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教学重点】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一、导语设计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二、前置作业1、朗读背诵全文。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翻译全文。3、思考问题:谢
2、家聚会吟诗,为什么选择一个寒雪日?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好?你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句好?说出自己的理由。三、小组讨论四、班级交流3、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
3、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耐人寻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
4、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五、课堂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俄而雪骤(3)公欣然曰2、翻译句子。(1)白雪纷纷何所似?(2)撒盐空中差可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六、布置作业1、背诵翻译全文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有关咏雪一文的题目。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
5、必苦李。”取之信然。二、前置作业1、朗读背诵全文。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翻译全文。3、思考问题:(1)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2)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3)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三、小组讨论四、班级交流1、检查翻译2、问题讨论(1)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6、。(2)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五、课堂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陈太丘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翻译句子。(1)尊君在不?(2)待君久不至,已去。(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