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游褒禅山记教案.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788914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褒禅山记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游褒禅山记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游褒禅山记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游褒禅山记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游褒禅山记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游褒禅山记 【教学目标】1、设疑讨论,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理解文言字词。2、反复诵读:通过反复诵读能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3、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从而理解作者所阐发的治学态度和人生哲理。【教学重点】1、重点积累“名”、“舍”、“谬”、“穷”“明”“极”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在于”“至于”“于是”“学者”等古今异义词的意义。2、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教学策略】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字上有一定的障碍,应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所学过的课文、参看本课注释、运用文言语法知识推断等方法逐步扫除。为了掌握本

2、文重要的文言词语,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课堂习题。鼓励学生及时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注意积累文言文知识。本文是一篇文言文,由于文化、心理的距离,学习起来相对比较枯燥,可采取设疑探讨的方式,调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是一篇游记,可与学生以前所学课文进行联系比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的风光图片或视频。第一课时一、 形象导入,激发热情1、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你想旅游吗?为什么呢?(请学生回答并相机引导。)旅游并非为了“到此一游”,告诉别人“我来过”,而是为了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启迪人生。设计意图:借此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3、,为以下文本思想内容的教学做铺垫。2、初中我们学过不少游记古文,有哪些呢?(请学生回答并引出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篇游记。)3、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篇游记的主旨句分别是什么?岳阳楼景区和醉翁亭景区分别美在哪里?(请学生齐声背诵并用多媒体展示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的相关语句及岳阳楼和醉翁亭的图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醉翁亭记:“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在初中我们学

4、过哪些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小石潭记、登泰山记、醉翁亭记等。、 、这些游记共同的侧重点是什么? 抓住景物特点,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我们今天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课题)。这篇游记与我们过去学过的那些游记不同,它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大量议论,记游实际上只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设计意图:多媒体导入,用齐声背诵和图片展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为学生理解本文与前两篇游记的异同做铺垫,温故而知新。 师:同学们,大家是否还记得毛泽东面对滚滚北去的湘江,红林尽染的群山,发出了怎样的慨叹呢?(学生齐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5、徐志摩面对沉浸在夕阳余晖中的康桥,又吟唱出了一种怎样的缠绵与不舍呢?(学生齐答: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朱自清面对清华园中那方笼罩着朦胧月色的荷塘,又是怎么说的呢?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流露出的是一种淡淡的感伤。敏感的中国文人总是喜欢徜徉在山水间,在自然里汲取精神成长的智慧与力量。那么宋代的王安石面对褒禅山的探险之旅,又会体悟出怎样深刻的人生哲理呢?那就让我们走进文本,思接千载,与先哲对话。(板书:游褒禅山记) (设计意图:一堂语文课如果能有出彩的导入,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进入文本的愿望。所以我在设计导入的时候,既注重对学生旧有知识与经验的唤起,来求得一种阅读共鸣,又力求有特色,起

6、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把大家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 二、明确目标,感知文本 (一)教学目标 1.积累记忆一定的文言文字词知识; 2.学习本文缘事说理的写作方法。(二)、解题同学们,请把书翻到35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褒禅山记(板书)也是一篇游记。我们看作者写了哪些内容,又是怎样写的。设计意图:故意漏说“游”字,一为激趣,一为激发学生思考,初步感知本文与前两篇游记的不同。释题: 游褒禅山记:游:游览褒禅山:地名“记”是一种文体。分为四类:记游、记事、记亭台楼阁、记物。刘勰文心雕龙:“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初中学过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等文体特点: 1、亭台楼阁名胜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2、山水游记

7、: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小石潭记3、杂物书画记:核舟记文体知识: 记:本文属于游记。(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自己来写游记,要写什么内容?)游记:记录游览中所见、所闻、所感的文章。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的感情。一般以记为主,以感为辅。 本文兼具记游与议论,记游只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 (二)了解作者王安石 师:古人解读文章讲究知人论世,我们先来简单地了解一下作者王安石,来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王安石图片及介绍文字)1、 王安石其人之政治篇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1042年登

8、进士第。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69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1074年罢相,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1086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列宁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 王安石其人之文学篇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文章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力雄健,语言洗炼,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今存临川

9、集临川集拾遗等。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他是个具有坚强毅力的改革家,尽管受到种种阻碍,也毫不动摇退缩。他的这种坚定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课文中也有反映。关于王安石的故事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荆公微笑道:“这也算考过老夫了。老夫还席,也要考子瞻一考。子瞻休得吝教!”东坡道:”求老太师命题平易。”荆公道:“考别件事,又道老夫作难。久闻子瞻善于作对,今年闰了个八月,正月立春,十二月又是立春,是个两头春。老夫就将此为题,出句求对,以观子赡妙才。”命童儿取纸笔过

10、来。荆公写出一对道:“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东坡虽是妙才,这对出得跷蹊,一时寻对不出,羞颜可掬,面皮通红了。荆公问道:“子瞻从湖州至黄州,可从苏州润州经过么?”东坡道:“此是便道。”荆公道:“苏州金阊门外,至于虎丘,这一带路,叫做山塘,约有七里之遥,其半路名为半塘。润州古名铁瓮城,临于大江,有金山,银山,玉山,这叫做三山。俱有佛殿僧房,想子瞻都曾游览?”东坡答应道:“是。”荆公道:“老夫再将苏润二州,各出一对,求于瞻对之。苏州对云: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润州对云,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东坡思想多时,不能成对,只得谢罪而出。荆公晓得东坡受了些腌赞,终惜其才。明日奏过神宗天

11、子,复了他翰林学士之职。 后人评这篇话道:以东坡天才,尚然三被荆公所屈。何况才不如东坡者!因作诗戒世云: 项托曾为孔子师,荆公反把子瞻嗤。 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 写此文十六年后(1070年),王安石拜相,他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城北15里,风景秀美,“文革”前寺院(即课文记述的慧空禅院)建筑宏伟。距院约200米,半山腰还有大小二塔。十年浩劫中,塔被炸毁,寺院被拆除,现仅两洞尚存。 (三)朗读正音 要求学生结合大屏幕上列出的语音提示,放声自由朗读。褒bo禅chn山始舍sh卒z葬之庐冢zhng音谬mi有穴

12、xu窈yo然怠di而欲出咎ji其欲瑰gu怪相xing之深父f胜shng道今言“华hu”如“华hu实”之“华hu”、学生齐读全文。在齐读前先检查三个长句中停顿的划分并正音: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无物以相之(xing)长乐王回深父(f)何可胜道也哉(shng)(设计意图:古代诗文学习,诵读十分关键,“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读到这种程度,才能够为学生理解文本奠定基础。)熟读课文,感知内容。 (1) 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重点虚词、实词和特殊文言句式;标注出疑难字句。(2) 听录音,有感情地小声读,读完之后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直觉感受

13、和原初体验。(3) 师生交流,质疑释疑,完成对课文的翻译,熟悉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要重视作品的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诵读的指导,从内容理解到作者情感的把握,从语言的品味到思想内容的品评,都离不开对文本的诵读。)三、点拨关键文言知识点(可由生利用工具书和课后注释等自行疏通文意,后质疑大意中概括文言知识。疏通文意与文言知识积累(1) 第1、2段一词多义:“卒”:死,“卒葬之”。终于。士兵,“疲敝之卒”。“文”: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文字,“独其为文”。“道”:道路,“有碑仆道”。说、讲,“何可胜道也哉”。道理,“传道受业”(师说)。正确的方法,“策之不以其

14、道”(马说)。 词性活用:“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名”: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 (2) 第3段一词多义:“观”:观察、看。“古人之观于天地”景象。“非常之观”。建筑物的一种,读gun,“大王见臣列观”。(廉颇简相如列传) “得”:能够。“不得极夫游之乐”。心得、收获。“往往有得”。“夷”:平坦。“夷以近”。铲平、削平。“今操蔓夷大难”(赤壁之战)。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一种蔑称。“南抚夷越”。(隆中对) “相”:帮助、辅佐,读xing。“无物以相之”。宰相、丞相,读xing。“操虽托名汉相”(

15、赤壁之战) 古今异义:“非常”:“不寻常”、“非同一般”,是两个词。“非常之观”。不同于现代汉语表程度的副词。 虚词:“以”:作介词用:因、由于。“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用来、拿。“无物以相之”。作连词用,相当于“而”:表并列。“险以远”。表承接。“由山以上”。 句子: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双重否定句,强调“志”的重要。“然力足以至(而不至)焉,于人为可讥”。中间省略了“而不至”之类的话,翻译时要补出,否则意思不连贯。 (3) 第4、5段一词多义:“悲”:感叹、叹惜。“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悲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胜”:尽,shng。“何可胜道也哉”。能承担

16、,禁得起,shng。“沛公不胜杯构”(鸿门宴)。优美的,shng。“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胜利,shng。“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词性活用:“谬”:弄错,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世之谬其传”“传”:流传下来的文字,动词活用为名词。“后世之谬其传”3总结虚词其的用法 (1) 以故其后名之曰代词,那(此系远指,指褒禅埋葬之时)(2)距其院东五里代词,这(此系近指,指慧空禅院)。(3)独其为文犹可识代词,它(代仆碑)。(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其”:代词,它(代“穴”)。 后“其”:代词,那些(远指,作“好游者”定语)。(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前“其”:代词,它

17、(代后洞)。 后“其”:代词,代游客,此处须用本名,不用现代语代词。(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指古人)。(7)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副词,表反问,岂、难道。(8)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9)既其出助词,无义。 (10)视其左右代词,洞,洞壁。(11)谬其传代词,它(代山的名称)。(12)咎其欲出者代词,那些(指欲出者)指导整理“其”字的几种用法。 “其”在文言文中是最常见的虚词之一,也是考试说明规定的高考考查的重点虚词之一。在王安石的佳作名篇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其”字出现了20多次,较全面地体现了虚词“其”的用法。下面,我们对虚词“其”进行归纳,以便更好地掌握“

18、其”的用法规律。“其”字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如“以故其后名之曰”:代词,那(此系远指, 指褒禅埋葬之时);“咎其欲出者”:代词,那个。 人称代词,相当于“它”(他)。如“独其为文犹可识”:代词,它(代仆碑)。“以其求思 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指古人)。 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它(他)的”讲。如“始舍其址”。 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我们”、“自己”。如“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 极夫游之乐也”:代词,自己。 助词,放在句首或句中,无义。如“既其出”副词,可译为“难道”。如“其孰能讥之乎”。附:一、文言虚词用法(一)“ 其 ”字的

19、用法:1、以故其后名之曰 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2、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这,指慧空禅院3、独其为文犹可识 代词,它,指仆碑4、问其深, 代词,它,指洞穴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那些,指好游者5、盖其又深, 代词,它,指后洞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他们,指游客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代词,他们,指古人7、其孰能讥之乎?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8、而余亦悔其之 代词,指自己9、既其出 助词,无义10、视其左右 代词,它,指洞壁11、谬其传 代词,它,代山的名称12、咎其欲出者 代词,那些,指欲出者13、吾其还也 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二)“以”字的用法:1.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因为2. 由

20、山以上五六里 而,往3. 余之力尚足以入 用来4.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因为5.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因果,因为6.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修饰,而7.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因果,因为8. 夫夷以近 而,并列9. 不随以止也 承接(三)“而”字的用法:1. 而卒葬之 承接或递进2. 而记游者甚众 因果3.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并列、因果4.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递进5.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转折6.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递进7.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转折8.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因果四、熟读成诵,背诵第3、4段。第二课时整体感知一读,关注文中字词,了解文

21、本大意。(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好,我们一起关注了一些重要的文言知识点,为我们接下来的分析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那么,大家现在来想这样一个问题:纵观全文,文章中哪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设计意图:解析文本时寻找切入点特别关键,如果切入点找得好、找得准,就可以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上溯下探,游刃有余;而且这个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文章,而不是一读文言文就纠结在一字一词上。)于是余有叹焉。1、研读文本,探究赏析。速读全文,概括每段大意。(整体把握内容)明确:第1段山名考证; 第2段游华山洞;第3段游洞心得:第4段观碑心得;第5段同游者谁由学生讨论,明确文章结构。 第三部分(1、2):记游

22、山所见及经过。第二部分(3、4):写游山的心得。第三部分(5):游山的时间及同行者。2、游览路线图三、重视诵读,理清思路 一读,关注文中字词,了解文本大意。(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好,我们一起关注了一些重要的文言知识点,为我们接下来的分析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那么,大家现在来想这样一个问题:纵观全文,文章中哪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设计意图:解析文本时寻找切入点特别关键,如果切入点找得好、找得准,就可以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上溯下探,游刃有余;而且这个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文章,而不是一读文言文就纠结在一字一词上。)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会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如醉翁亭记中的“醉

23、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如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本文点明主旨的是哪句?为什么? 明确:登山游洞的感受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对于仆碑的感受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生:于是余有叹焉。 师:非常准确!那谁能说一说这句话里“于是”和“叹”怎么讲呢? 生:“于”是“对于”。 生:“是”在古代为指示代词,这里应翻译为“这种情况”;注释告诉我们“叹”是“感慨”的意思。 二读,抓住重点段落,理清文章思路。(学生齐读课文) 师:好,那既然如此,“是”到底具体指代的是上文的哪种情况呢?我们请中间的同学齐读文章的一、二自然段,两边的同学听、思考、勾画关键字来填大屏幕

24、上列出的空。开始! (设计意图:顺势而为,用一个“是”字领起上面的内容;部分学生齐读,继续强化“读”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 前洞情况平旷,前洞洞壁上题记之人众,其后洞情况窈、寒,后洞洞壁上题记的人少,因为胆怯退出来,心情是悔。往洞里走愈深愈难,其见愈奇。而随洞深入,题记者少。 (设计意图:语文姓“语”,新课程愈发要有文本意识,要“带着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而不是脱离文本,作漫无边际的拓展,应重视学生品读字词、玩味字词的能力。) 师:那下面我们请一列同学来接力填空。 (学生完成得很好,找得很准;即使有个别同学略有差距,经过引导,也很快完成) 师:这些文字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大家能否宏观把握一下

25、,这样的情况揭示了常人往往有一种怎样的心理呢? (设计意图:由关键信息的筛选到信息的整合与总结。) 生:总喜欢做简单的事情,对于一些难的但却很吸引人的事情,总认为自己做不到,就不会全力以赴。 师:说得非常到位,其他同学呢? 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就易避难”。 三读,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文章哲理。 师:大家其实说得很全面了,人们做事情的时候总喜欢避难就易,可是与成功失之交臂的时候却往往又悔之晚矣。这就是“是”指代的第一点内容“入洞之旅”,就此作者生发出了怎样的议论和感慨呢?作者不是说“于是余有叹焉”吗?那么“叹”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认真读“叹”的部分,并且认真思考本文揭示的道理。 生:“非

26、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如果想要到达就需要意志、力量以及外物的帮助。如果自己有能力到达可是却没有到达就会遭到别人的嘲笑。 师:这位同学的答案包括两个要点,首先是他看到了“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其次是人们无论做事还是治学,要想有所成就的话,有三点因素制约,那就是“志、力、物”。而且特别好的一点是,这位同学对三点要素都作了自己的诠释。有一个问题,这位同学提到了,但没有说清楚。大家能否就此想一想志、力、物三者的关系难道是并列的吗?有无主次之分?作者是怎么看的呢?有没有格外强调的一点? 生:有。“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就是说如果你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可是还不能到达,就可以问心无愧了。这就证明

27、志比力与外物更重要。 师:解得准确!也就是说在客观条件既定的情况下,人的投入、人的付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客观的条件我们不能把握,我们能把握的只有自己。好,“叹”的第一点我们得出了,一叹志、力、物,那“叹”还有其他的内容吗? 生:“古书之不存”。 师:是啊,作者通过写古代文献资料的失传,得出了什么道理呢? 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师:正确!这就又强调了学者应该有的一种治学的态度,此为二叹。那么,如果说一叹志、力、物,照应的是上文的“入洞之旅”,那二叹又是针对哪件事情有感而发的呢?它照应的是什么呢? 生:“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师:好,也就是第一自然段的辨析山名

28、。 四、因文悟道,启迪思维 师:那么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看,“是”的部分应该是记叙(学生齐答),而“叹”的部分则是(有的答议论,有的答抒情) 师:那位答议论的同学能不能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生:因为它侧重于说理,在阐发一个道理。 师:基础很扎实。 (就此收束,课堂又回到主线上来) 师:那么从这一叙一议之间,大家把握到了作者的写作手法与思路了吗? 生:从一件事情讲出自己的道理来。 师: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缘事说理”,从记游到修身治学道理的阐发,从重温已往的经验到生发出自己的感慨。大家听说过“以小见大”的立意方法吗?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一件小事可以生发出一个深刻的大道理来,这篇文章就是“以小见大

29、”立意方法的一个典型的例子。行胜于言,说得再好,不如练一练。你能不能从你的生活里撷取一朵浪花呢?比如说一位同学早晨值日迟到了,看似一件小事,我们可以写责任,甚至可以写担当精神的缺失。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整天生活在两点一线之间,没有什么好写的,请大家听一听老师遇到的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想一想自己能生发出怎样的道理来。 (设计意图: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避免学生实在找不到可写的事情而影响到目标的实现。) 在今年春夏之交的时候,我在路上看到一棵树,可能是绿化工人怕风把它吹倒,所以就用很多树枝树杈架着来保护它,没想到的是这棵被保护的树奄奄一息了,可保护它的那些树枝树杈却生根发芽了。大家对此怎么看,能生发出

30、怎样的观点呢?想一想,动笔写一写。(留出5分钟让学生练笔) 师:好,很多同学写得差不多了,我们来分享一下。 生: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人不能过分地依赖别人,树木如此,人也是这样。应该平时就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要有独立的人格,凡事不要靠别人,而要靠自己,这样才不会在灾难与挫折失败的面前脆弱。 师:话说得很实在,立意非常准确。有一句话叫“天助自助者”,在困境中我们虽然要有团队精神,但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 生:绿化工人不应该过度保护小树,而应该让它经风历雨;如果没有他们的所谓“保护”,这棵小树就极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而不会成为今天这个样子。 师:说得很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生的成长需要风雨的洗礼,

31、所以有时候挫折与失败反倒是我们年轻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生:现在的社会是优胜劣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练就过硬的生存本领。像树杈一样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土里,还要有顽强的生命力,像沙漠里的仙人掌一样,不怕风吹雨打,顽强而高傲地活下去。我们不但要有理想,而且还应该为了理想脚踏实地地走下去,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鼓掌) 师:这位同学的立意不仅做到了准确而且做到了深刻,极好! 生:我把那些辅助它的枝杈比作生活里助人为乐的那些人。他们因为帮助别人而给了自己生的希望与机会,如果不去帮助别人,他们自己也会失去很多。 师:有点毕淑敏散文的味道,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都是女同学发言,有没有男同学

32、愿意站起来说一说呢? 生:就像种地一样,如果定期浇水,根是不会扎下去的。因为总有水它是不会努力生根让自己寻找水源,强大起来的。 师:精彩,结合了自己的生活常识,揭示的也是人生需要磨砺的道理。 生:人生因风雨而精彩,岁月因磨难而熠熠生辉。磨难是成功者的勋章,只有成功的人才会把磨难看作是难得的人生体验,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没有磨难浸泡,也许就不会酿造成功。 师:语言非常精彩,真乃通百家之变而成一家之言。 师:竞争的时代挑战无处不在,我们生在这样一个时代,怎样才能有自己的一片舞台与天空呢?我们靠的是自己实力的提升。 师:好,最后我们共同回顾一下,今天学到了哪些内容呢? 生:文言知识。 生:写作文时缘

33、事说理、以小见大的立意方法。 师:我们一起来看课堂小结。 多媒体展示:小结: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体悟做人与治学的深刻道理;了解缘事说理的写作手法并进行迁移训练。课文总结介绍写作背景和作者经历,告诉学生,一次不能尽兴的游览,王安石深刻地反省自己,提取人生的感悟,把游历中的心得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中,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该如何对待学习和生活呢?课堂拓展 自学苏轼石钟山记,并与游褒禅山记比较阅读。 作业:总结本课一词多义现象(卒、道、乃、且、盖、文) 板书:【执教感言】 我认为这堂课总的来说是比较成功的,不仅完成了预期的目标,成功实现了课前的预设,而且

34、还有特别精彩的生成。 首先,根据对文本价值的准确判断设计了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避开了对文言知识的烦琐低效讲解,把缘事说理的能力、以小见大的思维培养作为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并设置了练笔的环节。学生踊跃参与,充分掌握了说理的能力,其中不乏精彩而深刻的发言,我相机点评,与学生“一唱一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成为了本课最亮的一点。 其次,另外一个目标文言知识点,通过读后点拨、读中感悟、分析中利用情境涉及等形式多样的方法使之落到实处。 第三,本课注重用问题带动分析,从切入点的寻找到问题的梯度设置,层层深入。设问尽量合理明白,面对学生不尽准确的回答,时而尽量铺垫引导,时而作出中肯评价,时而顺势而为

35、,基本做到了收放自如。 反思本节课的不足:第一是预设性有些强,缺乏大开大合的气势,质疑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都没有得到运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体现得不够。第二就是对学生回答的评价还是欠精准与灵活,有的时候应该再多引导一步,回答可能会更完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提升;但有的时候应适可而止,不宜再追问,否则对课堂上学生的接受心理与思维品质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不足,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善。 (贾 侦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014040)【名师观察】露滋苗始发,渠成水自流 一个人要想成长得快一些,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一个好的环境,一是自身的不断努力。贾侦老师的成长进步,就证明了这一点

36、。贾侦老师所在的学校包头市一中,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中学,建校时间长,文化底蕴厚,校风古朴严谨,来校工作的青年教师成长进步快,贾侦老师就是众多青年优秀教师中的佼佼者。 能够获得自治区比赛一等奖的课自然是好课,那么好课有什么标准呢?这里我结合贾老师的获奖课来谈一下。我以为好课应当符合四个标准。 一、教学目标简明 目标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有什么样的目标,人们就会依据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措施。目标过多,必然会使方式繁复,最终使目标难以实现。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讲得就是这个道理。贾侦老师游褒禅山记一课只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文言文字词知识和缘事说理的写作方法。由于教学目标

37、简明,一切教学活动紧紧围绕这两个目标展开,使整个教学紧凑有序,而且教学目标最终也都得到了落实。 二、过程铺垫到位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过程。良好的引导,就不能简单地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以结论的形式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当启发铺垫,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在讨论中逐渐明了,并且最终由学生之口讲出来。露滋苗始发,渠成水自流。所以,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铺垫。做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凭借到位的铺垫,把要传达给学生的知识,让学生自己体悟出来,自己总结出来。 下面我们来看贾侦老师的课是如何铺垫的。 读文是解文的根本前提。因此贾老师首先抓住了“读”,课上进行了三

38、读,一读疏通字词,奠定了理解文本的基础;二读抓住重点段落,理清文章思路;三读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文章哲理。整个阅读过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一遍一遍的阅读中,对文本的理解逐步加深,真正做到了披文入理。 由游褒禅山记的缘事说理直接让学生去进行文段练习,因为王安石是文章大家,学生可能觉得高不可攀,这种心理会对学生的思维形成一种负抑制,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这时贾老师又适时作了恰当到位的铺垫。他讲了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件小事进行分析阐释。由于没有了距离感和神秘感,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每个人讲的事理尽管各不相同,但又都是从给定的材料生发出来

39、的。 三、学生学有收获 现在都提倡有效课堂,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课堂呢?有效课堂就是每节课都能让学生有所收获。语文教学的效果最终要落到写上,因为写对阅读理解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学会了写,在今后的阅读中,在理解上就有了更大的优势。 课上发言的仅是一小部分学生,但是这部分学生的说,对其他学生的思维起到了启迪作用,引发了其他学生的思维火花。然后贾老师又让学生动笔写一个缘事说理的文段,结果课上有近一半的学生完成了这个小练习。这个练习的完成,不仅仅代表学生听懂了课,完成了作业,更重要的是代表他们学会了一种说理的方法,而且还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如果我们能够让我们的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那还用发愁我

40、们的学生学不好语文吗? 四、能力具有增长点 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和学二者构成的。但是,在我们平日的教学里,往往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学比老师的讲更重要。因为教会了学生学习,才能使学生具有能力的增长点,才算是真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于贾老师的课导思路,也导方法,使得学生学得轻松有效,学得趣味盎然。好的语文课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因热爱而学习,因学习而进步,因进步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因成功喜悦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新一轮的学习。古今中外的文章大家,哪一个不是因喜爱文学而自我修炼成功的!一位教师能够激发出学生的能力增长点,就代表着他的教学走向

41、了成熟,代表着其教学上升到了一定的境界,代表着教学的真正成功。谚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才算领进了门?领进门,我的理解就是老师在学生面前展示了学科的魅力,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从以上角度看,贾侦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成功的,尽管还存在着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贾侦老师在教学上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头,愿他戒骄戒躁,把成绩作为新的起点,从而在教学上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王 永 内蒙古包头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研员)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教案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