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回忆我的母亲》(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87922 上传时间:2025-01-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回忆我的母亲》(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回忆我的母亲》(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回忆我的母亲》(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回忆我的母亲》(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回忆录的特点。过程与方法: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一、使学生了解,朱德同志所具备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与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和熏陶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二、学习运用质朴平实的语言,选择精当的材料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表达作者深切真挚的感情的写法。深入理解文章最后四段的内容和作用。这些应作为重点讲清楚。三、文中记叙的多是平凡琐事,涉及

2、历史上的一些社会现象,学生不熟悉。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时间”概念一定要弄明确,不能模糊。这些难点一定要帮学生理解。四、主要教法是设疑、点拨、讲析、讨论、总结。可适当运用电教手段。如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经历,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可列一个表,绘制在软片上,运用投影机,采用边讲析边打出相关的内容项目的方法,将思路逐步向学生理解,使学生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能较好地掌握。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检查复习;研习课文第817段,归纳中心和写作特点。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二、继续研习课文第二部分。1.813段,按时间先后依次写了哪四件事?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要点:第一件事,乙未年(

3、1895年)地主逼着退佃,又加天灾,家庭受到“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灾难面前,母亲没有退却,不但“没有灰心”,反而还增强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第二件事,庚子年(1900年)前后四川饥民吃“大户”,农民的自发抗争,遭到了黑暗社会“官兵”的血腥镇压,“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这两件事放在第8段中写,没有分开,时间先后顺序有颠倒,同学们要注意。)第三件事,1905年是“支撑门户”,节衣缩食,送子读书。第四件事是1908年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不但不反对,还给他许多“慰勉”。(这两件事是分别在第9、10段中写的

4、)通过上述四件事的记叙,充分说明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支持。2.写了上述四件事后,作者又进一步回忆了自己离开母亲、投身革命、加入共产党后母亲的一些事。请同学们阅读第11、12段。思考:还写了些什么事?表现了母亲的什么精神品质?寄寓了作者什么感情?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第11段写作者1919年将母亲接出来,可因为她“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歌颂了母亲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第12段写母亲积极支持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当1927年大革命受到挫折和困难时,为了支持儿子革命,她“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当

5、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时,她“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儿子革命,鼓舞儿子的革命斗志,“期望着中华民族解放的成功”。这充分体现了母亲支持革命以革命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对此,作者是深怀敬意,永不忘记的。两个“永远想念”,母子之情感人肺腑。当听到母亲想见作者一面,未能如愿时,作者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巨大悲痛,深情地写道:“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一个“竟”字,含义深刻,既寄寓了作者把党、革命、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又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与怀念之情。3.请学生朗读第13段。思考这一段追叙强调什么?说明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6、:强调“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直到晚年(1944年)“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真可谓“勤劳一生”。母亲身上的这种勤苦耐劳的美德,正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妇女的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作者对母亲的歌颂,也就是对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的歌颂。这样写的作用,既照应了前文,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请细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板书第二层次意思(813段):写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反抗压迫、支持革命的精神。4.这一层次记叙事例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8951944年近半个世纪),可内容并不松散。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围绕着母亲勤劳的品德及对作者的影响这一主线和中心,有重点地选

7、取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研析,细心体会这种记叙方法和写作技巧。5.学生个别朗读或大家齐读第14、15段(即第二部分第三层次)。思考: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段落结构的形式上具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对此要引导学生仔细体

8、味感谢母亲的深刻理由。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排比段。板书第三层次意思(14、15段):由衷地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6.有的同学对14、15段这种划分归类认为不妥,多数同学同意。让同学们讨论,分别说说各自的理由。(提示:可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上考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补充:从内容上看这两段感谢母亲的内容,正是对第2到第13段所叙述内容的概括。从文章结构上看,这两段对文章第二部分有总括收束作用,而与第一部分照应并不紧凑。但第16、17段(第三部分)则与第1段(第一部分)前后照应,联系紧密,气脉相承。若把这两段归在第三部分,就会使结构上显得松散,气脉不畅。从写法上看,这两段的议论和抒情正是在前面

9、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与前面记叙的事例内容割裂,记和议的相辅相成作用就会削弱,影响文章内容的准确表达。板书第二部分的意思(215段):记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崇高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三、研习课文的第三部分。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1)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2)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1)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的真挚的感情。(2)说“母亲是一

10、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以此对上述这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3)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

11、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这一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三部分。板书第三部分意思(16、17段):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四、回顾全文。1.指导学生根据段落层次的意思,归纳整理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2.进一步体会本文选材精当,安排得体和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五、布置作业。1.背诵最后两段。2.做“揣摩运用”题六中的部分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 (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回忆我的母亲》(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回忆我的母亲》(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 (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 (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风筝》(第2课时)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风筝》(第2课时)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 (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风筝》(第1课时)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风筝》(第1课时)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 (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小巷深处》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小巷深处》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 (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山中避雨》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山中避雨》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 (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 (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第2课时)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第2课时)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 (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第1课时)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秋季版)湖南省冷水江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第1课时)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