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金融数字化和金融去中心化——兼论“两化”背景下新一轮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90007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金融数字化和金融去中心化——兼论“两化”背景下新一轮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金融数字化和金融去中心化——兼论“两化”背景下新一轮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金融数字化和金融去中心化——兼论“两化”背景下新一轮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 月第 期 总第 期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作者简介:曾品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刘小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剑联尔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方天,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收稿日期:【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金融数字化和金融去中心化 兼论“两化”背景下新一轮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曾品固刘小添剑联尔拉方天(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成都 )摘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实现中国式金融现代化,需要全面客观地看待金融的数字化和去中心化。“两化”是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新生事物。两者之间具有谁也代替不了谁,谁也离不开谁的辩证关系。积极

2、稳妥地推进“两化”符合我国当前的技术经济潜力。新一轮机构改革对“两化”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参与乃至引领全球金融治理和数字治理的需要,从长远看,关系到中国式金融现代化能否行稳致远。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金融数字化;金融去中心化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 。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 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国式现代化

3、离不开中国式金融的现代化。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金融数字化已经成为共识。但是由于区块链技术的两面性 ,对金融的去中心化的看法还有分歧。在西方,金融的去中心化已经有完全取代金融数字化的趋势,()已经成为 ()的代名词。支持者认为,充分利用区块链上的信息记录具有的强抗篡改性、不可磨灭性和高度私密性,使数字化资产从所有权归属的确权登记到交易处置全链条各环节都不再依赖外在的交易撮合和支付清算中心集中统一实施,而是分散到遍布全球的单位组织甚至个人之间自发灵活开展。同理,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种种数字货币,也是依靠区块链技术对货币“加密”,从而使货币发行和总量控制不再被中央银行垄断,流通价值也不再需要政府强制

4、力加以保证,可以防止量化宽松等超常规货币政策带来的货币滥发和通胀失控。区块链正在推动货币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走向去中心化,金融活动正经历从分散到集中再到分散的否定之否定 。在我国,由于对加密货币和数字藏品()过度投机的担忧 ,导致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金融也有很深的疑虑。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化,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做法。但是对金融去中心化应不应该完全否定,去中心化能不能缩小地区或者国家之间金融发展的差距,西方支持者在这一方面的理念有哪些可以借鉴之处,还没有明确。本文拟澄清现有认识的盲区,为推进中国式金融现代化提供参考。我们首先考察了金融现代化和金融去中心化的现状,并从哲学理论中关于新生事物的角

5、度对金融去中心化和金融数字化(以下简称“两化”)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哲学思考。接着,从我国现有的技术经济潜力探讨我国“两化”的可能现实路径选择。最后,结合硅谷银行倒闭引发的数字化挤兑分析了“两化”背景下新一轮机构改革的意义。一、“两化”的定义及现状首先是关于“两化”的定义。去中心化金融()的定义是以太坊区块链技术上的新型金融基础建设,通常使用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指不需要传统金融中介机构来执行,是自动化的合约。去中心化金融使用智能合约来促进现有金融服务更开放、互操作性更强以及透明度更高。并且由于区块链技术的保障,信用风险程度会降低、腐败和资产管理不善的现象会减少,同时财务管理会变得更便宜及有效

6、率 。数字化金融(,简化为 )由于其出现时间较短,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共识。但主流观点认为,数字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对支付、借贷、投资等金融业务的业务模式及产品的创新。也有学者认为数字金融对金融服务客户、数字金融提供者、政府和经济都有好处,比如增加了金融对贫困人口的可得性,即普惠金融,以及降低了银行及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的成本,增加了政府的总支出等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年第 期数字化金融的发展是由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接下来就简要论述这些新技术对传统金融带来的影响。第一,人工智能的使用可代替人类重复性工作,比如搜素数据、信息以

7、及通过语音、人脸等快速识别。代表应用场景为智能客服、智能投顾、智能搜索等。并且 年 月 日,美国企业 发布了 ,代表了人工智能的进一步跨越,通过使用大量数据,让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总结出背后的规律。并且能对人类所输入的文字做出对应的回答,而不同于以前的人工智能是通过关键词搜索来进行回复。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可以理解人类的语言,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要通过关键词、代码等让人类使用计算机所能理解的方式来进行,所以这对搜索软件、智能客服等是一个巨大的变革。区块链技术通过改造金融供给端,让信息更加透明,从而减少企业的信息成本,增加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度。可以用于保险等行业。第二,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因此具有可

8、提升交易处理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安全性等优势。其主要应用场景为:跨境支付、数字货币、信息共享等。并且可以通过区块链对信息实时反馈,可以增强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区块链还是去中心化金融的核心。第三,云计算是数字金融底层设施。由于如今数据指数级增长,如何提高数据使用效率成为各国的目标,所以算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云计算服务主要包括三种模式:软件即服务 、基础设施即服务 和平台即服务 ,不同服务其用户自由度也各不相同,用户自由度最高的为 ,最低的为 。第四,大数据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技术。通过对数据搜寻、处理和分析,可以缓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可以应用于传统金融难以解决的难题,比如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9、等。根据长尾效应,如果解决或缓解这些难题,对于企业而言,其收入会大幅增加。去中心化金融源头是 年发生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爆发给美国及世界带来了很多不利,为了缓解这些不利影响,美国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由于量化宽松,公众的财富大幅度缩水,引起公众对中心化经济体系信任程度降低。同年,比特币创始者中本聪发布 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并在 年 月,挖出了比特币历史上第一个区块,区块链技术率先应用于货币领域。比特币就容许不通过中介来证明交易细节的点对点式的交易。虽然比特币是一个伟大的货币网络,但是其创新的隐私和安全等特点让应用程序难以部署在其区块链上,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然后于 年,第二代区

10、块链加密币以太坊成立,基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金融”服务,交易数及交易量大幅度增加,而且其解决了比特币网络上不能建立应用程序从而提供金融服务的限制,允许智能合约()在其网络上发展。并且由于以太坊区块链允许市场参与者创建加密货币,这让企业能够创建代币,从而在“首次代币发现”()中公开出售。且由于代币有以下集中优势,对企业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第一,通过发现代币,可以在不稀释创始人股权的情形下,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第二,能扩展投资者范围;第三,可以避免首次公开发行()等传统筹资方式的复杂监管要求。所以,加密货币的数量及种类激增。基于加密货币的增长,加密交易所开始出现,类似于证券交易所,允许买家和卖家

11、对不同代币进行交易,相当于代币的二级市场,提高了代币的价值反映和流动性。随后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金融数字化和金融去中心化 兼论“两化”背景下新一轮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 年,联合创始人和首席运营官 首次提出 (去中心化金融,简化为 )。但是加密货币的价格波动十分激烈,阻碍了加密货币的市场发展。而最早发展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的缘由就是避免财富过多波动,从而带来财富变动的风险。所以稳定币()应运而生。与其他加密货币相比,稳定币的市场价格表现更为稳定。但和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相同,稳定币也带来了很多法律上的问题。因逃税、诈骗、庞氏骗局等而备受指责。尤其在 年,司法机关破获了以泰达币()为媒介的案件

12、。截至 年 月 日,加密货币的全球市值为 万亿美元。其中比特币()市值占全球市值将近一半,为 万亿美元;全球市值第二的为以太坊(),为 万亿美元。去中心化金融的主要应用场景为:去中心化交易所、开放借贷、稳定币、非同质化代币()、聚合收益理财等 。去中心化交易所(,简称 ),不需要交易管理者的参与、身份认证以及取钱费用,去中心化交易所允许参与者在以太坊网络上自行买卖以及交易加密货币。因为其所有交易都是在链上进行,所以其透明度很高,可以公开验证。如今,去中心化交易所已经有很多变体,比如订单薄 和自动做市商()等。自动做市商是最常见的去中心化金融从类型。如今做得比较大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有 ()、等,如

13、 ()和 的日交易额都超过 亿美元稳定币()的出现是由于比特币等去中心化货币的价格波动太大,最开始人们使用去中心化货币的原因是避免财富大幅度的变动,但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价格变动导致其财富大幅度波动。稳定币的目的是以一些资产维持稳定的相对价格,比如美元或黄金。根据其挂钩的机制而有所不同,三种主要机制是法币抵押、加密货币抵押和非抵押的稳定币。,是“”(不可替代代币)的缩写,是通过加密货币的区块链来出售数字艺术品的原始版本,比如头像等,最昂贵的可超 万美元。二、金融数字化和金融去中心化的辩证关系金融作为国家的经济命脉,金融数字化和金融去中心化作为金融科技相关的应用领域,我们要把握好两者的关系,从而更好

14、地跟上时代的步伐。从对比“两化”的技术路线来看,正确认识并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对哈希算法和量子计算技术潜力的把握。如果处理得不好,有可能错失我国赶超和领先的机遇,类似于电竞和元宇宙的关系。处理得好,则有可能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类似于内燃机汽车到电动汽车的关系。(一)金融数字化不能过分地去中心化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在 年的中国财富论坛上表示:去中心化金融很大程度上挑战了传统的中心化的金融模式,游离于现行的金融监管之外,有可能穿透一国的金融基础设施屏障和货币主权及地域金融监管边界,应该引起高度关注和高度警惕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年第 期数字化强调的是偏中

15、心化的服务模式,依赖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应用需要中心化的数据和算法。去中心化强调的是去中心化即分布式的服务模式,不依赖于中心化的机构和数据。金融数字化虽然可以推动金融去中心化的发展,为去中心化提供技术支持和应用场景,但不能过分地去中心化,太过于追求金融去中心化会带来更大更广泛的风险。过于追求金融的去中心化会带来以下问题:安全问题。安全问题目前主要表现为技术风险,金融去中心化的基础技术区块链虽然基于大家所共同认定的代码和逻辑,但是其一方面可能存在编写者和参与者暂时没有发现的漏洞,另一方面可能会由于其不同的机制产生不同的安全问题。就像 年 受到了黑客的攻击,导致其损失了价值 万美

16、元的以太坊,以及常谈的 攻击、闪电贷、三明治攻击等风险。犯罪问题。犯罪问题是去中心化金融被社会各界人士批判的关键问题,由于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匿名性,滋生出了很多违法犯罪的行为,比如洗钱、恐怖主义等等,其匿名性导致对相应责任的认定和追究十分艰难。且由于金融的去中心化刚刚起步,各个国家对其的适应能力差异较大,因此对金融去中心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情况也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国家和地区甚至还没有制定有关区块链和金融去中心化相关的法律法规,而在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国家中,其标准和判罚程度又有极大的差异,这就导致犯罪分子会在不同的地区进行不同程度的行动,在某方面犯罪成本最小的地区进行对应方面的犯罪。且由于金融

17、去中心化伴随的全球性,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就算在某些地区禁止,只要有其他的地区可以承认此数字货币,其交易流通便不受影响,极大地降低了犯罪分子的犯罪成本。三元悖论问题。区块链作为金融去中心化的技术支撑,它和货币政策等方面一样存在三元悖论,也就是常说的“不可能三角”。区块链的三角分别是去中心化程度、安全性及可拓展性 。当我们过分追求去中心化的时候,我们的安全性和可拓展性就很难得到保障,要么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要么会牺牲大量的效率。流动性问题。金融的去中心化大幅增加了资金的体量,也相应大幅加速了资金的流动。从目前来看,去中心化金融中的数字资产波动十分频繁且剧烈,如果未来不能得到改善,在资金体量及流动

18、速度增加的大背景下,很容易出现市场流动性随之剧烈波动的情况。当市场流动性大幅减少的时候,就会出现市场抵押资产减值和流动性枯竭的恶性循环,很有可能形成全球的系统性风险。(二)金融数字化也离不开金融去中心化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金融数字化也离不开金融去中心化。金融数字化和金融去中心化两者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虽然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的方面,但它们的矛盾需要我们未来在实践中逐步解决,它们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才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面,比如去中心化的数字化和数字化的去中心化等形式。金融去中心化可以将金融服务从传统的中心化金融机构转移到去中心化的网络中,从而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金融数字化和金融去中心化

19、兼论“两化”背景下新一轮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使金融服务更加去智能化、去中心化、自主化和安全化,有利于推动金融行业的科技创新与服务创新。而科技创新是金融数字化所迫切需要的,因此金融去中心化对于金融数字化的发展必不可少,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金融去中心化有助于打破垄断,推动科技创新。世纪后,随着我国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借此我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大型企业,甚至达到了“大而不能倒”的程度,如阿里、腾讯、百度等等。这些大型企业虽然大力推进金融服务的拓展及数字化的发展,但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由于隐私及竞争问题,导致它们之间互相更像是一座座大型孤岛位于市场之中。在大数据为基础的数字经

20、济时代,这些孤岛也就体现为“数据孤岛”这一具体形式。数据作为新时代的新兴生产资料或是生产要素,这种形式不仅严重降低了数据的流动效率,还延缓了金融数字化的进程,阻碍了相关的科技创新。金融去中心化能够打破这些“数据孤岛”,即打破垄断,虽然不可能完全将所有企业拉到统一水平线,但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各个参与主体的地位平等性。金融去中心化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可以将生产资料生产要素还于市场各个主体,帮助不同的市场主体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实现数据信息价值最大化的共赢模式。还能够极大幅度地提升市场整体运行以及技术创新的效率,更好地推动金融数字化的进程。金融去中心化增加大量用户群体,对数字经济技术提出了更

21、高的要求。随着金融数字化的发展,用户参与的门槛逐渐降低,金融从之前的高端客户服务业转变为现在的近乎全民的智能顾问。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用户群体数量的增加,由于在新的金融环境下需要对每一用户进行个性化服务,这就对金融的去中心化提出了需求。金融去中心化能够使每个用户平等地参与到交易中来,并且具有在每一个终端点都可以灵活定义的功能特性,这样才能支撑金融数字化所带来的新需求。金融去中心化的基础技术 区块链,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金融去中心化的基础技术 区块链技术,同样也是金融数字化的重要底层支撑技术,其在推进金融数字化产业化、健全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区块链技术

22、推动的金融去中心化可以简化金融机构的操作流程,提升经济服务的效率,加快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还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减少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用风险、内幕交易等。可以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同时,提升整个金融环境的风控水平。金融去中心化可以为金融数字化提供更加安全、透明、便捷、普惠的金融服务。首先,金融去中心化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使得金融服务更加去中心化和自主化。其次,金融去中心化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减少了金融风险。再次,金融去中心化促进了金融服务的创新,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升级。最后,金融去中心化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透明度,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三)小结总的来说,我们

23、要辩证看待金融数字化和金融去中心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既要避免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年第 期盲目追随西方发达国家,在金融去中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加密货币、数字藏品等“新兴”领域让投机泡沫越吹越大;另一方面也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认为金融数字化可以完全替代金融去中心化,在禁止去中心化金融投机的同时,忽略甚至于否定区块链技术不可替代的巨大潜能。金融数字化与金融去中心化相辅相成。如果过于追求去中心化,会带来更加混乱的金融秩序以及更大更广泛的金融风险,抑制金融的数字化;如果阻止金融去中心化的发展,则不能有效打破某些金融行业垄断的格局,以及应对新形势下用户的需求,还会导致金融数字化动能的丧失。金融去中心

24、化虽然尚未完全到来,但是已经势不可挡。我们要让金融数字化和金融去中心化协同发展,促进金融数字化和金融去中心化深度融合,共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多层次的金融领域。三、金融“两化”与我国的技术经济潜力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带动了金融数字化与金融去中心化进展迅速,为技术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幅度地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完善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的体系建设,促进研发成果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技术创新活动需要高效低成本的金融服务支持,才能满足研发阶段、成果转化阶段和应用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金融数字化、金融去中心化成果显著,拓展了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

25、度,弥补了过去金融服务的不足,为具有技术创新潜力的市场主体提供了可以触及的金融服务。同时,技术创新的实现又进一步与金融深度融合,进而继续提升金融数字化与金融去中心化程度。(一)金融数字化与我国的技术经济潜力在我国,金融数字化即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推动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企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推出更加平台化、移动化、智能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首先,金融数字化拓宽了金融服务渠道,弥补了传统金融供给的不足,为不同阶段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有助于缓解各技术创新主体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其次,金融数字化表现为金融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具有明显的技术特性,其技术溢出效应或示范效应

26、也会带动各种技术创新活动,优化产业结构。最后,以数字理财、移动支付等为代表的金融数字化的产物不仅增加了人们获取收入的渠道,也使得各市场主体的消费更加便利化,刺激了人们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同时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也加快了商品的流通速度,降低了市场的交易成本,有助于长尾理论的实现,为各个地区技术创新活动的推进提供了机遇。当前,我国的技术发展与潜力也能进一步促进金融数字化与金融去中心化。数字技术即依附于特定的装备设施,把图片、文字、声音、录像等一系列信息转型为计算机能够辨识的二进制语音,进而推动后续的运算、加工以及存储等各类程序的技术手段。我国的数字技术处于一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金融数字化和金融去中

27、心化 兼论“两化”背景下新一轮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也取得了许多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甚至远远超越的成就。自 年 月“新基建”概念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被提出以来,我国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果。截至 年 月,我国 基站数量达 万,基站数量达 万,实现了全国重点城市区域全覆盖,居全球领先行列。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年 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 ,互联网行业从业人数达到约 万人,相关行业人才不断涌现。另外,我国的企业在相关数字技术领域亦成果斐然,如蚂蚁金服等企业在智能客服、云计算架构例如分布式架构 、大数据计算分析例如芝麻信用

28、评分、生物识别等领域均有一套成熟且行之有效的体系。这些在数字技术上的有利条件和雄厚成果将进一步促进我国金融的数字化。(二)金融去中心化与我国的技术经济潜力我国的金融去中心化主要表现为可以实现分布式、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组织形式上的应用。经济学人 杂志认为,区块链是“信任的机器”,是数字经济时代能够改变生产关系的技术革命。在金融领域,公开披露的分布式账本、不可变性的时间戳、自动执行的智能合约等区块链创新技术提供了金融去中心化的系统条件,实现了一定的去中介化,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的交易成本,减少了技术企业的融资成本。首先,在信用评价方面,区块链技术以其智能化协议和分布式特征,能够通过对中小创新

29、技术企业的偿债意愿、偿债能力进行有效评估,并通过不可更改的时间戳来验证,可以识别企业资产状况和身份特征。另外,参考国内平安银行推出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 供应链金融,该平台能够拆解核心企业的信用并沿着供应链逐级传递,从而构建全局的信任关系并突破单节点融资的局限,同时打通了底层数据流动,以分布式时间戳数据结构实现了整条供应链信息透明与安全,有利于各企业的创新协作。另外,在区块链技术的积累与潜力方面,年 月 日,国家发改委明确了区块链是未来新基建的基础设施,这也恰恰说明区块链技术与 、大数据等技术一样重要。当然,我国在区块链技术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技术积累与发展。在区块链分布式储存等基础技术方面,国内

30、研究者已经建立了如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恶意篡改问题的包括身份认证、访问验证、数据上传、区块链上传和 存储的可信存储机制模型,基于区块链、云储蓄技术的保证不可篡改的轻量化分布式云存储系统 等。在具体的应用与产业方面,我国的企业已经拥有了许多区块链的设计部署经验,如在金融领域,年 月,腾讯发布了“腾讯区块链 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方案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底层资产的流转,并保证资产流转过程中信息无法被篡改。在产品溯源领域,京东联合科尔沁建立了产品溯源体系,首先以牛肉的追溯试点。该溯源体系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一个加密的链码,保证了节点信息无法被篡改。在版权保护领域,年 月,由云象科技牵头的“浙江拍”第

31、一次拍卖知识产权,产权信息在安全可信的环境中共享,促进多方机构跨地域业务协同,为数字版权成果证券化作技术支撑。我国目前在区块链技术上的积累与应用为我国金融去中心化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年第 期四、“两化”背景下新一轮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从金融“两化”的角度,新一轮机构改革的意义集中体现在双支柱调控框架的重构。双支柱调控框架是 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形成的一个关于金融调控的重大概念。那场金融危机使人们看到,货币政策通过逆周期调节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功能是有限的。金融危机,特别是“黑天鹅”型危机,与“灰犀牛”不同,具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货币政策主要是事后相机调控,而且危机爆发后

32、引发的剧烈波动往往超出常规货币政策的调控范围。因此,要有专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机制,这就是宏观审慎管理。为了凸显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性,新近的金融理论普遍把它和货币政策相提并论,称两者共同组成双支柱调控框架。美国在 年金融危机后先后提出了沃尔克法则等法案,不断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方面的立法工作。英国首先提出宏观审慎管理这一概念并积极倡导提高其地位。年二十国领导人峰会,英国发起成立金融稳定委员会,负责指导各国落实巴塞尔协议和开展宏观审慎管理。我国于 年把构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管理组成的双支柱调控框架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随着“两化”的深入,双支柱调控框架将进一步向着宏观审慎管理加强的方向重构。如上文所

33、说,金融去中心化,加密货币不断涌现,货币的发行流通不再由政府垄断和强制保证,货币政策的功能将进一步削弱。但去中心化带来的金融风险隐患增多,宏观审慎管理需要不断增强。最近,以硅谷银行关闭引发的新一轮西方银行业危机,更加从多方面彰显了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重构双支柱调控框架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改革为宏观审慎管理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宏观审慎管理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国家数据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的成立,完善了金融“两化”相关的法规制度,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当前金融监管分散化的问题,统筹加强了相关保护与监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向纵深演进,出现了许多深层次金融问题,如金

34、融数据保护、金融数据产权问题、银行资产数字化后产生的数字化挤兑问题,如最近的硅谷银行挤兑问题。数字化挤兑即在目前银行资产数字化、业务线上数字化的情形下,发生的线上挤兑问题。面对目前的银行资产数字化与业务线上化情况,传统的保证金率等监管指标可能无法准确衡量银行的流动性问题,且业务线上化结合目前高速的新闻信息传播,传统风控可能无法顾及,宏观审慎监管亟需进一步改进。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有对应的解决机构与制度安排,相关管理体系也需要细化加强。而国家数据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可以突破地域等限制,牵头制订相关政策法规、建立体制机制,同时国家权威也能保证监管和处理的严格执行,为宏观审慎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总

35、之,集中统一的金融监管机制有利于更好地协调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管理这两大支柱之间的关系以及防止数字化挤兑等新型金融风险。国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金融数字化和金融去中心化 兼论“两化”背景下新一轮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是通过集中统一领导构建更高效金融监管机制的有益尝试,对于完善中国乃至全球的金融治理有重要意义。(二)改革为宏观审慎管理辅以微观审慎管理宏观审慎管理需辅以微观审慎管理。在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微观审慎管理一直是金融监管的主流视角,通过事前规定相关的监管指标,从而约束金融企业承担起降低高风险投机几率的责任。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管理的差别在于宏观审慎监管强调防

36、范系统性危机的爆发,而微观审慎管理强调防范个体机构危机的爆发,所以忽视了金融机构之间风险的相关性及共同风险暴露。因此在 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美国在监管框架中新设了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英国则搭建了“英格兰银行 双峰”的监管框架,明确了英格兰银行在金融监管中的核心地位,以便统筹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在 年金融危机后,各国都意识到了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性,但要强调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管理的紧密结合。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审慎标准、工具都同时具有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的特征。美联储就一直强调: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两者要实现有机结合。所以为了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系统性风险,在实施宏观审慎管理

37、时,还须对金融机构进行微观审慎管理。为此,年奥巴马政府颁布 多德 弗兰克法案,从而完善了金融控股公司法,其核心思想是强化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管理相结合的监管模式,进而提高宏观审慎管理和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因此,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合并证监会金融投资者保护的职能,就能在行为监管方面形成穿透式监管,构建起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的双峰形调控,探索建立监管沙盒 版,更好地堵住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监管漏洞和压缩监管套利空间。(三)改革为宏观审慎管理带来发达的数据治理随着监管技术()的发展,数据治理在以金融为代表的充满风险和涉及多方复杂关系利害相关者的领域显得格外重要。未来敏捷治理理事会()专门成立金融分会

38、,积极把先进数据治理推荐给各国金融监管者。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世界经济论坛 面向 世纪的监管技术(英)正式版,重点探讨了金融技术()和监管技术()结合的途径和方式,肯定了专门构建数据治理政府部门对提高金融监管水平的意义。在这次银行业危机中,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在发现瑞信 (信用违约掉期合约)合约超标时,启动了瑞信向瑞银的甩卖(),就是金融监管和数据监管成功配合的一个经典范例。我国更是在全球首先成立国家数据局,而且一成立就把对金融数据采集作为重中之重。三月份,上海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利率掉期合约数据,不再对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开放,从以前由交易所发布转向国家数据局统一管理。以后还将统一协调各大金融机

39、构专有数据的公开渠道和透明程度,为最大化防范金融风险和保障金融安全提供数据支持。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年第 期而且,国家数据局的建立,为我国参与乃至引领建设全球数据治理体系提供了新机遇,正如上文所说,在去中心化背景下,各种金融活动会分散到遍布全球的单位组织甚至个人之间自发灵活开展,这就意味着数据治理的国际化。西方国家已经在这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日本于 年提出了“促进可信数据自由流动计划”可信数据自由流动(;简称“”)。年,七国集团签署声明,标志着这一协议的正式生效。我国建立国家数据局,再加上各项数据立法的推进,标志着我国的数据治理水平也在迅速跟上。我国可以通过搭建数字化“一带一路”,和广大发展中

40、国家结成数字经济共同体和数字发展联盟。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支持下,我们可以积极参与乃至引领全球治理体系,避免这一重要的治理体系再次被发达国家垄断,充分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使数字经济全球化的成果更公平更广泛地惠及全球各国。(四)在改革中走向新时代中国式金融治理本次的硅谷银行事件,虽然根本原因在于美联储的不断加息,但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国的大银行由于监管过严,导致其与企业结合不够紧密,初创企业只能找相对较小的银行,加大了小银行的风险。而小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又较弱,因此形成了逆向选择的问题。而在日本,其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主银行制度,表现为企业与银行结合太深、几乎一体 。这样虽然可以降低风险,但导

41、致其风投和私募企业发展缓慢,且极大地压制了金融与科技的创新。美国和日本的例子及本次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告诉我们,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体系,走向辩证务实的中国式金融治理。监管是促使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符合现行规则,确保秩序公平公正公开。创新是对已有规则的突破及新规则的形成与建立。过强的监管会抑制创新,而放松监管则会增大风险。要处理好政府、企业、银行、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金融治理和科技创新的“生态环境”,就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用普遍联系、全面系统、发展变化的措施来应对。具体来看,政府应该采取原则监管、动态监管的形式,对于监管的方式可以往智慧监管、功能监管发展,这是我们在“两化”背景

42、下未来监管的方向。从这个角度看,开展主题教育,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既学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等重要思想,也学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战略性国家科技力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重要论述,就能把握住维护金融安全和推进金融创新之间的宽严平衡点,推动中国式金融现代化行稳致远。参考文献 担当强国建设重任 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长征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部分学员畅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体会 求知,()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中国式现代化视

43、域下的金融数字化和金融去中心化 兼论“两化”背景下新一轮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人民日报,()曾品固,蒋京成,唐周 区块链技术两面性分析 法律和金融视角 科技创业月刊,()于晗 李礼辉:警惕超主权的“货币替代”中国银行保险报,():,:,(),()郑磊 去中心化金融和数字金融的创新与监管 财经问题研究,()所谓的“去中心化金融()”,到底有多去中心?:,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荻野博司 商法改正?年 神田秀树?商法役割 日本:中央?社,:责任编辑:曹丽娟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年第 期 ,:,:;:,英文摘要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年第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