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学院建设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9385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学院建设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学院建设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学院建设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5 卷第 3 期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3 年 9 月Vol.25 No.3Journal of Wuh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Sep.2023-107-收稿日期:2023-08-03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研究”(编号:2021GB170)。作者简介:帅海燕(1970-),女,江西宜春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智能智造学院教授,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李卓君(1984-),男,湖北武汉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讲师,从事教育管理研究。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学院建设路径研究帅海燕 李卓君(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

2、北 武汉 430065)摘 要: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学院是为产业升级发展提供急需紧缺领域人才支撑、实现学校关键办学能力提升、助力区域优质就业的全新载体。校企共建现场工程师学院,需要从协同育人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质量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为职业院校培养现场工程师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指导。关键词: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学院;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文章编号:1672-9846-(2023)03-0107-05DOI:10.3969/j.issn.1672-9846.2023.03.017开 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一、引言开展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是助力产业数字

3、化转型升级、健全中国特色工程师培养体系、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相对于传统工程师,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培养主体、培养定位、培养标准、培养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的不同1。如何培养现场工程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对培养标准、培养数量、重点任务以及工作流程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为引导学校和企业积极开展现场工程师培养指明了方向2。文件提出“建设一批现场工程师学院”,旨在设立专门的人才培养机构为校企更好地培养现场工程师。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各职业院校围绕校企联合实施现场工程师培养、推进招生考试评价改革、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助力提升员工

4、数字技能等核心任务,重点在组织机制、培养协议、培养方案、评价体系、教学团队和培训体系等关键要素方面开展现场工程师学院建设研究与实践3。本研究依据国家政策,科学借鉴和移植典型经验,探索和创新校企共建现场工程师学院的路径,即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施“管理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运行管理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组织模式,搭建“高职院校合作企业本科院校”人才成长直通车;创新师资队伍培养模式,打造校企双向双融通的“综合素质培养导师团队+专业能力培养导师团队”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创新质量评价机制,建立“评估师+企业导师+内审员+外审员”四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为丰富和深化工程师培养理论体系提供新的思路,为职业

5、院校开展现场工程师学院建设提供实践指导。二、校企共建现场工程师学院的内涵特征现场工程师学院是一种通过有效整合学校、企业及政府、行业、产业园区等优质资源而建立的,以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为办学主体,以职业院校的专业(群)为依托,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为核心,校企联合实施学徒培养,共同推进招生考试评价改革,联合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共同助力提升员工数字技能,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机构。帅海燕,李卓君: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学院建设路径研究-108-校企共建现场工程师学院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有效整合政、校、行、企、园等多方

6、优质资源,推动资源要素深度融入内涵建设和培养体系,优化协同育人链条;二是充分强调校企双元深度融合,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实行双主体合作办学;三是着重体现基于专业(群)的校企协同建设,对接职业岗位需求,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领域发展服务;四是全面实践中国特色学徒制,创新工学交替、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协同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五是紧密围绕现场工程师培养、招生考试评价改革、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员工数字技能提升等建设内容,凸显办学特色,推动创新发展;六是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有明确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标准,促进人才全面发展。三、校企共建现场工程师学院的价值意蕴(一)培养产业领域急需紧缺人

7、才,助推企业创新发展校企共建现场工程师学院是对接产业转型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急需紧缺人才支撑的关键举措。在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的新时代,生产、工程、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中的工作过程复杂程度、技术精准程度、劳动创新程度、领域复合程度不断提高,急需一批能够运用科学技术创造性地解决技术应用问题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人才。建立现场工程师学院,旨在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形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生态,培养高质量的现场工程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满足人才紧缺领域企业数字化生产岗位需求储能、赋能,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二)提升学校关键办学能力,赋

8、能学校品牌创建校企共建现场工程师学院,是创新人才培养样本范式、打造学校办学品牌的重要途径。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对职业院校办学提出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新标准,职业院校发展面临更大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加强办学条件建设,丰富教育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争创职业教育品牌,才能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建立现场工程师学院,旨在深入实践中国特色学徒制,创新工学交替的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在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形成一系列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学校关键办学能力提升,为构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生态提供范式引领。(三)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助力区域优质就业校企共建现场工程师学院是

9、实现人才全面发展、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根本保证。就业关系到学生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职业院校不断反思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只有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力和职场竞争力,才能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顺应时代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建立现场工程师学院,旨在全面重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校企共同将“工作场域”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转化为“教育场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场工程师,实现校企联合招生、定向培养、订单式就业,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供给优质劳动力。四、校企共建现场工程师学院的实施路径(一)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施“管理委员会+教学指导

10、委员会”运行管理模式现场工程师学院的组织结构是一种校企双主体的跨界治理形式,由学校和企业联合治理,通过机构设置、职权分配以及协同沟通,界定校企职能分工,细化主体责任,形成校企责任共担、过程共管的组织管理方式4。现场工程师学院设立管理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别作为集体决策机构和教学指导机构,为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搭建工作平台(见图 1)。第一,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现场工程师培养工作的计划、组织和管理,发挥重大事项的决策功能,统筹现场工程师学院各项工作任务的实施。第二,管理委员会下设子机构,主要包括教学培训部、产学研管理部、学生管理部、综合办公室等部门,由校企双方人员组成,共同负

11、责现场工程师学院人、财、物的管理。第三,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设置正、副院长职务,其中院长由校方人员担任,副院长由行业协会、企业和学校人员担任,具体负责现场工程师学院日常教学与培训、产学研管理、学生日常管理、综合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任务的组织与实施,推进现场工程师培养工作的落实、落细、落地。第四,成立由职教专家、企业人员和学校人员共同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主第 25 卷总第 99 期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3 年第 3 期-109-图 1 现场工程师学院管理机构要负责现场工程师学院的教学和政策研究,对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等重大问题进行评估和研判,发 挥教学工作指导功能,高质量推进技术

12、技能人才培养改革。(二)创新人才培养组织模式,搭建“高职院校合作企业本科院校”人才成长直通车现场工程师学院实行“高职院校合作企业本科院校”分段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高职院校阶段通过培养成为现场工程师,毕业后进入合作企业工作成为高水平现场工程师,工作中推荐在职攻读本科院校提升学历成为高层次现场工程师(见图 2)。坚持系统化育人理念,建立“招生培养上岗培训再上岗”的现场工程师培养闭环,延长现场工程师教育链条,有效实现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畅通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通道,为推动职普融通提供新的突破口5。图 2“高职院校合作企业本科院校”分段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在高职院校培养阶段,遵循“双元育人、双

13、重身份,交互训教、工学交替,岗位培养、在岗成才”的中国特色学徒制基本原则,入口上坚持“招工招生一体化”,培养过程中强调校企一体化育人,内涵建设上聚焦“三教改革”,形成现场工程师培养基本模式,实现“学生学徒准员帅海燕,李卓君: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学院建设路径研究-110-工员工”的成长发展,成为现场工程师6。第一,企业设定现场工程师学徒岗位,校企共同组织面向普通高考生的职业适应性测试和面向技能高考生的综合职业技能测试,录取后注册为学校在校生,确立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的双重身份,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第二,立足现场工程师岗位要求确定工作领域,分析真实典型工作任务,梳理职业核心能

14、力,融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系统开发岗位培养课程;以能力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将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重心改革教材7。第三,通过“融赛入课”和“融证入课”,将职业技能竞赛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融入课程内容,实现“岗位标准、课程标准、竞赛标准、职业标准”四标融合,形成“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课程体系。第四,按照教学进程组织学徒到企业现场学习,每学期安排岗位实战演练,实现在学校和企业不同场域的交替学习,同时按照培养单项技术技能、专项技术技能、综合技术技能、岗位技术技能逐级递进的要求开发实践教学项目,在校企双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培养学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岗位能力。第五,每学年期末

15、,根据学年课业评价和岗位技能评价情况实施淘汰退出和择优增补机制,学制完成后,与企业入职定岗定级定薪对接开展职业能力考核评价,学徒顺利毕业即正式入职就业,实现“毕业即上岗”无缝对接。其次,在合作企业工作阶段,学生以正式员工身份入职企业工作,通过员工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进一步提升岗位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成为高水平现场工程师。同时,企业根据员工在工作期间的综合表现,择优推荐攻读本科院校,通过制定奖励和晋升机制激励员工在岗提升学历,促进员工职业成长和发展;高职院校面向企业员工设计数字化职业能力培训项目,开发数字课程资源,联合企业开展“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并为企业员工提供专升本考试辅导,线上与线下培训

16、相结合,助力企业员工技能和学历双提升。最后,在本科院校学历提升阶段,学生以在职员工身份边工边读,完成本科院校衔接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取得成人本科教育学历和学位证书,成为高层次现场工程师。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落实作为专升本助学点的工作职责,在本科院校的指导和监督下,开展衔接专业相关课程教学、实践考核和学业综合评价。(三)创新师资队伍培养模式,打造校企双向双融通的“综合素质培养导师团队+专业能力培养导师团队”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现场工程师学院实施校企“双导师制”,通过组建综合素质培养导师团队和专业能力培养导师团队,加强校企优质人才资源共建共享,共同打造高水平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保障高水平教学质量(见

17、图 3)。一方面,学校从党政干部、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具有相关专业特长的人员中遴选产生思想导师、职业导师、素质导师,与企业劳动模范、技术能手、技能大师组成综合素质培养导师团队,共同开展行业规则、企业文化、岗位要求的宣贯,以及职业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8。另一方面,企业选派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企业导师,与学校专任教师组成专业能力培养导师团队,共同开展职教理论、方法、政策研讨,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研制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制定职业能力考核评价标准、开展企业员工专业技术和数字技能提升培训,以及开展技术创新、科研攻关、技术服务等工作。

18、图 3 校企双向双融通“综合素质培养导师团队+专业能力培养导师团队”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在组建校企双导师团队基础上,通过“双向双融通”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建立双导师互聘、共培长效机制,推进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一方面,加强高层次和应用型人才引进力度,从合作企业中聘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行业工匠担任现场工程师学院兼职教师,深度参与现场工程师培养,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指导岗位实践教第 25 卷总第 99 期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3 年第 3 期-111-学,与学校专任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提升企业导师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校专任教师作为企业兼职员工开展岗位实践、工程实践,参与企业技术攻关

19、项目,研发成果作为真实案例反哺教学,提升学校导师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实施校企双师授课,形成学校导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和企业导师到校从教的常态机制;通过校企双导师一对一、一对多结对方式开展工程实践和教育教学专项培训,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教育教学水平高的“工匠之师”。(四)创新质量评价机制,建立“评估师+企业导师+内审员+外审员”四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现场工程师学院创新采用“他评(校外机构)+自评(校内师生)+互评(参与培养的单位)”的方式,定期开展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并以评价结果督促培养改进,确保现场工程师培养质量9。由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等多方参与,按照“校企共管、多方评价”的原则,共建

20、现场工程师培养目标与过程监控机制,以及多方考核评价与反馈机制,形成“评估师+企业导师+内审员+外审员”四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见图4)10。第一,由校内专任教师担任“评估师”,实施学徒相关职业标准和课程的教学,定期开展学徒评估活动,判断是否达到职业标准的要求,并适时给予学徒反馈。第二,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企业导师”,指导学徒学习企业标准作业流程,帮助学徒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配合评估师定期对学徒工作表现进行考核评价。第三,由行业协会担任“内审员”,监督现场工程师培养工作的整个过程,定期对评估师和企业导师进行培训和考核。第四,由项目咨询公司担任“外审员”,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跟踪把控现场工程师

21、培养工作的整体质量,监督各方职责并提供指导,颁发各方的合格资格证书。图 4“评估师+企业导师+内审员+外审员”四位一体质量监控体系参考文献:1 周衍安.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特色表现N.中国教育报,2023-07-04(05).2 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A/OL.(2022-09-15)2023-05-15.http:/ 霍丽娟.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内涵要义、要素框架和运行逻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14):5-11.4 曹留成.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高质量培养价值、问题与改革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3(03):52-58.5 李博,褚金星

22、.我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3(07):107-112.6 赵鹏飞,刘武军,罗涛等.现代学徒制中国实践、国际比较与未来展望J.职教论坛,2021,37(12):6-11.7 刘武军,赵鹏飞.多元治理视域下中国特色学徒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9):18-23,46.8 杨震.高职院校“三进一融”育人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0):67-69.9 邱亮晶,来文静,雷前虎.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四重逻辑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11):43-48.10 帅海燕,李卓君.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特色学院路径研究:基于“双会”指导的视角J.辽宁高职学报,2020,22(08):80-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