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记住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作用、影响及源远流长的原因。3、能一分为二全面认识中华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学习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作用、影响学习难点:全面认识中华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导入新课】 展示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图片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学习新课】一、感知中华文化1、请学生推荐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片”。2、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1)谁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中华文
2、化由哪些内容构成?(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4)中华文化有何特点?地位如何?(5)中华文化有何作用?(6)中华文化有何影响3、教师点拨,学生读背“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作用、影响”。二、品味中华文化1、观看筷子的视频及相关资料,请学生谈谈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感悟。2、教师点评总结三、思考中华文化1、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我们能否认为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为什么?2、教师点评总结四、传承弘扬中华文化1、请学生列举近年来我国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采取的措施或举行的活动。教师展示相关图片。2、学生小组讨论:中学生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3、教师点评总结【课堂
3、小结】学生谈学习这节课的收获1、我学到了 2、我感受到了 3、我懂得了【反馈练习】做基础训练p3839选择题单项选择1、唐装、飞天、丝绸之路近年来,随着中国艺术走出国门,艺术家们将这些中国元素用全人类都能接受的语言进行展示,颇受世界人民的喜爱。这表明( )A.中华民族的智慧优越于其他民族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C.中华大地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D.中华文明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2、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 ( )A.一经形成,不能改变 B.自我封闭,拒绝融合C.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D.融合了世界文化传统3、目前,许多青年人对一些外国节日(如圣诞节
4、、愚人节)津津乐道,并且热烈庆祝;相反,对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如重阳节、端午节)却不怎么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 ( )A.通过立法禁止过外国节日 B.固守中国的传统习俗C.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全盘吸收外来文化多项选择1、2015年9月27日,是孔子学院成立11周年纪念日。据孔子学院总部介绍,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128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500所孔子学院和868个中小学孔子学堂。已有65个国家和欧盟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球汉语学习者已达1亿人。这表明 ( )A.中华文化比其他文化优秀 B.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C.中国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 D.我国开始成为发达国家2、2013年
5、12月22日,全国汉字输入大赛总决赛在信阳市平桥区落幕。据介绍,大赛于7月6日在北京正式启动,网上进行全国海选、复赛后,从5000多名注册选手中优选出15个代表队和12名个人选手,在信阳进行总决赛。开展全国汉字输入大赛 ( )A.可以激发人们热爱汉字的感情 B.有利于传承我国的汉字文化 C.是不务正业的一种具体表现 D.有利于调动学习汉字的积极性【拓展提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14年9月,教育部根据国务院的批示,提出增加中华传统文化在高考、中考中的比重。近日,教育部又下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材料二:中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缩影。作为中原儿女,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原文化。请问:1、党和政府为什么如此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列举中原文化名片。【作 业】一、必做题:1、中华文化有何特点?2、中华文化有何作用和影响?二、选做题:基础训练p40辨析题板书设计灿烂的中华文化一、中华文化的创造产生:二、中华文化的构成: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原因:四、 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作用、影响五、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