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政党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8851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1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党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政党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政党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政党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上海201620)李月军韩云超【摘要】政党不仅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也是推动现代文明进步尤其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党主 导现代化发展已是世界普遍现象,在中国语境下亦是如此。在国家“整体的政党”政治中,国家引领社会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质上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引领社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特 性,如先进性、担负的初心使命、宝贵的政治品格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决定的,这突出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引 领社会找到社会各界凝心聚力的最大公约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其实现的基本经验是强化党

2、的全面领 导,推进自我革命;提升党对社会的引领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党与社会;核心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中图分类号】D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 997(2022)06-0015-08政党产生于现代化进程之中,是社会发展到 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也是推动政治、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力量。就此而言,现代化与政党相辅 相成,没有现代化,就没有政党;没有政党,就没有 现代化。作为现代政治组织,诞生以降,政党便逐 步在国家和政权中演化和扩展,形成了政党政治,这是现代化进程取得的成果之一。政党这种“形”在制度外、“体”在制度中的独特政治

3、角色定位,使 其在制度的操作和自身政治活动中,不仅能够通 过权力和制度,而且能够通过思想意识来组织和 领导社会发展叫 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共产 党发挥核心作用,“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 领导一切的,2,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 中国式现代化。鉴于此,本文尝试从共产党与社 会的关系角度,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长期以来,对现代化定义的认识,有广义和狭义区分。广义的现代化,指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 产力推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 大转变过程;狭义的现代化,指落后国家通过科学 技术进步和学习先进经验,促进广泛的社会改革,以快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并顺应

4、现代世界的发展 过程叫从现代化肇始至今,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浩浩 荡荡,由内而外,一时引领世界发展潮流,但西方 现代化的内在基因,决定了其无法跳出“修昔底德 陷阱”,注定了其难以完成“美美与共”的愿景。作为鲜明对比,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充分汲取西方 发展先进经验、反思其惨痛教训,并在不断总结历 史基础之上演化而来,是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放 眼世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 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旳如进入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收稿日期:2022-11-05作者简介:李月军,法学(政治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5、研究方向:中国政府与政治;韩 云超,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政府与政治。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政治学分析研究(22BZZ096)。15-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 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 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叫党的 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 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 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 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冏。党的全面领导、人民

6、主体地 位、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 与中国式现代化新形态有机结合,形成党全面引 领全国各族人民的新格局,中国将沿着中国式现 代化道路实现强国与复兴目标。中国式现代化覆盖人口规模巨大,要实现全 体人民共同富裕,统筹推进物质和精神双文明,促 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 处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对于“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若干问题”的思考所形成的现代化 解决方案。就其战略目标而言,选取“两步走”战 略,确保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面实现,进 而谋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发展机理是全面 引领、聚合社会资源、用好后发优势、坚持持续发 展、完成跨越战略。中国式现

7、代化,既反映国家发展的普遍特征,也同时具备有别于他国的中国特色。一方面,中 国式现代化遵从现代化之普遍规律。在中国场景 下,包括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政治民主与法治、丰 富自信自立的精神文化、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等现 代化基本要素;同时也经历“起飞”“稳定”和“治 理”等发展阶段,体现相同的历史发展逻辑。另一 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也有其特殊的内在逻辑,具体 表现在时空场景和范围内容的特殊性上。中国式 现代化时空场景的特殊性,体现为它是中国共产 党摒弃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百年来团结带领全国 各族人民历经艰难曲折,不断实践探索的伟大成 果;是中国共产党抛弃拿来主义,将现代化理论与 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完美

8、结合的伟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政治逻辑是驾驭和超越资本 逻辑的现代本性,让资本发挥应有活力,同时又不 至于恣意妄为叫这内含马克思主义、党的全面领 导和现代化的同构性。中国式现代化范围内容的 特殊性,于内体现为它追求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系统性发展;于 外体现为它强调走和平发展与互利共赢的道路,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总而言之,中 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即西方化的思维定式和“美丽神话”;注重合理利用市场和资本,它强调以 人民为中心,完成对西方式现代化窠臼的理论超 越,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 供中国方案叫二、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关系模式特征就普遍规

9、律而言,政党是现代化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但对于不同发展背景的国家而言,情况并不相同。在西方国家符合这一普遍规律,而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受国际普遍的现代 化发展环境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现代化进程 落后,在这种条件下,其现代化难以促进政党的产 生,于是先产生政党,进而由政党肩负引领社会推 进现代化这一历史使命。可见,广大发展中国家 推进现代化,政党的主要历史任务可分为先后两 项:一是建立民主政权和民主制度,为推进现代化 提供条件;二是领导国家、社会推进现代化进程叫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发展模式属于“后发 外生型”。在推进现代化发展征程中,中国共产党 的历史使命,就是先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人

10、民民 主政权,而后领导国家与社会推进现代化。不同 于西方现代化进程中政党与社会关系所遵循的逻 辑:先有市民社会,后有公民国家,再有政党政 治,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 党,引领国家和社会有机结合并有序发展,属于典 型的“政党中心主义”阿。特殊的历史背景、现实 国情和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决定了共产党在当 代中国的领导核心地位。因此,国家领导社会推 进现代化,在中国场景下实际上就是共产党引领 社会推进现代化。正如胡伟所述,中国共产党是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的中枢问。从中国的政治结构 和功能方面来看,区别于西方“坐落在社会”中的 政党,中国共产党拥有社会主义制度属性,是“坐 落在国家”中的

11、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新时代,中国 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不是部分利益的代表者,而是以整体性社会为执 16-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政基础,全面引领国家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从一般性视角来看,政党与社会间关系表现 为政党对社会的整合和社会对政党的认同。但从 现实维度考虑,政党与社会间关系更具复杂性,不 同的社会结构、发展阶段、意识形态与信仰条件 下,政党和社会间的关系呈现多样化特点。从历 史进程分析,中国共产党与社会间的关系表现为 四种形态:一是在革命时期冲国共产党与社会的 关系处于命运共同体形成期。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

12、大法宝,打破 原有政治结构,逐步赢得人民拥护。二是新中国 成立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党涵盖 社会。在该阶段,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各项事业进 行全面领导,集中统一程度空前提高,即“一元化”领导。三是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期,政党与社会 虽逐步分离,但仍呈现政党强势、社会弱势的特 点。表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建立后,社会日益多元化与复杂化,中 国共产党与社会的关系体现为“强政党一弱社 会”、相对自主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四是进入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政党对社会的核心 引领力得到全面强化。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 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与社会的联系愈加 紧密

13、,形成党对社会的全面引领。中国共产党与 社会的领导关系结构,完成从“命运共同体”“一元 化”到“相对自主”的领导与被领导,再到“党的全 面领导”格局转型。需认清,在中国政党制度下的 政党与社会关系图景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的 是社会整体删,并以此全面引领社会。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的作用来看,作为使命 型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具有代表、表达、整合、分 配和引领社会的功能。如果将该作用机制置于推 进中国式现代化情境中,则呈现为交互式特征下 的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的核心引领。党社关系的交 互式特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与社会组织的彼此 互动与合作中。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提供给社会 组织充分表达和展示的空间,多渠道

14、开展与社会 组织的协商对话;另一方面,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中 国共产党引领的现代化事业,并在已有的制度和 资源框架内充分发挥其表达潜能和组织动员优 势。而作为反映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程度的核心 指标,执政党的社会认同度包含政党链接社会的 能动程度以及政党对社会的代表力度。这种能力 体现为执政党为社会及其人民“做了什么”和“做 得怎样”的社会评价网。中国共产党没有囿于阶 级自身封闭之中,自诞生以来一直延循“政党一群 众”逻辑框架,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扩 展其代表范围,涵盖“最广大人民”。党的二十大 新修订的党章明确表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 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 锋队,

15、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 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问在中国社会,共产党代表着、回应着人民的 根本利益,其根本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在客观上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社会 发展的核心作用,即合法性基础在于自身的阶级 属性和承担的历史使命阴。总之,交互式特征下 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核心引领社会,既表现为中国 共产党是整个社会的核心,社会围绕这个核心活 动,同时也体现为社会在中国共产党有序聚合下 所形成的同心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当 下,随着社会流动性增强、单位式的组织式微和各 种社会组织不断涌现,中国共产党

16、必须进一步挖 掘自身政治和思想整合优势,有效发挥自下而上 的“吸纳型”与自上而下的“嵌入型”整合机制,使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引领力得 到保证。三、中国式现代化呼唤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的 引领诞生于近代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双重逆境中,中国共产党通过“根本性价值定位”“前提性理论 引导”“主导性制度支撑”“目的性价值牵弓|”以及“关键性政治保障”等机制,将党自身与中国现代 化融为一体呵,引领社会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保证了国家长期繁荣稳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 导,凸显党的核心引领地位。从世界范围看,政党 中心论并不陌生。著名政治学家谢茨施耐德在20

17、 世纪中期就曾指出,政党并不是现代政府的附属 17-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物,它们处于现代政府的中心,并扮演着决定性和 创造性的角色阴。20世纪末期,西方政党模式转 型和“卡特尔”政党的出现问,表明西方国家政党 中心作用并未衰落。杨光斌在有关论述中也提出 后发国家均走上了类似的政党主导下的制度变迁 道路如。这些研究表明,作为现代化进程最重要 的特点之一,政党主导现代化发展已是世界范围 内的普遍现象。中国推进现代化发展的成功密钥在于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中国的政党中心主义路线从新中国 成立至今,在不断迭代中完善。在社会主义建设 阶段,党中央为了强化自身领导,实行党的

18、一元化 领导,具有一定的政党中心主义特征。改革开放 后,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党中 央对党的领导作用的认识逐步成熟,其标志是在 党的十六大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 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 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冋,这代表着政党中心主义模 式基本成型。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冋,表明 中国已进入政党全面领导的新时代。总之,中国 共产党引领中国社会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 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化逻辑在中国社 会的具体体现冋。其一,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呼唤先进政党出场。厘清中国传统社会体制崩析缘由,是了解近代中

19、国现代化征程的关键。传统封建社会体制本固枝 荣,其关键原因在于:价值指导稳定儒家思 想,组织结构严密中央集权、地方郡县制任免 与监督,制度安排有机科举考试、央地协作、朝贡制度。但这种稳固的传统封建体制在西方坚 船利炮的打击下逐步瓦解,无法像西方国家那样 自己完成有效的现代转型。钱穆先生曾说:“目前 的中国问题,还是要在中国社会本身内部,找寻一 个担当得起中心指导的力量。”国近代中国,诸如 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改良体制的维新运动以及 推翻封建王朝的辛亥革命等,囿于当时的现实环 境和阶级局限,无论是改革还是革命都无法完成 现代化转型。民族复兴先驱孙中山先生认为“国 家必有政党,一切政治始能发达”冋

20、,并提出党建 国家的愿景,但后来政党性质的蜕变使得国民党 以发展民主之名行新的专制统治之实,直至一党 专政的形成。总之,近代中国面临的现代化转型 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呼唤在中国场域的先进政党 出现。其二,中国共产党肩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 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中流砥柱,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始终是中国共产 党的核心目标閃。中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必须由 特殊的政党领导,这一特殊政党就是使中国革命 和建设面貌焕然一新,完成中国问题科学化答复 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场景下领导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本质体现。中国共 产党自诞生开始,就始终践行一切为了人民、为了 人民的一切

21、的初心使命,担当谋求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历史任务。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 人民,为争取独立与现代化建设进行的各项活动,概括出来只为一个主旨,即谋求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从根本上擘画了中 国式发展道路的蓝图,指引着党引领中国式现代 化前进的方向。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基本标 志,是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但一个国家要 想健康、稳定发展,第一要务是获取民族独立与人 民解放。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历经土地革 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推翻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从而摆脱后续 现代化前进的羁绊。达成第一阶段使命后,又分 步谋划国家富强和共同富裕。

22、中国共产党引领国 家和社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的探索,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道路,引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了中 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全 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进而有序推进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夯实了牢固基础。其三,中国共产党具备坚持实事求是、善于 自我革新的政治品格。有理论无实践,一切都是 空洞的;有实践无理论,容易迷失自我。作为先 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注 重理论联系实践,这也是一路走来取胜的关键法 宝。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创新 18-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科学理论,主动借鉴

23、进步思想,将马列主义基本 原理和中国现实相结合,为回答好中国问题,相 继发展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丰裕了自身理论体系,为党领导 现代化发展植厚理论指引的土壤。在中国共产 党百年奋进现代化征程中,中国社会从根本上发 展起来、繁荣起来,实现了人类迄今为止最伟大 的社会变革旳,用完美的答卷科学回答了中国式 现代化道路选择问题,即没有一种固定的理论会 永远适应现实需要;现实的成功经验是最好的理 论;任何科学的理论都在继承和发展中形成画。当前和未来,现代化建设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 难险阻,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走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道

24、路,善于进行自我革命,不断适应现代化 建设需要。同时中国共产党聚合了中国广大先 进分子,在现代化各条战线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宜接决定现代化发展事业成败。社会越是快速 发展,利益诉求越是趋向多元,现代化稳步前进 就越需要中国共产党打造承载共同利益的天平,形成一股合力。四、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的基本经验作为整体代表的政党嵌入国家权力结构之 中,与此同时又没有脱离社会问,这不同于西方国 家的政党与社会关系政党在社会中代表部分 利益。中国的权力要素关系中,共产党居于核心 地位,党和国家各级机关都具有明确的政治属性,都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与国 家、社会呈现最大限度的耦合关系。

25、因此,在强调 国家引领社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这种耦 合关系突出表现为共产党引领社会,找到社会各 界凝心聚力的最大公约数,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 化。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 式现代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现代化建设事业 整体转型升级,这足以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已迈进新时代。越是比任何历史时期更接近复 兴,中国共产党就越发需要沉着冷静、居安思危。因此,必须强化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有效整合 社会、引领社会,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 念,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发扬顽强斗争精神。(一)本质要求是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推进自 我革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 本要求和中

26、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大优势,党 始终是全体人民的主心骨。葛兰西认为,一个社 会集团能够也必须在赢得政权之前开始行使领导 权,当其行使政权的时候,就变成了统治者,但哪 怕是紧紧控制政权,也有必要坚持昔日之领导的。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 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 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 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 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 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呐确保党的 全面领导,关键在于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研究 表明,制度化政党与领袖政治并不矛盾,领袖型政 党与制度化政党的结合是现代政党

27、政治的基本形 态,而弱政治领袖必然导致国家衰弱冋。当下国 际局势和国内环境复杂多变,客观上考验着党的 全面领导能力。应健全制度体系,改进党的领导 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O 要驾驭好、管控好意识形态领域,用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夯实党建引领 在社会治理中的堡垒作用,提升党的先进性和战 斗力。新形势下,党自身也面临诸多考验和挑战,要时刻绷紧全面从严治党这根弦,在重审问题、重 立传统、重固优势、重构生态、重建自信的过程中,全面锻造和淬炼党性,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干 部队伍,确保党自身马克思主义属性的本真性、党 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本位性。发挥好党的制度治 党、

28、依规治党优势,在全方位、立体化、动态化的监 督和巡视机制上下功夫,用好问责利刃强化正风 肃纪,在自我革命中彻底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 养分。(二)关键机制是提升党对社会引领能力100年来,中国现代化发展所呈现的奇迹,正 是依靠中国共产党历经政治的使命型引领、思想 的核心型引领和组织的聚合型引领,凝结成同圆 中国梦的洪荒伟力期。中国式现代化仅仅依靠某 19-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一阶层、某一群体是不可能实现的,需聚合社会各 群体、各民族的力量。在处理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时,中国共产党跳出对社会单向度控制的传统,着 重提升与社会的双向互动,激发了社会的活力悶。中国共产党

29、与社会的互动关系,除了表现为领导 与被领导的关系外,还表现为授权与监督的关系O 新时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在处理好领导与被领 导关系的同时,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打造法 治社会,确保基层安全与稳定,使党与社会表现出 良性互动关系。牢牢把握党引领社会发展的政治 航向,促进社会政治整合,增强中国共产党核心领 导权威,提升广大党员的政治觉悟,提高政治决策 科学性;夯实好党引领意识形态的思想堡垒,促进 社会价值整合,增强马克思主义思想定力,理论创 新与时俱进,筑牢党引领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根 基;建设好党引领集体行动的组织阵地,促进社会 行动整合,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好“关键少 数”带动作用,健全多

30、元利益整合机制,寻求不同 利益群体的利益需求“最大公约数”,避免“领导者 与大众之间的鸿沟由此而不断拉大”列。此外,还 需要建立健全党对社会的吸纳机制和服务机制。塞缪尔亨廷顿指出,社会未来的安定,关键是该 国政治制度的吸纳问题,反映的是大众对政治的 普遍参与程度閃,这涉及政党的凝聚力建设。要 实现党对社会的引领,不能成为一个距离群众非 常遥远的“卡里斯玛”权威,而是需要健全服务体 系,培育社会组织,增进公众的集体认同感。(三)根本立场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理念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是中国共产党 引领社会顺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与基础。现代化事业既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更需要 广大人

31、民群众的奋斗。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 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 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閃人民大众是现代 化建设的首要施行者,是影响现代化建设能否如 期完成的最主要变量。对于人民福祉,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 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冏因此,要实现党 与社会良性互动,在新时代现代化征程中必须恪 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最大程度满足全体人民 的基本需求。中国共产党引领现代化各项事业,要满足人民有关集体尊严、社会稳定与秩序、物质 精神上的富裕与自由、社会公平与正义四方面的 需求。这就要求党引领社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32、以尊重人民群众为 根本,做大分好高质量发展“蛋糕”。总之,立足以 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于坚持“为人民谋发 展,靠人民来发展”,最后使得现代化成果全方位 惠及全体人民。(四)基本途径是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现代化一方面促成全球现代化洪流,促进世 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政治文明转变;另一方面也 造成国家内部阶级对立冲突,形成强国对弱国的 掠夺与霸凌。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时 代,找到了破解中国社会复杂矛盾的新方案,即中 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成功跳出现代化进程中矛盾 对峙的泥淖,证明“现代化不是西化”何。中国式 现代化方案包含现代化普遍特征,不宁唯是,又反 映现代化国家处境的中国国情。中国式现代

33、化是 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探索出的符 合中国发展实际、体现中国文化与中国智慧的新 型现代化道路。新征程下应深刻把握其实践要 求。一是对科学的现代化目标的认知。党的二十 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 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O二O年到二O三五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O三五年到本 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冏。二是对现实国情的反映。中国式现代化展示了中国特色:覆盖人口规模巨 大,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统筹推进物质和精神 双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 路。总之,在现代化征程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 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

34、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以此才 可以超越现代化面临的普遍规律,顺利实现中国 式现代化目标和愿景。五、结论作为与西方现代化不同的模式,中国式现代 化由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一方面遵循现代化一 般规律,另一方面也有其特殊内在逻辑,具体表现-20-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时空场景和范围内容的特殊性上。作为人类文 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将党的全面领导、人民主 体地位、强国建设目标与民族复兴蓝图有机结合。近代中国的现实客观上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 史逻辑是“先进政党诞生、革命建国、推进现代 化”,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是先争取 民族独立和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而后领导国家与

35、社会推进现代化。作为使命型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具有代表、表达、整合、分配和引领社会的功能。如果将该作 用机制置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情境中,则突出表 现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的核心引领功能。因此,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突出表现为中国共 产党引领社会,找到社会各界凝心聚力的最大公 约数,完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究其缘由,一方面是由自身的内在特性决定的,其一是近代 国家与社会面临的双重危机需要先进政党入场;其二是中国共产党肩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使 命;其三是中国共产党具备坚持实事求是、善于自 我革新的政治品格。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于中 国共产党与社会特殊的交互型引领与被引领关 系。自改革开放尤其

36、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 产党引领社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路披荆斩棘,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并获得诸多宝贵经验。中国 式现代化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如下四方面:第一,本质要求是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推进自我革命;第 二,关键机制是提升党对社会的引领能力;第三,根本立场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第四,基本途径是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的努力集中体现 在从政党与社会关系视角出发论述中国式现代 化。首先,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其次,厘清中 国语境下共产党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中国式现代 化呼唤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引领的内在逻辑;最后,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 四方面基本经验。概

37、而言之,现代化促进政党诞 生,政党发展助推现代化。在中国“整体的政党”政治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实质上是以中国共产 党为核心引领社会逐步实现的。注释:“修昔底德陷阱”出自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实力的增长和因而引 起斯巴达的恐惧”,此后泛指大国崛起势必改变相关国家 之间力量平衡和心态变化,从而引发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 之间的对抗,甚至战争。“整体的政党”出自政党与政党制度一书,主要指 一党制下的政党,一党制体制内可能存在多个政党,但一 党制意味着一党独大和长期执政,代表着整体性。参考文献:1 林尚立.政党政治与现代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8:1.2 习近平

38、.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 H 报,2018-12-19.3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6-17.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 讲话N.人民0报,2021-07-02.6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 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2).7 罗建文.中国共产党驾驳和超越资本力量的政治逻 辑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8(6):150-159.8 韩庆

39、祥.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丰富内涵 N,学习时报,2021-08-30(1).9 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22.10 徐勇.现代国家建构中的非均衡性和自主性分析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2(5):97-103.11 李新廷.社会中心主义国家中心主义政党中心 主义西方比较政治学研究视角的演进与中国关照J.国外理论动态,2016:20-31,12 胡伟.政府过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9&13 景跃进.将政党带进来国家与社会关系范畴 的反思与重构J.探索与争鸣,2019(8):85-100+198.14 刘京希.社会建设

40、中的现代政党一政党社会属 性演化的新动向及由*匕所决定的党社关系J.学习与探索,2008(6):103-106.15 二十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编写组.二十大党-21-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章修正案学习问答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2:1.16 林尚立.党、国家与社会:党实现领导核心作用的政 治学思考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1(1):14-19+43.17 王韶兴.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主义政党政治 J,中国社会科学,2019(6):4-24+204.18 美谢茨施耐德.政党政府M.姚尚建,沈洁莹,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44.19 RI

41、CHARD S,KATZ,PETER MAIR.Ch anging mo del s o f part y o rganizat io n and part y demo cracy:t h e emergence o f t h e cart el part y J.Part y Po l it ics,1995,1(l):5-28.20 杨光斌.政治变迁中的国家与制度M.北京:中央 编译出版社,2011:182-219.21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的报告J.求是,2002(22):3-19.2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

42、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EJ报,2017-10-28(1).23 弓联兵.政党统合:一个政治整合分析框架J.当代 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16(1):193-213.24 钱穆.国史新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34.25 尚明轩.孙中山全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15:204.26 胡鞍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征和意义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1-3&27 上官酒瑞.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的政治品格 基于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学报,2021,23(5):22-30,28 曾长秋.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43、J.党的文献,2016(4):32-36.29 祝灵君.党领导国家体制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 主义,2020(1):155-162.30 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曹雷雨,等辞.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59.31 刘建军.政党:孕育领袖还是遏制领袖?对中 国、日本和新加坡的比较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5(4):109-118+170.32 卢爱国.回应性引领:百年大党引领人民共创历史 的实践逻辑J.江汉论坛,2022(9):12-17.33 田先红.政党如何引领社会?后单位时代的 基层党组织与社会之间关系分析J.开放时代,2020:118-144+&34 德罗伯

44、特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制 度中的政党社会学M.任军锋,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28.35 美塞缪尔-P.享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李盛平,杨玉生,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387.36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3:4.37 张熙若.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M/罗荣渠.从“西 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向和发展道路 论争文选(中册).合肥:黄山书社,2008:485-487.(编辑:张莎莎)-22-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CONTENTS(2022-06)(1)Fiscal Met h o do l o g

45、y o f Ch inesest y l e Mo dernizat io n:A Co mparat ive Examinat io n Based o n Gl o bal Hist o rical Perspect iveBi Xuejin Ma JinhuaSchool ctfFinance and 7axation9 Central University()()f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81)Abst ract:Aft er t h e disco very o f gl o bal geo graph y,t h e fiscal po

46、l icies o f West ern co unt ries h ave undergo ne repeat ed adapt at io ns fro m st at e int ervent io nism,l aissez-faire,t o Key nesian st at e int ervent io nism and neo l iberal ism,in o rder t o t arget t h e pro bl ems o f col o nial o pening,market inno vat io n,o verpro duct io n and eco no

47、mic st agnat io n,sh o wing a t y pical l inear l o gic.It s fiscal po l icy,wh ich adh eres t o t h e mat erial ist ic at t ribut e,mainl y serves t o al l o cat e reso urces and t h en t arget s t o so l ve t h e ensuing po l it ical,so cial,cul t ural and eco l o gical pro bl ems,and is ch aract

48、erized by inst rument al pragmat ism and funct io nal paro ch ial ism.Since t h e h ist o rical enviro nment o f West ern mo dernizat io n no l o nger exist s,so me nat io nal independent co unt ries t ranspl ant ed West ern sy st ems and so o n fail ed t o adapt t o it,resul t ing in eco l o gical

49、dest ruct io n,po l it ical t earing,so cial diso rder and cul t ural deficiency.Unl ike t h e West ern*t arget wh eel,Ch ina ado pt s a sy st em t h eo ry*t o int egrat e al l el ement s o f mo dernizat io n and give a new po sit io n as t h e fo undat io n and impo rt ant pil l ar o f financial st

50、 at e go vernance,so t h at t h e financial sy st em is embedded in al l el ement s o f mo dernizat io n,resul t ing in t h e st ruct ure and int eract io n o f t h e sy st em.Th e sy st em o f finance is embedded in t h e el ement s o f mo dernizat io n,generat ing t h e st ruct ural and int eract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