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科教兴国的重托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经过感受、体验,认识到创新特别是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2、能力:注重培养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3、知识:充分认识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了解教育权,同时明白义务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科教兴国的重要性,了解教育权的含义,明白义务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难点:如何理解义务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
2、是公民的义务;怎样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怎样培养创新精神?第一课时 珍惜受教育的权利由于本课时内容主要是讲述教育方面的,是第二节的延续,所以建议提到前面,作为第一课时。一、导入:展示材料:温总理痛心坦言的一段材料。引出:当今世界,竞争激烈,焦点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同时学习科教兴国的知识(P63信息平台)。二、学习新课:珍惜受教育的权利(一)问题随想放牛娃的愿望(见附录5)、同一片天空思考:看了上述对话,你有何感想?归纳: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贫困地区的人们陷入了一代又一代的贫困循环怪圈,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受教育的机会,依法接受义务
3、教育。关于我国义务教育的相关知识,特别是下文要涉及到的,如义务教育的特征、年限、容易把受教育误解为只是一种权利等问题 通过以往的知识,书本的知识,同伴的知识,老师的知识,共同探讨这些问题。特别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平台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关于教育具有(强制性)的事例。1996年底,原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和财政部三家联合颁布了义务教育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只缴杂费,符合借读条件的学生缴借读费,除此之外,未经三家联合批准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学校不得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免费性)(四)理论前沿针对第受教育不仅是个权利的
4、问题,过渡到:公民义务权利(通过受教育)(国家)获得更好的自身发展加速国家的发展(个人)(1)孩子上不上学只是个人的私事吗?(2)如果是谢友兰自己不想上学,她就可以不上学吗?进一步说明:受教育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义务。(六)开动脑筋 阅读教材P68金靖和特殊学生的故事,想一想:1、这些小孩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这些小孩会给金靖怎样的回答?2、你怎样理解这位重新回到教室的学生的做法?你能设想一下这群小孩和这位特殊学生的将来吗?3、假如这些小孩在你的身边,你会伸出援助之手吗?你将怎样帮助他们? 目的让学生明白,我们现在拥有的受教育权是多么的可贵,我们要珍惜,要充分享受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小明是某校
5、初三,面临初中毕业,班上的同学都在认真地复习迎考,他却整日无所事事,经常迟到旷课,违反校规。当同学、老师、家长为他着急和担心时,他却满不在乎地说:“我是未成年人,应该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还有义务教育法必须保证我初中毕业,所以我才不担心呢!”学校经过多次对他的教育无效,最后对小明做出了“开除学籍”的处理?分析:1、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他的言行。 2、学校的做法合法吗?为什么?3、假如你是小明的好友,请帮助他制定正确的行动计划。归纳:小明应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义务教育法具有强制性,小明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认真完成学业,遵守校纪校规。小明只有认真学习,立志成才,才
6、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同时小明也要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八)课后延伸:就当地情况,查找侵害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不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现象。三、备课反思:因为第二节第二课时讲述的是教育的现状,而第三课时第二目也是关于教育的,所以从教育的现状直接到“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前后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更为顺畅,不知这样的设计是否妥当,与各位探讨。第二课时 培养创新精神(此课设计为活动课,与单元活动结合)一、导入新课:投影材料:个性有价他是一位天才的书法家,9岁时参加日本青少年书法展就在东京掀起一股旋风。他的4幅作品全部被私人收藏,总价值1400万日元。当时,日本最著名的书法家小田村夫曾这么预言,在日本
7、未来的书法界,必将会升起一颗璀璨的新星。 20年过去了。一些寂寂无名的人脱颖而出,而他却销声匿迹了。是谁断送了这位天才的前程呢?在2001年九州岛的樱花节,小田村夫专门拜访了这位小时候名震四岛的天才。在看了天才书法家的作品之后,他仰天长叹,说了这么一句话:“右军啊!你毁了多少神童。” 右军是谁?右军是王羲之,1600多年前的中国大书法家。小田村夫为什么说是书法大家毁了他们的神童呢?原来这位神童临摹王羲之的书帖成瘾,经过20年的苦练,把自己的书法个性磨得一点都没有了。现在他的字与王羲之的比较起来,几乎能够达到乱真的程度,可是自己的东西一丝都找不到。在鉴赏家眼里,他的书法已不再是艺术而是令人厌恶的
8、仿制品。 一个天才因模仿另一个天才而成了庸才,这不是书法世界里独有的现象,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行业。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大师级的人物之所以寥若晨星,绝不是因为在这些领域天生的庸才太多的缘故,而是因为有太多的天才因模仿而成了庸才。 千万不要丢失自己的个性,因为这才是一个人惟一真正有价值的地方。纵观古今,凡是成就了一番事业的人,都是坚持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敢于从流俗和惯例中出列的人。引出:没有个性就是没有创新,神童也会成为庸才。思考: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要创新?如果没有创新会怎么样?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引导:创新指从事的活动和思维是新颖的、独特的、具有突破性的。二、学习新课(由于内容涉及创新
9、,所以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在活动中创造,所以以活动的形式学习本文。)(一)活动一:勤于观察1、教材65试一试,看看你是否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2、最多你能找到几个人?归纳:善于观察是创新者应有的品质。思考:怎样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阅读教材65,得出:首先然后再次(二)活动二:善于思考1、推敲 同学们都知道“推敲”二字的来历,诗人贾岛吟诵的“鸟宿池边树,僧月下门”,韩愈为之定为“敲”,成为千古佳话。请同学们结合整首诗的意境,想一想,你认为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引导学生思考。2、你有什么好点子让他们能轻易就分辨出自己的杯子吗?(完成教材P64的材料)。(活动中注意引导,鼓励创新。)3
10、、讲述古今中外善于思考的名人故事,树立榜样的力量。(如教材有的第谷、谢皮罗,教师可补充牛顿、阿基米德等)(三)活动三:培养想象力1、头脑体操: 要求:呈现十几个无关的词语材料,在较短的时间里由4位同学上黑板默写,看谁记忆得多。太阳 母亲 夜晚 儿子 河流星星 稻米 湖泊 祖父耳朵 眼睛 父亲 手臂 玫瑰 棉花 雪 头 树 手 嘴谈一谈:请默写较好的同学谈记忆的方法:记忆规律A:中间的材料较难记;教你一招:先记中间的材料记忆规律B:理解的材料容易记忆;教你一招:赋予意义联想法、归类法、谐音法等当然,以上活动不仅仅是想象力方面的,因为创新不是孤立地需要想象力等,所以还要观察、思考、想象、实践。2、
11、展开你想象的翅膀(1)请你绘出30年后交通工具的草图。 (2)想象30年后自己的模样。 (3)想象空中城市、水中城市将是什么样子。(四)活动四:实践出真知:勇于在实践中进行大胆探索。1、热身明理: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就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提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介绍:美国学生课堂上研究蚯蚓,用线绑住蚯蚓,吞到喉咙里,拉出来后,发现蚯蚓还活着,得出蚯蚓的生命力很强的结论;数学家高斯小时侯计算“1+2+100”的计算方法。3、阅读P67小字内容:瑞安中学的创新活动。4、科技作品展:你有过类似的小制作、小发明吗?现在那出你的作品进行
12、展示并简单介绍。(课前准备)四、结论:不能创新,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备课反思:尽管本单元设计的第一个理念是“为创新”而设计,所以设计了许多关于科技与教育的创新,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本节内容,科教兴国的重托是要学生去做很多很多,这里还可以拓展,不局限于教材所涉及的,而问题的回答我们需要多角度、全面。第四单元 理想与使命一、具体教学目标1、明确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要把各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有机地结合起来,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理想的实现要靠艰苦奋斗。 4、要勇于承担责任和努力完成使命,用正确
13、的理论作为思想引导,培养创新精神,乐于奉献。二、单元整体框架前言:设计了张云倬的思考这一小情景。一方面,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另外一方面提出直接提出本单元的主题理想与使命。同时也指出一个人要有理想与使命,一个国家同样需要理想和使命。第一节畅谈理想,包括多彩的个人理想和远大的社会理想两个内容。在多彩的个人理想里,共讲了什么是理想理想的变化理想的影响理想与幻想、空想的区别(理想实现的条件)四个内容。远大的社会共同理想这一框题,讲述了三个内容:什么是社会共同理想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共同理想“实现社会共同理想需要艰苦奋斗。 第二节感受使命,包括不同时代 不同使命新的时代 新的使命两个框题的内容。不同时
14、代 不同使命这一框题,主要是通过讲述各个时代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来论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因面对的主要问题不同,那不同时代的人们所肩负的使命也就不同。新的时代 新的使命主要是讲述现阶段我们所肩负的使命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三节坚持理想 担当使命,包括思想引导人生实践锻造人生两个内容。第一框题思想引导人生,讲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教材从三个代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及与西柏坡精神的联系等方面来进行了阐述。第二框题实践锻造人生,主要讲了勤于学习、立志成才甘于奉献、勇于创新两个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