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彩的生活情趣 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高雅情趣,抵制庸俗情趣;感受到培养自身文化底蕴的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升分析概括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解释情趣与兴趣的关系;理解情趣有雅俗之分,能够辨别什么是高雅情趣,什么是低俗情趣;理解高雅情趣与低俗情趣在精神追求上的差异。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辨识情趣的高雅与低俗,理解高雅情趣与低俗情趣在精神追求上的差异。2教学难点:解释情趣与兴趣的关系;理解文化底蕴和生活态度是影响情趣的重要因素。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于情趣的雅与俗有一定的理解,对于有标志性的行为、爱好可以轻松的辨析出是高雅的情趣还是低俗的情趣,但是对
2、于一些不良爱好,如恶作剧等行为,并不能明辨其对自身心理和情感价值观发展的不良之处。有情趣的生活这一主题与学生平时的兴趣爱好密切关联,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说,对于这一主题的兴趣比较浓厚。但对于情趣的产生、情趣与兴趣的关系、如何让自己追求高雅的情趣、为什么有人喜欢低俗情趣,这些问题是学生们没思考过的,然而,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才是促使学生追求雅趣的关键。七年级学生处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上述问题的思考还需要借助贴近生活的实际案例进行启发。四、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展示文字图片材料“她怎么了?”骑行?太累!唱歌?五音不全!书法?坐不住!集邮?不会欣赏!旅游?人太多! 整天除了工作学习没有
3、任何其他事情可做,为什么人家的生活总是那么精彩,而我总感到精神空虚、无聊、没意思?都市病,还是不懂生活?他们的世界到底缺了点什么?看完材料后提问:“你们觉得这类人怎么了,他们的世界究竟缺少了什么?”学生活动:(答案预设)缺少了兴趣爱好,缺少了生活情趣。(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课第一个关键词兴趣)活动一:展示一组各种兴趣爱好的图片。(见PPT)提问:1请同学说说,这些图片里有你的兴趣爱好吗?是哪个?如果没有,说说你的爱好是什么。2请你谈谈,在从事感兴趣的事情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和体会呢?学生活动:陈述自己的兴趣爱好。(第二个答案预设)感受:投入、忘我、快乐,惬意。
4、教师引导:许多同学在谈感受和体会时说: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会很投入,感到精神愉悦。那么,大家说到的这个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这种精神追求被满足的感觉也就是体会到了情趣的感觉。因此,我们说兴趣和情趣这两个词密切相关的。(设计意图: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切实贴近学生,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从这里切入第一个教学难点:兴趣与情趣的关系。学生在思考自身兴趣爱好的同时,体会什么是情趣以及情趣和兴趣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活动二:通过分析两则材料探究:高雅的情趣对人有何益处。出示两则材料:一则是关于鲁迅先生爱看书的好处的材料;一则是关于爱好对身心影响的实验结果的材料。(见PPT)带领学生阅读材料并分析材料,引导
5、学生分析出高雅的情趣对人的3点益处。(设计意图:培养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锻炼思维。)活动三:出示一组低俗情趣的图片。(见PPT)提问:图片中的这些爱好是否有益于身心?这些爱好追求的是什么?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第三个答案预设)虚荣心、暂时的感官享受、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兴趣爱好追求的是不健康的心理和短暂的不良的感官快乐。(设计意图:深层次挖掘低俗的情趣为何低俗,为后面与高雅情趣进行区分做铺垫。)总结情趣分雅俗,出示PPT知识结构图。并引导学生,面对有雅和俗的情趣,我们应该追求高雅的情趣。(设计意图:将知识结构化,易于理解与记忆。)活动四:出示“文艺座谈会新
6、闻”材料: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明了文艺工作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赵本山没有参加此次文艺工作座谈会。在座谈学习会上,赵本山深有感触地说:“习总书记的讲话是对文艺工作者的鞭策,也为包括二人转在内的民间艺术如何繁荣指明了方向。本山传媒全体员工要认真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方向,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二人转作品和影视作品。”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特别强调文艺作品不能低俗。对此,赵本山很认真地说:“我认为习总书记这一点讲得非常好。我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倡绿色二人转,抵制低俗。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会让我们二人转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提升。” 并讲述老师
7、亲身经历的“大巴上的故事”:在去外地旅行的大巴上,曾看到这样的一幕,引发了老师的思考:在大巴的电视上放映着十分低俗的二人转,演员说着低俗下流的段子,车上观看的旅客大致有两种反应,一种十分投入的观看并大笑,另一种撇嘴不屑观看,再看两种人的言语行为衣着,也完全不是一类人。出示新闻材料,讲完故事后提出低俗文艺存在现状与二人转要高雅化的社会时事,由此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讲述完亲身故事后提问:面对同一种艺术形式,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请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小组分工合作,一人记录,一人代表发言。(答案预设)因为品味不一样,所以审美、价值观不一样。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8、一个人追寻的情趣是雅是俗,追溯其根源,不在于他追求什么形式的兴趣爱好,而在参与的人本身的文化底蕴,追寻高雅的情趣需要培养自身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接下来更深入引导:所以,既然情趣的雅俗只要个人有所把握都可以不在于形式,那么只要你学会品味,生活处处皆情趣。(设计意图:这一内容是本节课的拓展内容,同时是本课的另一个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但对这一内容的分析与本课第二框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节课提前做延伸性的深入分析,有助于学生对下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一同欣赏一篇小文章,品味生活之美,这篇文章是从一个学生的视角写的。请同学配乐朗诵。(见PPT)(设计意图:调动课堂气氛,给予学生直观的情趣的感受。)根据板书进行课堂小结,铺垫下节课:如何追寻高雅情趣的问题。由本节课深入挖掘的情趣的俗和雅的内容出发可以启发思考出如何追寻高雅的情趣:(1)培养正当兴趣爱好。(2)丰富文化生活、培养文化底蕴。(3)形成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巩固知识,当堂复习,并为下节课内容做铺垫。)课堂反馈:请写一写学习本课的感受(以小散文或诗歌的形式均可),写好后与同学分享。(设计意图:检测教学效果,给学生品味本课主题的时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