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夜雨寄北1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商隐的文学常识;熟练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意蕴。2、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所创造的意境,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3、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情怀,珍视亲情。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预习了导学案,它的内容包括:文学常识、初读古诗并根据注释理解古诗大意。教师教学时要先介绍诗歌的背景资料,然后指导学生多朗读诗歌。3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有关李商隐的文学常识;熟练诵读 诗歌,整体感知诗歌意蕴。难点: 2、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所创造的意 境,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播放动画片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播放动画片导入新课。教师解释课题的含义。教师介绍古诗的背景资料:
2、这首诗的题目中的“寄北”,也作“寄内”。此诗是寄给谁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寄给妻子的,一种说法是寄给长安友人的。我们采取前一种说法,因为作者长期居留在外,写此诗意在怀念住在北边的妻子。教师出示、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李商隐的文学常识;熟练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意蕴。(重点)2、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所创造的意境,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难点)3、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情怀,珍视亲情。活动2【讲授】检查预习导学 预习导学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结合课本完成预习导学的学习任务。内容:1文学常识。2诵读诗歌。方式:自主学习检查释疑教师讲授之前,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1文学常识。(形式:
3、说)2诵读诗歌,个人读并挑选一个人比赛。(形式:朗读)3诵读诗歌,小组读并挑选一组比赛。(形式:朗读)活动3【讲授】合作探究 (一) 合作学习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学习、讨论探究,共同完成合作探究中的学习任务,并推选合适的成员准备班级展示;教师合理分配任务,深入各小组指导,解答疑难。问题:1 翻译并赏析古诗第一二句。2 翻译并赏析古诗第三四句。3 课本剧表演。4 概述内容,体会感情。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二)探究展示学生展示小组活动成果,其他小组多角度点评;教师及时鼓励、表扬,适时引导、追问,据实拓展延伸。1翻译并赏析古诗第一二句。(形式:写讲)2翻译并赏析古诗第三四句。(形式:写讲)3课本剧表
4、演。4概述古诗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活动4【讲授】教师精讲 品味赏析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主题归纳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活动5【测试】课堂检测 1 背诵古诗。2 忆学习过的思乡诗唐王维九
5、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3 你思念自己的父母吗?淮上与友人别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淮上与友人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两首送别诗,体会传统送别诗哀怨凄苦的情感、委婉缠绵的诗风,以及王勃开阔的胸襟、豪壮的诗风。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学会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学习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体会诗歌表达的深厚的友情,感受王勃豁达的气质胸襟,接受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熏陶。2学情分析 1、学生在小学时学过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并对其中的“柳色新”和“劝君更尽一杯酒”有深刻的印象,讲课时可以唤醒学生记忆,帮助学生理解。 2、年代久远,初一的学生自身文化积累不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让学生课外根据注释解释诗歌,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提高古诗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反衬等一些古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淮上与友人别。 一、以情导入,整
7、体感知1、课前.播放歌曲长亭外。 师:同学们听,这首歌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很美,忧伤)你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吗?(长亭外),音乐描绘的就是两个人伤心离别的情景。2、你有没有分别的经历呀?说说你当时的心情。3、同学们,你知道吗?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天,唐代的大诗人郑谷也是怀着同样的心情和自己的好友分别的,为了永远地记录自己这片惜别之情,他还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作淮上与友人别。 4、请同学端好手里的教材,注意,仔细的读上两遍,第一遍,可以借助工具书和注释,争取把字音读准。第二遍,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争取把它念的通顺流畅。 5、(幻灯出示古诗。)好,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里有一个生字和一
8、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读错。 二、理解诗题,把握诗境 1、两诗相同之处?(让学生自由发言) 2、介绍背景资料:送别诗,它是古诗中很重要的一类。中国古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送别诗呢?那都是因为古代文人有种特殊的生存状态,叫“宦游”。 (出示幻灯片介绍) 3、分别之后,将往何方?出示幻灯片介绍秦、潇湘、蜀州(即五津),让学生对路途的险阻、交通不便有感性认识。 4、过渡: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学习淮上与友人别。1、朗读淮上与友人别,感受诗人的情怀。2、用诗中的词语来概括诗人“与友人别”时候的心情(“愁杀”或“愁”)3、读“杨花愁杀渡江人”,理解忧愁痛苦
9、的情感。4、那么诗人又是怎样来渲染这种浓浓的忧伤的呢?是什么样的景物激起他们离别的伤感?(1)杨柳、杨花 展示杨柳、杨花的幻灯片,引导想象,反复朗读“杨柳春”,体会让人陶醉的迷人春景。(2)诗人郑谷通过描写令人愉悦的明媚春景来表现与友人离别的痛苦。把美丽的春景与离别的痛苦放在了一起,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对比反衬) (3)送别诗为什么喜欢提到“杨柳”呢?(出示幻灯片介绍):柳树速长,折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朋友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纤柔细软的柳丝象征着情意绵绵;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5、杨柳依依,恋恋不舍,伤感不已之时,这对即将分别的友人又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呢?(笛声、离亭)
10、幻灯片介绍笛声和离亭(都是送别的象征) 6、朗读“君向潇湘我向秦”,体会真挚的友情。 (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过渡:王勃的送别情怀又是怎样的呢?2、分析写景句:城阙与风烟的对比,流露出惜别之情。3、诗人是怎样处理这种离别的不舍呢?(安慰对方)怎样安慰对方: (1)朗读后三联。(2)为什么强调“同是宦游人”? (3)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体会诗句中的昂扬奋发。 4、设想你是杜少府,你现在听了王勃的这些话,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四、对比参读,感悟升华: 1、同样的送别诗,一首表达的是令人肝肠寸断的痛,里面只有涟涟的泪水和无尽的哀伤,另一首却在宽慰好朋友的同时,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
11、息,充满希望和梦想。真是一样送别两样情啊。当这两首送别诗同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对比一下里面不同的情感,你又有何感受? 2、别离之苦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诗人王勃却能以自己的豪情给予朋友信心,写出这样昂扬向上的诗篇来。在现代社会,我们要学习,要生活,有时也会遇到与好友分别这种事情。怎样处理呢?相信同学已经有答案了。 3、欣赏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五、布置作业1背诵与默写诗歌。2课后收集以离别为主题的古诗,比较这些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并与同学互相交流。板书设计:送别诗淮上与友人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郑谷 哀婉 王勃 昂扬景:杨柳 杨花 笛 离亭 景:城阙 风烟情:愁(或“愁杀”) 情:豪壮、昂扬、开朗超脱借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