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忆读书教案一、教学要求1、整体感受,理清课文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2、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掌握课文的中心。3、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安排材料。2、难点:理解课文是如何具体写“读书好”和“读好书”的。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作者简介,字词学习。 2、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3、整体感受,理清课文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诗人徐志摩曾表达过读书后的不可言说的愉悦:“我觉得读到好的诗的时候,真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都受了感动
2、,精神上好像复新了一般。在诗里,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他指出了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2、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现、当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她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9月以冰心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
3、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写作了许多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
4、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樱花赞、拾穗小札、三寄小读者等。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2、正音释义(1)字词学习:悬(xun)念 笸(p)箩 天罡(gng) 朦(mng)胧(lng) 地煞(sh) 繁琐(su
5、) 消遣(qin) 呻(shn)吟 聊斋(zhi) 堆砌(q) 曹雪芹(qn) 施耐庵(n)(2)词语解释:1、悬念:挂念,惦记;欣赏文艺性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2、酷爱:非常爱好。酷:程度深的;极。 3、若有所失:好象失去了什么。4、无聊:由于清闲而烦闷或精神无所寄托;(著作、言谈、行为等)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 5、消遣:用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来消磨时间。 6、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7、无病而呻: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8、风花雪夜:原指古典文学作品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来比喻堆砌词藻、内容空泛的诗文。
6、 9、自已: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已:停止。10、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世故:处世的经验。11、津津有味:形容很有趣味或兴趣浓厚。津津:兴味很浓的样子。12、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13、气愤填胸:非常生气。常为“气愤填膺”。4、思考活动(1)学生活动与要求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2)教师辅助策略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5、交流活动(1)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2)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
7、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可以适当穿插简单介绍所出现的名著基础知识。】小节: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明确: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6、课时总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而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更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多读书。三、布置作业1、复习掌握本文
8、的字词。2、朗读课文,找出在字里行间体现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读书的感情和体会。2、理清本文的结构。二、教学过程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2、诵读活动(1)学生活动与要求请同学速读课文,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2)教师辅助策略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并将文中内容进行概括。3、交流活动(1)在字里行间体现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例如:A、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B、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C、红楼梦让作者少年时觉得“厌烦”,中年时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
9、的滋味”。D、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E、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2)概括归纳“读书好“的体会。明确: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3)作者关于“读好书”的体会是什么?学生速读12-13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明确: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具体说一说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4)师生共同探讨本文的结构。学生再次浏览全文,互
10、相交流看法。明确: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的感受、体会的强烈。 第二部分(211段)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 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这部分先分说后总说,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210段)回忆幼时、少时自己是如何“多读书”的往事,说明“读书好”。作者主要回忆了自己从认字开始,如何接触阅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等古典名著及古典诗词的经历,并谈到了怎么会对外国小说产生浓厚兴趣的往事。 第二层:(11段)总结一辈子“多读书”的情况及“读书好”的感受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
11、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部分(1213段)侧重谈“读好书”,以作者80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1415段)概括全文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4、提高升华1、小结全文。(1)学生活动要求:能够概括本文主题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指出文中总结性的语句。(2)教师辅助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及时评价。附本文主题: 本文生动回忆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告诉了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三、布置作业:1、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要求: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可以是背诵一段美文;也可以是介绍一篇文章。2、完成练习册作业。3、请同学按时间顺序,课外小结自己的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板书设计】忆读书第一部分 (总说)第二部分多读书、读书好(以时间为序) (分说)第三部分读好书第四部分概括全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总说)【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