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芙 蕖教学目的:1、体会本文重点突出、繁简得宜的写作特点。2、体会本文不堆砌词藻,不用典故,明白晓畅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重点掌握本文的立意。2、文言文的一些语法常识。预习设计:1、诵读并抄写课文。2、参照注释,口译课文。 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学:一、导入 关于作者 李渔(161l一约1679),字笠鸿,一字谪凡,号湖上笠翁,原籍兰溪(今属浙江),生于雉皋(今江苏如皋)。明末清初戏曲作家、戏曲理论家。在明代考取过秀才,入清后未曾应试做官。出身富有之家,清兵入浙后,家道衰落。客居杭州10年,又迁南京达20年。从事著述,并开“芥子园”
2、书铺,刻售图书。又组织以姬妾为主要演员的家庭剧团,北抵燕秦,南行浙闽,在达官贵人府邸演出自编自导的戏曲。晚年境况困窘,再度迁居杭州,终老死去。李渔在当时很有声名,但毁誉不一。平生著作有剧本笠翁十种曲,还有八种是否出自他的手笔,至今未有定论,有小说十二楼等数种,杂著闲情偶寄和诗文集笠翁一家言等。李渔在戏曲理论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闲情偶寄之词曲部演习部实为戏曲理论专著,后人录出单印,名李笠翁曲话或笠翁剧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从舞台艺术角度来探讨戏剧理论的专著。精讲:二、课文分析 这篇文章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笠翁偶集中诸篇,属于明清笔记小品一类文章。这类文章,直抒胸臆,不拘格套,不避俚语俗字,
3、无论是内容或形式,都力求写得清新活泼。李渔的小品文尤其具有这种特征。他自己的诗文取名为“一家言”,并解释说:“凡余所为诗文杂著,未经绳墨,不中体裁,上不取法于古,中不求肖于今,下不觊传于后,不过自为一家,云所欲云而止。”他认为只有这样,才不会“尽丧其为我”。可见他在写作上所抱的力求创新、力求显出自己的灵性的态度。这就使他的小品文和明清其他小品佳作一样,无论是内容或格调,都与一般正统古文不同。探究:三、内容和结构 古代写荷的诗文很多,一般都从荷的美丽、高洁着眼,或直接赞美荷花的形态,或以荷喻人,赞扬美女,或托物言志,表现自己高洁的品质。本文写荷,完全不落前人窠臼,既写荷“当令时”的“娇姿”,又写
4、荷谢后的莲蓬,从荷出水直写到荷叶衰败。这是写荷诗文中绝无仅有的。不但如此,本文既谈荷花的可目、可鼻,又谈莲藕荷叶的可口、可用,写一般文人所不写,观赏和实用两种价值并重,也是大胆求新的表现。全文七段,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篇。简明扼要地说明主题。 第二部分(第二至六段),分说。具体说明芙蕖的种种优点。这部分把生长过程和多种功用结合在一起写,既按“花开之前”、“花开之时”、“花谢之后”时序作纵的描述,又按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种功用作横的说明。纵横交错,有条不紊。第三部分(第七段),结尾。抒发感慨,揭示中心。 全篇紧扣“可人”二字,环环相套、丝丝入扣地展开,针线细密,结构严谨。提升:四、写作特点 1、重点突出,繁简得当2、语言生动形象,不避俚俗全文信手写来,不用一典,不堆砌词藻,不避民间口语,读起来晓畅明白,与有些正统派古文不同。这是李渔“贵显浅”主张的具体表现。文中奇句与偶句交互使用,使语句声调和谐动听。总之,一方面不避俚俗,一方面迭用奇偶,使语言生动形象,俚俗而不觉无文,质朴而不觉笨拙。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2、结合爱莲说,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写出你心中的芙蕖形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