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两课时)【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山水小品文,文章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秀丽景色,抒发了对美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鄙弃名利、向往宁静淡泊生活的思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4背诵并默写全文。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2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
2、平。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重难点突破】1.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课时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趣导入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出示文题、作者) 二介绍作者吴均及写作背景。(投影显示)
3、1.简要介绍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均家世寒贱,曾任郡主簿、朝清等官职,他有志于历史著述,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因实录齐梁间的历史而触怒梁武帝,遭焚书免官的迫害。今存诗一百余首,所作多抒发郁勃不平之气和怀才不遇之慨。此外,一些写景小诗也颇著名,如山中杂诗,诗中有画,自成一格,颇具刚健清新的特色。 2.介绍写作背景。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三理解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掌握特殊句式。嘤嘤成韵(嘤y
4、ng。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横柯上蔽(柯k,树木的枝干。)从流飘荡(飘荡,随风飘动或随波浮动。)水皆缥碧(缥pio,缥碧,青白色。)负势竞上(负势,凭依高峻的形势。)互相轩邈(轩,高。邈,远。轩邈,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泠泠作响(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好鸟相鸣(相鸣,相向和鸣。)鸢飞戾天者戾,至。戾天,(飞)到天上。望峰息心(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经纶世务者(经纶,筹划,治理。)奇山异水(罕见的,与众不同的山水景色。)天下独绝(世上独一无二。)急湍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省略句,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老师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5、把握句式。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1教师配乐配画面朗读课文,学生看画面及文字,初步感知文意。2学生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五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
6、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语句。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请老师回答。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六理清背诵思路1.根据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2.学生分六组交流,每组在统观全篇的基础上重点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各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3学生明确:第一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山水总的印象。第二段写水,突出“异”。 第三段写山,突出“奇”。4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七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2
7、选择“山”或“水”,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富春江秀美壮丽的景色,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写景文字。【板书设计】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总领全文)异水 千丈见底 水之清 急湍猛浪 水之急奇山 高山寒树 树之奇负势轩邈 山之势泉鸟蝉猿 山之音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检查作业。1.检查背诵。2.回顾课文的段落结构及每段的主要内容。二品读课文,感受作品的意境美。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富春江美景,其余同学点评。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水之异山之奇,突出水的清澈湍急,突出山的挺拔峻秀。2提问:本文为我们呈现了怎样一种意境?学生思考,交流。明确:全文山水分写,交互生辉。水有山相映,便充满灵性;山有水相映,便增其生机
8、。这山水相映之美,既突出了各自的特色,又把它们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创造出一种清新而又深幽的“独绝”意境。三深入体会,感受作品的志趣美。提问: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学生自由发言。生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生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生3:“鸢飞戾天者,望峰
9、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教师总结: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四揣摩语言,赏析文章的语言美。1教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与学生交流,请学生谈谈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学生明确: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2师生共同品味文章写景文字的形象生动。(多媒体显示)(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4)急湍甚箭
10、,猛浪若奔。(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学生自由选句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3学生齐诵这几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五课堂小结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的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同学们,请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或借助电脑,创一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六布置作业请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提示:不必局限于课文本身,也不必像古文
11、翻译那样字字落实,可以加入一些有关富春江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以及人文背景等方面的材料。也可以查找一些关于富春江的诗文,最好能将风物介绍和风景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美文,课文中有大量的美资源,如语言美、结构美、景点美和情感美,因此,我把“在朗读过程中,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课堂规范及习惯”确定为活动重点,整节课学生发言积极,回答问题准确,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当然,在真正上课的过程中,有很多环节不尽如人意,比如在听课文范读和学生朗读之后,缺少学生的互评和自评,这样对学生的切身体验较浅,还有在“景区寻美”这一环节中,由于备课时的疏忽,未能先让学生动笔,总有一种美中不足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