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课 行道树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贪婪、堕落、冉冉、红灯绿酒、繁弦急管”等词语2辩证地理解行道树的“忧愁和快乐3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过程与方法目标: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行道树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正确看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感受奉献者的崇高品格,以此鞭策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重点:培养朗读能力,感悟文章主旨难点:深入理解重点语句的内涵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先从一个离奇的梦说起。请大家先闭上眼睛,让我带领大家走入梦境。昨夜神游张家界,适逢
2、天子山上那棵千年古松正召集大树峰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树的精英欢聚一堂,畅谈了各自的生活感受。第一个发言的是原始森林的代表。它说:“我们生活在古老的文明里,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鲜,虽然太阳公公不常与我们见面,但我们能常和山鹰欢娱,又能与白云私语,不时有城市过客远道而来,顶礼膜拜;更有文人墨客吟诗作赋,颂松扬槐,悠哉,游哉!”第二个发言的是盆景中的代表。它说:“我们生活在现代的文明里,虽然我们生活的空间是那么狭小,虽然我们时常被主人折磨得肢离破碎,修剪得面目全非,但是,我们的生活环境多么安逸。我们不必凄风苦雨,更不必斗旱抗寒。我们总是被鲜花与掌声所簇拥,不时有人为我们的奇妙身段啧啧赞叹。快哉,乐哉!
3、第三个发言的是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大树进城的号召,从原始森林里移民到城市街道两旁的行道树。他刚要开口,一阵刺耳的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行道树说的话我一句也没听到,唉!好了,大家睁开眼吧!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行道树的了解,帮我想一想,行道树会说些什么呢?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台湾著名女作家张晓风也曾写过这样一篇文章(板书课题、作者),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学大师的心灵,感受这位散文大师的文采。师: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作家张晓风。请在我的描述中按五字记忆法记住有关内容:(生“名、时、地、评、作识记作者简介)张晓风,台湾女作家194年生,36岁时被评为“中国当代散文家”之一,评论界认为她的文章“笔如太阳之热,
4、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主要作品有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等。二、读一读_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一)、老师范读,学生点评,师生互动师:这篇文章老师读了很多遍,仍然非常喜欢。下面,老师愿意抛砖引玉把课文先朗读一遍。老师在读的时候,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大家注意听,如果读到你心动的地方,不妨和老师一起读。(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应和读)师:刚才大家和老师一起用声音演绎了这篇优美的散文,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老师的体验。请大家对老师的朗读做一下点评。师:谢谢大家,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比老师读得更有感情。(二)、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巩固基础师:语文是以文字为基础的,下面我们借助这篇散文,和老师一起重温
5、基础。投影显示:堕落(du):思想、行为等往坏里变;沦落、流落(多用于早期白话)。堕,落、掉。牙龈(yn)冉冉(rn):慢慢地。点缀(zhu):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深沉: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来源:Zxxk.Com繁弦急管:多种多样欢快的音乐声。弦,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红灯绿酒: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贪婪(ln):贪得无厌(含贬义);不知满足。苦熬(o):忍受着痛苦度(日子)。(三)推荐学法,动情品读,合作交流师:基础牢靠了,再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去品读课文,注意“读出自己”,然后运用老师推荐的读书五法中某一种讲给组内的同学听。(出示学习方法提示A、理解法:读了“”,
6、我理解了“”B、拓展法:读了“”,我仿佛看到了“”C、联想法:读了“”,我想到了“”D、质疑法:读了“”,我不理解了“”E、品析法:读了“”,我体会到了“”)(学生自读,分小组交流,七八分钟后)师:哪个同学把你的感受说给我们听?三、析一析,质疑探究,深入理解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师:老师有几处疑难,谁能帮我找出点明文章主旨的一句话?(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也唯有这种痛苦才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师:何谓神圣的事业?(牺牲个人利益,满足社会需要,人民需要的事业。)奉献者是伟大的、神圣的,又为什么说总是痛苦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师:谁能将文中原句读一下。(我们的
7、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师:既有身体上的,又有精神上的。谁还能再设想一下,除此之外,还会承受哪些痛苦?(商家往它上面贴广告,钉钉子。树上的灯烧灼着它,车失事撞着它。有时为了道路畅通或采光,被修剪、压枝,不能让它长得太茂盛。)这种痛苦是谁造成的?能否改变。师:由于命运的安排,它离开了同伴,站在马路两旁,立在飞尘之中,这个它无法自己决定。人生何尝不是这样
8、,当你在无法选择的命运面前,应该怎么办?师:勇敢地向命运发出挑战的,像石缝间的生命,还有?砖缝里的香瓜子。悬崖峭壁上的奇松、怪柏。师:谁都渴望生长在一片肥沃的土地上,有人呵护、培养。但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在无法选择的命运面前,只能勇敢地面对它,进而去战胜它,生命的价值在于勇于接受命运的挑战。作为树,它的家本来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那儿空气清新,树香袭人;它们本应像同伴那样“吸露”,“玩凉凉的云”,听小鸟唱歌,看日升日落,云卷云舒,过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可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它们离开了家,离开了同伴,“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成了一列行道树,它们也曾为此而悲,
9、但是它不需要别人的同情,勇敢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并把它作为自己的选 明明说,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那怎么说堕落呢?查词典,堕,落、掉。堕落的一个义项是沦落、流落。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堕落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2.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3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
10、乐的树,为什么忧愁?忧愁什么? 上文说,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污浊严重损害着市民的健康,遗憾的是,人们竟然习惯了,麻木不仁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是毕竟有限,改变不了大局,他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4、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荫,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5、抓住对描写痛苦的关键语词如“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忧愁“堕落”等的理解。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
11、它们寂寞、孤独、苦熬。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总之,它们是痛苦的。然而,它们认识到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它们甘愿自我牺牲,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这就是无私奉献者的美的襟怀,美的精神。四、整体感知:一、生命的价值在于勇于接受命运的挑战 作为树,它们的家本来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那儿空气清新,树香袭人;它们本应像同伴那样在家中“吸露”,“玩凉凉的云”,听小鸟唱歌,看日升日落,云卷云舒,过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可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它们离开了家,离开了同伴,“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成了一列行道树,这个它们没有想“竟然”,它们也曾为此而悲“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12、但是它不需要别人的同情,勇敢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并把它作为自己的选择“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作出这种选择是艰难的,惟其艰难,才更体现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勇于接受命运的挑战,不屈服于它。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当你处于不可选择的境地时,勇敢地接受它吧,那样你的生命将拒绝平庸。 二、生命的价值在承受痛苦与磨难中体现选择了行道树的生活,就意味着奉献与牺牲,就注定要承受更多的痛苦外在的和内心的。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惟一的装饰“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没有了往日青翠的外衣,这是外表变化带来的痛苦。白天,它们默默迎接朝阳,奉献清新的空气,阻挡风沙的侵袭,没有人在意这些,更没人了解它们的奉献。夜幕降临,当整个
13、城市都是“繁弦急管”时它们却“在寂静里”;当整个城市里“红灯绿酒”时,它们却静立在“黑暗里”,两相对比,使行道树们付出却得不到人们认可的痛苦和孤独之感更加强烈。当整个城市喧嚣退尽,人们酣然入梦时,它们仍处在痛苦的煎熬中,“牙龈咬得酸痛”一直到天亮,这是漫长的煎熬啊,然而痛苦是一种磨练,更是一种考验,只会使它们意志更加坚强,信念更加坚定,因为它们知道,自己选择做行道树,为城市奉献一切这是神圣的事业。“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不是吗?惟其经历太多的痛苦与磨难,才更加凸显了它们奉献精神的可贵。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基督不同于世人的,岂不正是那双钉痕宛
14、在的受伤手掌吗?”(只因为年轻啊,张晓风) 三、生命的价值在于执著追求和无私奉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行道树们虽然饱受痛苦的煎熬,但它们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默默地奉献着,牺牲着:“当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时,它们精神抖擞地站成一列,为城市迎接 第一缕曙光;“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但它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当别人为它们作行道树而大抱同情时,它们却了无遗憾地在“春天勤生绿叶”,在“夏天献出浓阴”,在冬天蓄积能量,等待来年春天的繁茂与葱茏,既然选择了,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并把自己全部奉献出去,这是它们的执著追求,因为它们知道,神圣的事业总是要付出代价、作出牺牲的
15、,它们以无私奉献为自己神圣的职责。如果别人都不迎接太阳,“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它们把以无私奉献造福于人类作为最大的快乐,能使“一个早起的孩子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是它们最“自豪的时刻”。因为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因而才使它们的奉献更有意义,更显珍贵。奉献的过程是痛苦的,奉献的结果却是快乐的。 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是一个人生哲理,这篇短文就是表达这个哲理的。行道树认识到,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为什么神圣呢?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行道树认识到,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他们甘愿自我牺牲。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他们寂寞、孤独、苦熬。他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行道树认识到,为神圣事业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他们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