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关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江雪 教案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94609 上传时间:2025-0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关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江雪 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关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江雪 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关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江雪 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关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江雪 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关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江雪 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雪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江雪是国标苏教版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诗。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仅仅20字就描绘了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凄清,孤独的情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学习本诗旨在让学生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操和文学艺术素养。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三、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四、教学难点体会诗境,感悟诗情。五、说教法根据本诗“诗中有画,诗中有人”的特点,根据四年级学生生活

2、经历浅薄,理解能力有限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在本课使用时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1)创设问题情境。(2)创设直观情境。六、说学法新课标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法。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多媒体融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而古典诗歌也具有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本堂课教学,我将图片、文字、录音录像、音乐等有机组合,做成多媒体课件,用以扩大容量,渲染气氛,再现诗境,

3、突出重点,分化难点,提高效率。八、教学流程依据教材特点,新课标的理念,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教学分五个环节:(一)、谈雪激趣,导入新课(二)、初读感知,理解大意(三)、精读诗文,进入意境(四)、感悟诗情,走近诗人(五)、拓展阅读,丰富积累下面进行具体阐述:(一)谈雪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一定都见过冬天的雪吧?谁能说几个描写雪的成语?”2、在学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媒体出示一组描写雪的成语,学生齐读。(哪些成语?)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雪景的古诗。”齐读课题,理解题意,介绍作者,板书:柳宗元(这样的教学既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激发了兴趣,也自

4、然地导入了新课。)(二)初读感知,理解大意读正确,读流利是深入学习古诗的前提和保证。 这一环节我分两个层次来达成教学目标。第一层次,指导学生读准、读通。首先让学生自由练读。再指名读,在读的过程中,出示“径、翁”的读音,强调生字“孤”的字形,利用蓑衣和斗笠的两幅特写图来区别比较“蓑笠”二字的部首。这样利用媒体的直观性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辨别字形,强化对易混的字音、字形的记忆。第二层次,引导学生读好停顿,把握节奏,读出韵味。为了引导学生读出诗味,我精心挑选了一段配图、配乐的朗读录音,让学生欣赏。舒缓的音乐,意境深远的写意画,充满激情的朗诵,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感染和震撼,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一种

5、要努力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听完后,按照媒体出示的停顿再练习朗读,学生们都特别认真。在指名读的过程中,相机教给朗读的技巧,让学生明白读诗要读到心里去,要发自内心地读,要有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的变化,注意气断意连,音似断非断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来。(三)精读诗文,进入意境 这是理解诗意的过程。为了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解释、串讲诗意的教学模式,我精心创设了两个问题情境:问题:“真正的读诗,还要把自己读到诗里去。要设身处地地去想象诗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歌所表现的境界。下面请大家再用心地读一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主读书,自主探究,进行个性化、

6、多元化的解读。然后组织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千山”“万径”“孤舟”“蓑笠翁”“绝”“灭”等关键词语的意思,了解“千”和“万”是一种虚数,夸张的手法,相机指导读好诗句。这样,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自然地理解了字词句的意思,为理解整首诗打下了基础。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些景物放在一起,那么就成了一幅生动鲜活的画。能不能结合诗句,看看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画的内容?”(媒体出示画面)学生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教师相机点拨指导。(设计意图:由于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情动而辞发,所以,学生凭借媒体出示的画面能够说得更有条理,更生动具体,更完整。

7、这样既有效地理解了诗意,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说话能力,发展了思维。)然后归纳总结:“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什么词呢?”(荒凉、寒冷、冷清、寂静、凄凉)板书:景 凄凉 指导朗读,读出那种凄凉、冷清。为了烘托凄凉寂寥的气氛,为了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我配上了凄婉的音乐,并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描绘再次引读。(四)感悟诗情,走近诗人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是一大难点,尤其是本诗,寄予的思想很高深,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于是我利用媒体出示作者的相关资料,再通过创设问题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地理解诗人孤独与坚强的情感。1、引发思考,感受孤独:“其实这位老人就是谁呀?(柳宗元)在这大雪纷

8、飞的天气里,在这人鸟绝迹的江面上,诗人却独自垂钓,此时此刻,难道你们不想走到诗人的身边对他说些什么吗?就没有问题想问问他吗?”(让学生自由提问)接着讨论:“柳宗元真的是在钓鱼吗?真的能钓到鱼吗?既然钓翁之意不在鱼,那他为何又要独自垂钓呢?此时,他的心情如何呢?他到底想借这首诗抒发自己怎样的情感呢?读诗还要读到诗人的心里去。为了降低难点的坡度,我用媒体出示诗人的生平介绍,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柳宗元此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来形容。(孤独、悲愤、痛苦。)板书:情 孤独 然后回归课文,再读诗,说说从哪些字词或句子能体会到这种心情?(绝、灭、孤、独、寒)相机介绍“藏头暗尾”的艺术特色,把每句的第一个字

9、连起来读读看。“千万孤独”。指导朗读,用音乐渲染气氛,读出诗人孤独的心情。2、深入研讨,感受坚强:面对这种种迫害,诗人屈服了吗?(没有)读读诗,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小结,练习说话:由此可见,诗人是要借这首诗抒发自己的情怀,传达自己的心声。他要告诉那不肯听取忠言的昏庸皇帝,告诉那些陷害他的官员们他要告诉那被迫害亡故的亲友们他要告诉我们这些后人(补充说话)在柳宗元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用一个词形容。(坚强、坚贞不屈、坚忍不拔、无所畏惧、迎难而上)板书:意 坚强配乐朗读,读出诗人的坚强。最后总结升华,配乐背诵全诗。本环节是高潮,是情感升华的部分,图片、文字资料的出示、音乐的渲染,加上老师声

10、情并茂的语言描绘,营造了充满激情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启迪了他们的思维,使学生深入诗人内心世界,与诗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五)拓展阅读,丰富积累新课标指出:“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的扩大容量,丰富积累。据此,我在学完全诗的基础上,拓展阅读清朝王士缜写的题秋江独钓图。读一读,议一议,说说两首诗有何异同。在歌曲江雪中结束新课,布置课后作业:1、将江雪想象成一幅画,然后用文字写下来。2、上网搜集柳宗元的诗读一读。(让学生读哪些诗?干脆把诗的题目告诉学生。 这样更有针对性。)板书: 江 雪景 凄凉情 孤独意 坚强(附一、说教材:江雪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

11、的最后一首诗,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的一首诗。本诗描绘了一幅肃穆感人的南国江乡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乡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她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后世许多山水诗不能超过它,人们画山水画也多以这首诗为题材,千百年来传诵不绝。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有: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多元解读渔翁,有感

12、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习江雪,指导学习多元地解读渔翁形象,本课的难点是教会学生多元地解读渔翁形象,因此在授课时我紧紧抓住这两点来教学。四、说教法: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还穿插许多小游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比赛时,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 、“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五、说学法:在课堂上,我设计让学生用诗意来朗读古诗,

13、去理解古诗,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如把你的感悟写到“脸”上。这样,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六、说教学过程:本课时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我们传统的古诗教学都十分注重讲究学法:解题读诗释意悟情吟诗,但是如果我们过于强调这些学法,则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对于事物新鲜感的需求。因此,我们的古诗教学也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尽量淡化教学痕迹,做到教育的“无痕”。因此我首先创设了香港拍卖会这个情景,淡化学习的场景。(

14、二)愉悦情境,积极探究 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像“超级女生”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改变陈旧的观念,真正把“讲台”变成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完成由“配角”向“主角”的转变。即由学生来唱主角。此时,学生已不再将翻译诗句当成一种负担,而是当成了一种乐趣。关于渔翁的形象,我们总是给他贴上“顽强不屈”的标签,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们的渔翁又为何如此“孤独”呢?为了我们的渔翁不再孤独,我设计了让学生多元解读渔翁这个环节。这正体现了新课标的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朗读方面,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把自己感悟到的感情“写”在脸上,面对此要求,学

15、生怎能不诗意地朗读。此时的读不仅是单纯多元朗读,更是学生创造性自主探究教材感悟地朗读,是学生发自内心地朗读。(三)拓展知识 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要有三度深度、广度、温度,但是广度决定深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此时我设计了这一个拓展练习,让学生通过辨析对比,进一步地重新感悟渔翁,让我们的渔翁形象更加饱满,让我们的渔翁不在孤独。)贾岛题李凝幽居诗歌鉴赏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

16、常小事。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

17、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