羚(除镰刀头羊)跳越山涧。2生命对谁都是重要的,镰刀头羊也不愿死,但面对两拨的数量不均衡,它毅然从年轻斑羚队伍里走了出去,虽然步伐沉重、心里悲怆,但它仍不失为英雄,英雄不是天生就刚强,而是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选择死亡,把生让给别人,镰刀头羊仍然是伟大的象征。3详略可以保证重点,照顾全面,如果第一对斑羚飞渡不详写,我们就不会对飞渡的惊险和壮烈感到那么

12、真切。如果每一对斑羚都详写,势必会累赘,降低表达效果。4也可能是实有的,因为斑羚飞渡要留下痕迹。也可能是幻化的,因为飞渡是壮观的一幕,“我”看着简直是眼花缭乱,那道弧线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去,所以写此文时,那道弧线就幻化出,并定格,给人以无限的遐想。5略六、布置作业1当镰刀头羊成功指挥飞渡后,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时,它会想些什么?请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展示其复杂的内心世界。2阅读短文悲壮的生命之歌,完成题目。悲壮的生命之歌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在南美洲一片树林边缘发生的故事:那一天,(甲)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着的火舌活像一挂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明眼的

13、巴西向导(乙)我们叫道:“一群蚂蚁(丙)火包围了!”我们随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火舌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_、_、_、_、_,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身体爆烈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外层被烧焦的蚂蚁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随着蚁团向对岸的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我听着这则蚁国发生的真实故事,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蚂蚁,其重不足1克,真正是比1克还要轻上十倍、百倍。然而,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

14、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自己,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方式的机警。又是如此感人。怎能不发人沉思,油然生出敬慕的情感来?逐渐地,我自感到原先那种认为“蝼蚁之命,何足挂齿”的想法,实在是太无知、太浅薄了。(1)请在第一段甲、乙、丙三个地方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虚词。应依次填上_、_、_。(2)第一段横线上,原文有以下几句话,你认为怎样排列才恰当?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火神肆虐的热浪里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河岸的方向突围滚去恰当的排列顺序是_、_、_、_、_。(3)第一段说“外层蚂蚁被烧焦了”可“蚁团

15、却不见缩小”,这是为什么?(4)请简明连贯地概述这则故事。(不超过25个字)。(5)第二段有“又是如此感人”一句,请准确回答作者认为蚂蚁的什么感人?参考答案:2(1)由于朝被(2)(3)因为死了的仍然抱住蚁团,从远处看,蚁团自然不见缩小了。(4)被大火包围的蚂蚁,扭成一团,机警地逃离火海。(5)斗争中表现出的韧性、脱险方式的机警。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合作探究课文主旨,以达到深透理解。联系生活体验,感悟事理。教学步骤一、检查作业小组内自查互改,推选优秀的写话片断在班上交流,师生共同评议。二、合作探究,深情体味课文主旨1请同学们速读全文,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多媒体显示:(1)老斑羚“像颗流星

16、似的笔直坠落下去,好一会儿,悬崖下才传来扑通的落水声。”这里没有说悬崖高,但从哪里可以看出?(2)“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3)“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耍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撼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感到震惊?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1)“好一会儿”。(2)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斑羚的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

17、死亡做桥墩”。(3)“我”是个猎人,参照人类在此种情景下常有临阵脱逃的表现,所以震惊。2合作研讨。(1)如何看待文章等3语段老斑羚自蹈死地的行为?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2)本文题目是“斑羚飞渡”,描写对象是斑羚,但文中却穿插了几处“我”的想法和反应。如第9段写试跳成功的过程,就有“我吃了一惊否则绝对不可能跳到对面那座山崖上去。”第11段写“快速飞渡”的场面中有“心想”等文字。这些文字删去了,也并不影响“斑羚”形象的塑造,你说对吗?(3)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是怎样的角色?(4)课文描写的“斑羚飞渡”的成功,近乎奇迹,那么,你认为这是真实发生的吗?还是主要出自作者的想象?学生研讨后踊跃发言

18、,教师明确:(1)这只老斑羚是被逼伤心崖后第一只“跳涧”的老斑羚,作者这一安排,写出了老斑羚以牺牲自己告诫它的同伴,这样做是自蹈死地。“扑通”的落水声过了好一会儿才传来,可见山涧的深度;这一声“扑通”好像是那头老斑羚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警告后面的同伴不要冒险硬跳,从而可以看出老斑羚的献身精神。这样安排,在思想方面,初步表现了老斑羚的自我牺牲精神;情节上,有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2)仅从情节结构的角度来看,确实如此,删去那两处文字,情节会更“紧凑”些。但是,从形象塑造、思想表达、构思技巧等角度来看,删去后,将大大影响其表达效果。这两处穿插文字抒发了作者对老斑羚的敬佩赞叹之情,这也恰恰是课文的主旨。

19、所以,文中这些写“我”的想法或反应的侧面描写或非正面交待性的文字,很有重要,不宜删去。(3)在文中,人类充当的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这是一个不必回避的问题,因为文章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反思人类所作所为、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机会。人类自诩为高等动物,是世界的主宰。人类拥有强劲的思维能力,拥有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改天换地,常提的一句话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对于和自己一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物种,人类是蔑视的。人类肆意屠杀它们,已经导致很多物种灭绝。斑羚飞渡的惨烈、悲壮,让我们看到动物身上那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反思人类社会,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斑

20、羚那样,不害人,不苟活,视死如归呢?(4)首先,在动物界,确实有牺牲部分成员的生命以取得种群中大多数的生存机会的事实;其次,依经验可以知道,人类在困难时往往会激发出以前从未展现的潜力,做出平时无论如何也不能完成的事情,因此,我们不能否认,当斑羚群陷入种群灭绝的危机时,强烈的求生欲望会导致奇迹的发生。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推论本文叙述的事情就一定是百分之百真实的。不过,真实与否又有什么要紧呢?任何出现在作品中的素材,都是作家进行艺术剪裁和合理加工的结果,艺术真实不等同于生活真实,没有必要追究事情是否符合生活真实。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篇动物小说来读,抛开表层的坠饰,体会文章震撼人心的力量来源,阅读的乐趣

21、将充盈读者的心间。教师小结:课文把斑羚求生自救的行为提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来认识,是很有新意和深度的。斑羚在危难中的壮举,使人感到强烈震撼,也启示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3学生齐声朗读,体味课文的情味。三、感悟事理,体验反思1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动物大观。(视频内容反映的是动物日常生活的画面,这里既有体形庞大的大象、奔跑如飞的袋鼠,也有色彩亮丽的斑马、面目狰狞的犀牛,还有机灵调皮的猴子,它们各取所需,和谐相处)2你从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感悟到了什么?请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点拨:自我牺牲的精神是感人的,但结局却是令人深思的。教师归结学生的精彩发言:生1:动物与我们一样,是自然界的生

22、灵,我们人类不应该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而大肆屠杀、掠夺动物。为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建立良性生态环境,应该树立和谐共处的友善观念。生2:斑羚飞渡的情节既使我们感悟到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的精神,又使人油然而生对那种神圣不可侵犯的英雄气概的钦佩。学习本文的意义,应该在于学习关键时刻携手合作、为集体利益甘于牺牲自我的精神。生3:事件还启示我们在不可抗拒的灾难面前,应当具有勇于逃生并善于逃生的意识和能力。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触摸着动物人性化的温情,感受这神奇世界的无穷魅力,我们更应该善待这自然赐予的朋友,真真切切体会它们的喜怒哀乐,它们的生存情势,与它们和谐相处,共生共荣。五、课堂练习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分

23、发讲义资料)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是凤毛麟角了。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24、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几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的美事来了!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下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

25、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的。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求饶打动是情理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间一动,枪声响了起来,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觉得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见到的唯一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的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当腹腔打开时,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

26、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1老猎人有什么性格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那只藏羚羊为什么向老猎人下跪?3从“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我们可以想起木兰诗中的句子_,_。4本文开头有什么特点?5当老猎人扣动扳机时,他的思想状况如何?请简要分析。6我们应怎样评价老猎

27、人?参考答案:1杀生和慈善并存。因为他既打猎,又把兽皮卖得的钱更多地救济路途的朝圣者,并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他打死了下跪的藏羚羊,心神不宁,夜不成眠,手在颤抖。当发现羊下跪是为了肚里已成形的孩子时,他埋了杈子枪,消失在藏北草原上。2为了祈求老猎人枪下留情,因为肚里有成形的孩子。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4平平实实,如叙家常。5他也许什么都没想,手软是下意识的动作;他也许是想了点什么,因为他的“心头一软”,“手不由得松了一下”。当时肯定不会多想,想多了,猎物会逃走,这对猎人是情理不通的。他的错误就在于他没有深想,要不,他就不会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了。6老猎人是个悲剧性人物,他的错误是时代性错

28、误。他的善良应该肯定,假若都像他那样知错后悬崖勒马,可可西里就不会是今天这种状况了。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题(三),学习写一般书信。活动与探究1阅读下面一则题为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的消息。一名公交车司机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将发动机熄灭,确保了车和乘客、行人的安全。他做完了这三件事,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名司机叫黄志全,所有的大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上述材料,使人感受到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请合理想象,生动展现当时的情形。体会其中强烈的责任感。2阅读短文,

29、回答问题。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工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的初冬。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稀拉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而少了生气。置身在这空旷寂寥的山上,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原始的静谧和苍凉。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惊恐地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绝对是这山上唯一至今还倔强地活着的蚂蚱了。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去。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很衰老或孱弱,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

30、活捉了。这只周身呈土褐色的蚂蚱因惊惧和愤怒而拼命挣扎,两条后腿有力地蹬着。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必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的身体的末端捅入,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色的液体,它用前腿摸刮着,那是它的血。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的,是害虫。”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视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是新鲜的。或许他在指望从土里刨出点什么东西来。我点着一支烟,眺望远景。“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

31、我扭头看去,见儿子正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知去向。我连忙跟儿子四处寻找。其实蚂蚱并未跑出多远,它已受重创,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着,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未走出两步就轻易地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遇难者重又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并没有离开,而是蹲在儿子旁边注视着蚂蚱。我要看这五脏六腑都被穿透的小玩意儿究竟用何方法逃跑!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的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抱住草茎不放。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和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儿子的手稍一松懈,它就开始艰难地顺

32、着草茎往上爬。它每爬一毫米,都要停下来歇一歇,或许是缓解一下身体里的巨大疼痛。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一点缩短,而已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我大张着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这悲壮逃生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不可能发生。我相信我正在目睹着一个奇迹,一个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到的生命的奇迹。当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精疲力竭了。生命赋予它的最后一点儿力量,就是让它挣脱束缚,获得自由,然后无疑地,它将慢慢死去。儿了手里握着的草秆再没有动。我抬眼看,原来他早已如我一样,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

33、之震惊。我慢慢地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它太厉害了!”我明白儿子的意思,他其实是在说:“它太顽强了!”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生命鞠躬。(1)“我”为什么要带孩子去爬山?(2)从蚂蚱身上“我”发现了什么?“我”为什么要向它弯腰鞠躬呢?(3)写孩子“专心致志”“兴致勃勃”地挖土说明什么?(4)文章第二自然段是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加以议论和抒情,你能找出其中的一段吗?参考答案:2(1)想让孩子知道世界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工的东西构成的。(2)发现了生命的顽强。蚂蚱顽强的生命深深震撼了“我”,“我”不由得向它鞠躬。(3)孩子的注意力,跟“我”并不一致,这里有一种“隔代”的感觉。(4)渲染了气氛。尽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但在这里却发生了一件极悲壮的事情,这样反衬,更显得蚂蚱逃生这一微不足道的事情震撼人心。(5)生命所赋予它的最后一点儿力量,就是让它挣脱束缚,获得自由,然后无疑地,它将慢慢死去。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