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课三峡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文内容浅显,语言流畅,简洁明快,适合诵读。因此,教学中不必作过多的分析,以诵读、欣赏为主。教学前,布置学生预习,独立完成生字、课文翻译及搜集作者相关资料的工作。教学过程分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个课时在学生完成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感知,以读为主,让学生从读中去感受景物的美,并能说出美在哪里;第二个课时以深入探究为主,主要是根据文中出现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同时学习相关的文言知识及作者对景物描写的方法。二、教材分析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位于本单元第一篇的是朱自清的春,第三篇则是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第四篇是梁衡的夏。这四篇文章都是写景名篇。
2、从这几篇文章的布局不难看出,本文在本单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文中,作者将重点放在与“水”紧密相关之处,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却只用了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来写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三、学情分析经过了上半段的学习,学生们刚刚适应中学的学习,正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已经能够自主通过工具书进行基本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只
3、是在合作学习及对课文的理解赏析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因为大部分的学习主要借助于工具书,从而导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难有自己个人的看法。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不必对文中字词过多的深究,应当重点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学习文中对景物描写的方法。四、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2、能概述课文所描写的自然景观,领略三峡景色之美。3、利用页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词,理解文意。4、感受三峡险峻雄伟、清幽秀丽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五、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教学难点:说出三峡美在哪里。六、教学策略与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运用朗读法、讨论法
4、进行课堂教学。七、课前准备学生的学习准备: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了解三峡及作家作品;2、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利用资料翻译全文。教师的教学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课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喜欢旅游的同学注意了!今天,有一位来自北魏时期的导游,他将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到一千五百多年前去旅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0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是什么样子的!(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做过预习了是吗?那么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们,这个导游是什么人呢?(指名学生说)2、三峡是我国大地上的一朵奇葩,那么,你知道“三
5、峡”指的是哪里吗?(指名学生起来说,其他同学补充。)(明确: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郦道元(466或472527) ,字善长,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范阳郡(今河北省高碑店市境内)一个官宦世家,世袭永宁侯。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
6、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浑厚的文笔,精美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三)初读感知1、郦道元先生以饱满的热情,浑厚的文笔,精美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三峡变幻奇异的美景,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把课文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好好的去体会,同时要注意读出情感,读出节奏,不会读的字可举手问老师。(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查,解决学生不会读的字。)2、(看看学生基本读完)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没有,那老师就要请同学起来朗读了。(指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各读一遍)同学们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做评
7、价)嗯,对,正确的读法应该是这样的,(点出课件,学生根据课件试读,教师正误、范读,学生齐读。)3、经过几次朗读,想来同学们对这篇课文一定不陌生了吧。那么,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这篇短短一百来字的散文,一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指名学生回答,明确:四个山,夏水,春冬景色,秋景)4、很好,请同学们根据课文所写的内容,把课文分成四个层次。(学生分层,指名学生说分法。)(四)精读品析层次已经分清楚了,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层所写的景物都有什么特点:(点出幻灯片,分组朗读各层并回答问题。)1、作者写三峡,为什么先写三峡的山?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明确:作者以山入笔,是由远及近,由静及动。而写山也是为写水
8、文作铺垫,山之景映水之貌。作者乘船游览,自然先见山,后观水。使读者身临其境。 山多,奇险。)2、各个季节里,三峡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用文中的句子来说明。(明确:夏之三峡:1、水势浩大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水势迅猛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三峡:清荣峻茂。秋之三峡:萧瑟凄凉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3、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明确:因为夏水最盛、最具特点,所以写水先写夏水。作者这样写,是承水势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
9、,顺势而下,入情入理。) 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三峡不仅有一年四季不同的流水,更有着一年四季都在变幻的美景。现在,让我们放开声音,再来读一遍课文,再一次感受三峡的美吧!(学生齐读)(五)课堂演练 三峡是美的,这些美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以组为单位,把你们看到的三峡的美写下来吧!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来写:三峡美,美在 。(给3分钟给学生写,完成后各组推荐一名同学把本组成果以说的方式展示出来,建议一组说一句,最好不重复。)(六)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如此的广大,美丽的景观数不胜数,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然后像郦道元一样,用自己美丽的文字记下这美丽的山山水水。九、板书设计十五 三峡山多、奇险 夏水势浩大、迅猛春冬清荣峻茂秋萧瑟凄凉十、作业设计1、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从作者对三峡四季景象的描绘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文末引用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2、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