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古代诗词三首》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98128 上传时间:2025-0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古代诗词三首》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古代诗词三首》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古代诗词三首》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古代诗词三首》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古代诗词三首》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4课古代诗词三首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诗歌。2理解诗歌大意,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技巧。3有感情地背诵诗歌。二、【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大意,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技巧。2有感情地背诵诗歌。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语花木兰的故事大家可能都听过,但是关于这个故事的源头,记载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大家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木兰诗,看看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事。 整体把握1.划分层次。木兰诗采用的是顺叙手法。作品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出征前。第二部分是从军生活。第三部分是立功归来。作者在这三个部分中没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详有略,重点在第

2、一和第三部分 2概述内容。第一部分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没有平铺直叙地述说,而是从木兰的心理活动入手写,在叙事的同时注重人物的性格刻画,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敢于挑重担、富有责任感的果断勇敢的妇女形象 。第二部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渲染了木兰代父从军前的紧张准备的气氛,有条不紊。旦辞-不闻-: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时间的改变,地点的转变。 第三部分是写木兰立功归来后的情景。作者又用了不小的篇幅来竭力铺写。先写木兰立功回来后见天子,天子坐在厅堂上接见了她。策勋是记功劳,转是勋位的等级,十二转也是说多,并非实指。这里的十二转和唐代

3、官制的一致也是偶然巧合。并不能证明此诗出于唐人之手或经过唐人修改。“百千强”即百千有余,是形容赏赐得多。可是木兰并不在乎官位和赏赐,她只是想尽快回到故乡和亲人团聚。明驼指能行千里的骆驼。木兰不要做官,不要巨额赏赐,只要借一匹能行千里的骆驼赶回家去,可见其归心似箭,同时也显示了这位平民出身的女英雄不爱功名富贵的优良品德。合作探究1.人物形象。木兰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替父从军,征战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不慕富贵,谢绝高官,重返故里,从事和平生活。她爱家乡也更爱国家;她爱亲人也更爱和平生活。这个人物形象集中表现出中华民

4、族勇敢、刚毅、勤劳、淳朴的美德。木兰从军的历史故事的意义,主要是从这一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而体现出来的 。2艺术特色(1)叙述情节详略得当,突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2)具有民歌风格。(语言生动质朴,运用顶真、问答、排比、复沓、对偶等句式)(3)风格明朗刚健,质朴生动。第二课时导入语你曾经帮助父母下田劳作过吗?你曾经收割过庄稼吗我们生活在科技发达,经济繁荣的现代社会,如今已不再需要亲自用手去收割了,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忘记了农家的辛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300多年以前的唐代,看看先人们是如何的辛勤劳作的。 整体把握1写作背景。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时写的县尉官职不高,需

5、要到民间查访在查访中,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实际的好诗篇。2诗歌赏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以上为全诗的第一部分,写作者旁观农民收割麦子,目睹农民全家出动忙碌艰辛的劳动场面。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以上八句是全诗的第二部分,写作者听到了一个抱着孩子在田里拾稻穗的贫困村妇”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诉说。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6、。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以上为第三部分,写出了作者对农民的疾苦深表同情,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不劳而获的富足生活深感愧疚。第三课时导入语同学们还记得陈子昂吗?他因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喊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旷古的苍凉与寂寞。报国无门,是中国古典诗词一个常见的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就是一首这样主题的悲壮诗篇。 合作探究1.充分发挥想象,描绘词中雄壮的场景。 语言雄壮、人物雄壮、场面雄壮、内容雄壮,感情雄壮.强烈的爱国情怀正是辛弃疾“性情”之所在。纵横慷慨,雄深雅键的风格让他成为豪放派词的代表人物。人称“词坛飞将军”。 2文本探究(1)“醉里挑灯看剑,梦

7、回吹角连营。”作者为什么要“醉”?为何要在梦中回到连营?闲居在家,没机会去战场,只能在梦中回到连营。表现出诗人时刻不忘杀敌报国。(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几句写了什么内容?这几句写的是将士们的军营生活场面,壮观,豪迈。将士们竟然吃“八百里駮”这样的名牛肉只要是杀敌卫国,这又算得了什么?体现了将士的豪迈之情。“沙场秋点兵”,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暗示了战斗即将开始。(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中出现了哪些事物?从哪些角度写了什么内容?描绘一下你从这两句诗中看到的场景。对仗。破阵子这两句要求对

8、仗。出现了“马”和“弓”,这是战场上使 用的东西,这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激烈的战斗场面。马飞快,追杀之速;弓如霹雳,杀敌 之猛。让我们仿佛看到敌人狼狈溃逃,瞬间成为残兵败将,辛弃疾身先士卒,奋勇追杀,敌人纷纷落马,宋军大获全胜。(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不是说作者杀敌只是为了自己的“名”?不是。在作者看来,“君王天下事”就是收复中原,与自己的抗金思想是一致的。而通过自己的奋勇拼杀,能“了却”君王收复中原的大事,正是自己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赢得生前身后名”不过是“留取丹心照汗青”而已,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名。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在小重山词中也说“白首为功名

9、”,这些都是指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政治理想。(5)“可怜白发生。”诗意在这里发生突然的急转。前九句和这一句是什么关系?前九句一气贯注,密不可分,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梦中的往事消失,回到现实,感情一落千丈,从豪情壮志跌落为深沉痛苦的悲叹。前九句实际上是为了最后一句画龙点睛之语衬托铺垫的。这种前后强烈的对比,更突出地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令人不能不为作者的不幸而悲愤,而叹息。(6)“可怜白发生。”诗人何处可怜?是可怜自己经老了吗?第一,诗人毕生的杀敌报国的志向终未实现,可怜;第二,诗人的杀敌之策不被统治者采纳,致使收复中原大业不成,可怜;第三,诗人身已老迈,鬓已如霜,虽仍有杀敌报国之志,但仍赋闲在家,不得其用,壮志难酬,可怜。第四,诗人只能以酒为伴,在醉梦中重温杀敌报国的情景,可怜。诗人可怜的不是自己老了,而是自己已经老了,但杀敌报国之志仍未实现。五、【效果检测】六、【课堂小结】1. 2七、【布置作业】八、【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