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溯源与启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9879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99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溯源与启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溯源与启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溯源与启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0 2 3年6月第2 5卷第2期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A d u l tE d u c a t i o nC o l l e g eo fH e b e iU n i v e r s i t yJ u n.2 0 2 3V o l.2 5NO.2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溯源与启示谢 琴,梁心妍(江西师范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3 3 0 0 2 2)摘要: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是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蕴示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总体趋势。我国早期职业教育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学习西方的初建阶段;“中国化”探索阶段;战后恢

2、复的调整阶段。这三个阶段呈现出社会化、平民性、实践性等特点。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要增强社会认同度;建立自主原创的职业教育体系;统筹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关键词:近代中国;职业教育思想;启示中图分类号:G 7 1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8 6 4 7 1(2 0 2 3)0 2 0 0 3 0 0 7d o i:1 0.1 3 9 8 3/j.c n k i.j a e c h u.2 0 2 3.0 2.0 0 4收稿日期:2 0 2 2 1 2 1 2作者简介:谢琴(1 9 7 1),女,江西信丰人,江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

3、导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我国职业教育思想产生于晚清,1 9世纪中叶以后,当时被称为“实业教育”的职业教育作为救亡图存的一条可行道路解决了民众生计和实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一、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近代职业教育从早期改良派、维新派和洋务派到后来的革命派,从政府到教育界、实业界,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中国职业教育体系,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以此为主线行进。(一)以学习西方为主要特征的初建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在吸取西方国家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形成,这是一个制度和体系不断“再造”的过

4、程。1.译介西方研究成果。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与西学东渐相伴而生。在1 9世纪中叶,有志之士开始译介西方职业教育状况与研究成果。这一时期不仅有个人自发翻译西方职业教育的研究成果,还有一些机构有组织地从事这一工作,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广学会和江南制造总局设立的翻译馆。李提摩太翻译的 泰西新史揽要 描述了英国工匠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境遇,使人们对当时英国的织匠等职业有了新的了解,即注重造就新知识、新技术的专门人才。江南制造总局聘请徐寿等人翻译书籍,内容涉及兵学、电学、工程等领域。1 8 9 7年,任廷旭等人翻译了书籍 日本的教育,中文书名为 文学兴国策,书中介绍了

5、工业革命后美国为了适应各类产业迅速发展的需要,设立了各类职业技术学校以造就各类专业人才。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于1 8 4 2年撰写 海国图志 一书,这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职业教育的传播载体除了图书专著还有报刊,如于1 9 0 1年创办的最早的教育刊物 教育世界,其中翻译引介日本以及谢 琴,梁心妍: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溯源与启示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有关教育制度的学校章程、法规和条例等,将实业教育制度引入国内,推动了我国实业教育的发展。2.职业教育思潮多样化。以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思想,强调学习西文、西技两个

6、方面,其中西文主要学习西方语言文字、外交知识和礼节国际化训练;西艺则侧重于西方科技知识课程的设置,机械制造、军事以及工艺技术人才的培养。早期改良派则根据社会实际需要介绍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学堂专业课程,并主张在中国建立实业学堂,培养农工商等专业人才。早期改良教育思潮强调专门人才的实用性,认为实用、效益应作为对专门人才及其教育评定的标准。维新派主张建立实业教育制度,并建构实业教育的目标、课程、组织方法及考评技术等具体内容,成为清末实业教育制度确立的直接推动者。3.确立职业教育制度。1 9 0 2年,张百熙拟定 钦定学堂章程,其办学宗旨为“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提出了设立实业学堂的思想,

7、被视为中国早期职业教育思想的萌芽。该学制将实业学堂由低到高划分为简易、中等和高等三级。简易实业学堂相当于高小程度,共3年;中等实业学堂相当于中学程度,共4年;高等实业学堂与高等学堂和大学预科相当,共3年,另外在高等小学堂设实业科目,中学堂第三年、第四年设实业科,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的学制系统,体现了对实业教育的重视。1 9 0 4年,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人奏拟,光绪帝批阅实行了 奏定学堂章程,该学制效仿日本,科类主要有农、工、商等。这是对实业教育和实业学堂的正式承认,使之合法化。清末两部学制文件在普通学堂中设置实业预科,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体系的构建与融通都做出了开拓性建

8、树,体现了普职一体的教育理念。可以说,由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的探索,从清末一直延续到当代。1(二)以“中国化”为主要特征的探索阶段1.创立新式实业教育学堂。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提出“欲富国必自智其农、工、商始”的思想,他实业教育思想的特点在于培养“有用之民”,他认为振兴实业的要务首先在于发展实业学堂。他付诸实践,创建了一批实业学堂,如农务学堂、茶务学堂、蚕桑公院等。21 9世纪6 0年代,洋务派结合当时实际情况先后在一些地方创办新式学堂,涉及的专业门类包括外交、海军、造船等。其中,外国语学堂为清政府培养外交人才,军事学堂主要培养各级军事人才,技术学堂主要培

9、养工程制造等方面的人才,学生学成后根据所学知识安排到不同岗位,新式学堂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特点。民国建立后,政府颁布“壬子、癸丑学制”,提出改实业学堂为实业学校,实业教育职业化的趋势日益明显。2.平民化职业教育思潮涌现。受杜威实用主义的影响,当时中国掀起了“实用主义热潮”。晏阳初和陶行知等人尝试超越对西方职业教育经验的简单模仿,探索有别于西方的教育变革之路。晏阳初职业教育思想的来源是近代民本思想,随着平民教育实验的开展,他的民本思想不断完善,成为指导平民职业技能培训、改造乡村社会的基本准则。晏阳初深入农村,以农民为主要教育对象,并在河北定县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对农民进行生计教育,平民教育由城市走向农

10、村。3陶行知与朱其慧等人在北京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开始推行平民教育,首创了“连环教学法”与“平民读书处”。陶行知还提出“教育与农业携手”的思想,他主张“生活改造”,从普及教育入手来认识农村教育,将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与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思想密切联系起来,这是中国职业教育理论本土化并进入自我创新阶段的重要标志。3.职业教育思想落地实践。职业教育思想从产生到落地生根,需要凭借本土的实践才能实现。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当时的职业教育13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家们意识到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培养使用科学技术人才的重要性,他们将职业教育思想运用到实践中,不遗余力地探索和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

11、教育之路。4教育家黄炎培提出,学校不仅要培养经济发展亟需的技能型人才,还要强调学生的品格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这体现了中国职业教育由理论研讨转变为实践耕耘并在实际办学过程中突破模仿的态势,开始了探索具有中国生命力的职业教育道路。他还创办了中华职业学校,由顾树森担任该校的第一任校长,中华职业学校的创办,对于顾树森来说,为他职业教育 思 想 的 落 地 提 供 了 一 块 最 好 的“实 验 之地”。5到1 9 2 2年,中华职业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民办职业学校,影响极大。顾树森还在借鉴西方职业教育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将“职业陶冶”等课题付诸实践,他建议在修身课中加入关于实际生活必要

12、的道德材料以涵养情操,强调职业教育要定位于当地的本土实际需求,创设具有现实意义的职业教育课程。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职业教育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不仅通过书面形式调查职业学校办学情况、毕业生就业方向以及教科书适用程度,还进行实地调查,考察当地的社会经济产业状况。职业教育家们大量的实地调查,使创办职业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为职业教育尽早融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做好了准备。(三)以战后恢复为主要特征的调整阶段1.战时职业教育地方特色明显。抗日战争爆发后,职业教育作为“战时教育”的一部分发展起来,同时,受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的影响,即职业教育在使广大民众接受职业技巧培训的同时,也要教会广大民众与他人沟通的能

13、力。所以,职业教育学校不能局限于传授职业科学知识,还要承担教育对象人际交往观、社会责任观等“社会化”的教育义务。各省市根据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发展职业教育,注重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1 9 3 9年,在川西和西藏东部地区设立的职业学校除了设置抗战所急需的护士、助产和土木工程等专业,还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观念,并遵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在军事、精神、体格等方面加强锻炼。重庆当时作为政治、金融中心,将职业教育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创办了2 0所职业学校,其中设会计科的学校高达9所,设农科者1所,这体现了这一时期职业教育对会计、商业等科目的重视。成都还根据战时需要创办了医护类职业学校,为医疗提

14、供保障,还举办了农林类、染织类、土木工程类等职业学校,来满足后方生产和居民生活需要以及培养军需民用共同急需的人才。贵州省将发展农业、林业和医学职业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期望能开发当地农业和林业资源,改善苗族等少数民族卫生状况较差的问题。6广西省重点举办高级或初级农工职业学校,同时举行各种短期职业训练班。这一时期开展的职业教育不仅满足了人民实际生活需要,也符合抗战的需要。2.多方力量共建职业教育。抗战爆发后,发展教育来应对战时需要成为政府关注的重要方面。1 9 3 8年颁布 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纲要,大后方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为扭转“技工荒”的局面,政府、企事业以及社会相互配合,形成政府主导

15、、各种力量积极配合共建职业教育的局面。在战前4所国立职业学校基础上,另建1 5所国立职业学校,截至1 9 4 4年第一学期,全国共有2 8所国立中等职业学校,1 0 1个班级,5,0 8 7名学生。7各省市也投入大量经费,承担起兴办职业教育学校的重任。如1 9 4 4年,重庆市教育经费共8 0 0万元,而3 0 0万元经费用于重庆江北兴建职业学校。企事业单位也参与支持职业教育建设,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倡导在公司兴办实业教育培训,民生公司当时享有“社会大学”的美誉,卢作孚创造性地把实业和教育相结合,把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提到了全面训练、全员训练的高度。8社会团体和个人出于技术兴国,抵御强暴的

16、目的,也为发展职业教育奔23谢 琴,梁心妍: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溯源与启示走呼吁,代表人物有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严济慈,抗战期间他将工作转向军需用品的研制,培训了一大批青年技工,为抗战做出了贡献。3.职业教育研究的艰苦探索。这段时期职业教育研究仍艰难进行,重点关注战时职业教育问题、战后职业教育的恢复以及对2 0世纪上半叶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回顾。教育与职业在夹缝中生存,关注到职业补习教育研究。早期 教育与职业 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栏目:第一个栏目是介绍欧美日本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第二个栏目刊载职业教育界开展职业学校教育、职业补习教育、职业指导、农村教育和女子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性文章

17、;第三个栏目主要是记录中华职业教育社各项工作的文章,为挖掘、整理中华职业教育社和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保存了弥足珍贵的资料。教育与职业 成为职业教育学术研究与社会沟通的桥梁纽带,其引进、宣传职业教育先发国家的经验和模式,改变社会观念、推广职业教育理念,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职业教育研究还积极调整工作重心,适应战时需要。孙连云在 战时职业补习教育之重心与动向 一文中讲到,“这一时期职业教育的重心,应该绝对确定地放在工农事业基础”。何清儒出版的 职业教育学一书,对职业 教育 学 的 知 识、经 验 进 行 回 顾 梳理,这些研究对今天职业教育学术研究仍有重要意义。9 二、中国近

18、代职业教育思想的总体特征(一)职业教育思想的社会化我国近代职业教育伴随着救亡图存与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兴起,是外来职业教育理念和本土文化耦合的产物。黄炎培在实际办学过程中着力体现实际需求。他曾多次强调:“办职业教育,是绝对不许关了门干的,也绝对不许在书本里讨生活的。”他在设置职业教育的课程时,强调职业教育应注意“要看职业界的需要;定什么课程,用什么样的教材,要问问职业界的意见。1 0他还提出职业教育发展唯一的生命就是社会化。因此,不仅仅要办教育,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团体运动,与职业指导、职业补习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实验区的工作结合起来,带动城乡一体的全面发展。职业学校在开班之前,顾树森详细地

19、调查了国民学校学生的家庭情况,结果显示,学生的父辈大多数从事铁工和木工行业,由此得出当时社会需要铁工和木工业人才的结论,并设置了木工和铁工两门学科。之后,随着社会对木工需求的减少,中华职业教育学校也相应地调整学科的设置。据统计,自1 9 1 2年至1 9 2 0年,国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形成巨大的人才缺口。湖南工业教育的先驱陈润霖筹办了楚怡中等工业学校,楚怡职业教育思想由该学校的校训演变而来,即“爱国、求知、创业、兴工”。因此,学校在实践中立足于社会需要,以机械科、矿业科和土木科三大重点科目为办学方向,促使湖南职业教育迅速发展。1 1(二)职业教育思想的平民性平民是当时职业教育的主要教

20、育对象,黄炎培、顾树森等人举办职业教育时考虑了当时民众的受教育情况,强调职业教育要面向大多数人,面向弱势群体,使广大平民能接受足够的教育,围绕劳工大众的实际需要开展实用的教学,试图改变下层人民的生存状态,这使职业教育更具平民性特点。黄炎培通过对科举制度、传统学校教育、社会民生、国家状况的深度考察,认识到科举制度、旧的学校教育都存在与社会生活脱节的弊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计民生的问题,认识到当时“劳工占社会大多数,一切问题,皆以大多数平民为目标”,1 2他认为当时占社会大多数的劳工缺衣少食、缺少谋生技能,不能安居乐业,因此最重要的就是通过科学的社会化职业教育解决平民生计问题,最终达到富民强国的目

21、的。他建议职业学校应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出33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发,在对平民生活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开展教育。黄炎培围绕职业教育“平民化”的思想还开展了很多实践活动,如深入农村,开展“农村改进试验”;为了让流浪儿童有技术傍身,他特别针对这类贫困儿童开展了“贫儿职业教育”;针对妇女的生活状况特意开设了“女子职业教育以及家庭工艺教育”。黄炎培的平民教育思想获得了近代诸多职业教育发起者的认可,并付诸实行。1 3为解决寒门子弟的生计问题,降低失业率,稳定社会发展,他创办中华职业学校,为其职业教育思想提供了一块“实验之地”。关于招生问题,中华职业学校校长顾树森明确招生对象要以寒门子弟为主,并要

22、求务必减少这些学子们的一些费用。为了向那些在职或者失学、失业人员提供帮助,提升他们的文化知识及基本技能水平,在他的组织下,各种各样的职业补习班得以创办。(三)职业教育思想的实用性近代中国的职业教育受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念以及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影响,“教育即生活”“做中学”等教育思想深入人心。职业教育与实际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因此更加重视训练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实践活动。“中国实业之父”盛宣怀认识到对职业教育理论的重视必须要通过开办非常具体的职业实践课程才能落到实处,职业教育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动手实践,并带来技术的熟练和创新。因此,他提倡实业教育要教育联系实际,做到“所教有用之学,

23、皆得学成而各尽其用”。他为实业服务创办职业教育的初衷是为洋务企业的发展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创办新式学堂时,各门学科除了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开设实践性课程。其中工程学既“专教研习工程机器”,又要学习开洞挖地等实践性课程。1 4学校侧重学生掌握“纯熟之技能”,学生的实习所占比重较大。如铁道科专业学生的铁路测量课程注重实践,实践时间甚至超过理论讲授时间,平均教师每教授3个小时,学生就要实践4个小时。中华职业学校也注重实用性,该学校办学宗旨是“手脑并用,学做合一”,采取半工半读、工读结合的学制。中华职业教育社向社会免费提供就业指导的服务,创办了我国第一个职业指导机构 上海职业指导所,得到了社会的认

24、可。中华职业教育社还开辟了农村改进试验区,在全国独树一帜,初步探索出职业学校、职业补习教育、职业指导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三、启示我国职业教育的倡导者们怀揣着“教育救国”的理想身体力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尝试,这些都使中国职业教育在当时艰难的局势下得到发展。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技术技能人才发展渠道狭窄、培养的学生素质不高、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欠缺、社会认可度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职业教育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一)增强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1.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要实现“同等地位”就要贯彻落实立法、执法及司法三

25、个环节。1 5首先,需要及时制定或完善关于职业教育的地方性法规,将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具体化。特别要加强地方立法,将国家立法与地方立法有效衔接。其次,行政机关要通过严格执法来保障职业教育的“同等地位”。最后,司法机关也要公正司法,当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遇到“隐形门槛”等不公平待遇时,要敢于受理并依法裁判不平等对待的案件。各地应尽快出台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措施,体现地方特色。如专业设置要充分考虑当地市场需求和实际岗位需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教学理论要与实践并重,实施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健全校企联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吸收企业加入到学校教学中来。43谢 琴

26、,梁心妍: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溯源与启示2.媒体要正面宣传职业教育。正视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低这个长期的历史问题,职业教育与普通学历教育相比,在人们思想认识中还没有获得认同。宣传职业教育要从舆论导向、职业价值塑造等方面着手,减少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加强对职业教育成功案例的宣传,给职业教育毕业生更好的生存条件、价值体现和上升空间。积极正面报道技术工人从业情况,使学生对职业教育树立信心。3.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通过严格准入、定期抽查、督导检查等方式确保各制度效能充分发挥。要积极开展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社会第三方评价,掌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职业院校要及时评估

27、和掌握自身发展情况,主动改进,为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二)建立完善职业教育体系1.增强职业教育地方特色。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是直接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要立足所在地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市场需要和岗位需求,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面向区域经济建设、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将本区域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与特色专业相融合,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教学内容要以产学研一体化为原则,推动职业院校间的合作交流,提高职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2.加强国际职业教育合作。我国在引进借鉴国际职业教育模式的同时,要加强与国际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

28、在科研、师资培训、院校合作等多个领域互动交流。职业教育也要“走出去”,开设“鲁班工坊”,形成从中等职业教育到专科职业学院和本科职业教育的输出体系。3.提升职业技能教学水平。职业院校要提升技能教学水平,突出专业化优势,重视技能教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考察具体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保障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时,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技能水平。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保证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此外,职业学校要顺应时代发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走产业融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三)统筹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1

29、.教材内容与职业发展融通。职业教育不仅要以就业为导向,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职业学校应积极探寻“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而实现三者相融相通的重要桥梁是教材。因此,“岗课融通”要求教材内容与企业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将岗位知识和技能有效衔接,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证课融通”要求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中,将“1+X”等级考核内容融入教材,开发基于企业工作岗位场景和需求的教材内容。“赛证融通”要求教材内容对接行业技能大赛,将比赛框架融入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的竞赛能力。2.开发职业教育的实践渠道。开发校企合作渠道,由“政、校、行、企、民间智库、社会团队”多方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建设“国家重视

30、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职业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接岗位新技术、新工艺,通过虚拟仿真、A R等技术手段建设智能化精密制造虚拟工厂,实现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实训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与行业企业实际操作的无缝对接,以此来促进学生各项综合素质的发展,避免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3.协同多方力量共同参与职业教育。一是推出高质量的校企合作项目,以便对本区域内的劳动力市场做出反应。二是通过设立校企合作专项投资,组织开展高质量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三是强化区级政府的引导作用,建立行业组织,鼓励行业协会、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社会53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31、组织参与职业学校办学及人才培养。参考文献:1 杜明星.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民国时期图案教育本土化构建历程研究J.美术大观,2 0 2 1(1):1 6 9 1 7 1.2 张经哲.浅议梁启超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 0 1 5(5):9 2 9 6.3 彭干梓.中国职业教育从模仿到本土化的理论创新 乡村职 业教育的几 个理论问 题(之一)J.职教论坛,2 0 1 1(1):4 7.4 冯 莉.留学生与民国初期实业教育转型的历史考察J.职教论坛,2 0 1 1(3 1):8 7 9 0.5 尹艳秋,徐 晖.顾树森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J.职教通讯,2 0 1 0(4):5 7 6

32、0.6 奉 莉.抗战时期大后方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 0 1 1:1 4 1 5.7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教育(一)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7:3 0 8.8 孙 金.民国时期青年职业教育运动的社会学考察 以卢作孚社会建设试验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 0 1 9(1 2):9 5 1 0 1.9 李艳莉,李 妍.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学术研究的发展演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 0 2 1(3):6 9 7 5.1 0 尹艳秋,徐念英.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缘起与思想特色J.职教通讯,2 0 1 5(1 6):4 1 4 6.1 1 刘时英.

33、民国 时期私立职 业学校发展 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 0 1 7:4 0 4 3.1 2 谢长法.职业教育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1 9:7 1 7 2.1 3 张 华,张 燕,魏小华.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递进逻辑、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职教论坛,2 0 2 2(4):2 1 2 8.1 4 段玮玮.浅析盛宣怀的职业教育活动J.职教通讯,2 0 1 1(1 5):5 9 6 1.1 5 周建松,陈正江.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法治 保 障 J.中 国 职 业 技 术 教 育,2 0 2 2(1 6):4 0 4 4.T h eO r i g i na n dE n l i g h

34、 t e n m e n t o f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T h o u g h t i nM o d e r nC h i n aX I EQ i n,L I ANGX i n y a n(C o l l e g eo fC o n t i n u i n gE d u c a t i o n,J i a n g x i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N a n c h a n gJ i a n g x i 3 3 0 0 2 2,C h i n a)A b s t r a c t:C h i n e s e m

35、 o d e r n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t h o u g h ti sa ni m p o r t a n tg u i d i n gi d e o l o g ya n d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 f o r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c a u s e,a n dr e f l e c t st h e i n t e r n a ll o g i ca n do v e

36、 r a l l t r e n do f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o u re a r l yv o c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h a se x p e r i e n c e dt h r e es t a g e s: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l e a r n i n gf r o m t h e w e s t;t h ee x p l o

37、 r a t i o ns t a g eo f“S i n i c i z a t i o n”;t h e a d j u s t m e n t p h a s eo f p o s t-w a r r e c o v e r y.T h e s e t h r e es t a g e s s h o w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s o c i a l i z a t i o n,c o mm o n n e s sa n dp r a c t i c a l i t y.F o rr e f e r e n c et oh i s t

38、 o r i c a le x p e r i e n c e,o u rp r e s e n t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s h o u l ds t r e n g t h e nt h ed e g r e eo f s o c i a l a c c e p t a n c e;e s t a b l i s ha n i n d e p e n d e n t a n do r i g i n a l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s y s t e m;c o o r d i n a t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s t u d ya n dp r a c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K e yw o r d s:m o d e r nC h i n a;t h o u g h to f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责任编辑:王释云)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