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难报三春晖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不孝敬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长辈应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力目标:能辨证分析孝敬父母长辈好处和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教学重点:孝敬父母的含义,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比较行为,了解该怎样孝敬父母。教学难点: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针对中学生中出现的误区作为儿女,应指
2、出父母不道德或违法的事。)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感受真情播放课件天亮了(背景音乐韩红的歌声天亮了)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200多名游客乘坐缆车,缆车到的达山顶平台停了下来。就在这一瞬间,缆车不可思议地慢慢往下滑去。缆车缓慢滑行了30米后,便箭一般地飞速向山下坠去,一声巨响后重重地撞在110米下的水泥地面上,断裂的缆绳在山间四处舞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间,车厢内的一对夫妇,不约而同地使劲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结果,这个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而他的双亲却永远却离开了人世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父母的
3、爱!课件播放完了,那动听委婉的歌声天亮了引起起了学生“心灵的共鸣”,壮烈的故事也撞开了学生紧闭的心门。教室里很安静,但是我看见有好几个学生已经红了眼圈。我明白学生情感的闸门已经打开,而我这节课的目的可以说已经完成了一半。二、 认识父母的爱趁热打铁,紧接着,我提了一个问题:平时你可能只觉得我的爸爸妈妈真是太罗嗦,真烦死人了,但是,当你遇到危险的时候,能为你付出生命的人肯定有你的父母,可是,你愿意以血泪甚至是“永远的失去”为代价去明白这份爱吗?我们需要到那样壮烈的场合才理解父母的爱吗?活动*认识父母的爱-播放孟郊的诗游子吟,并请学生说说对此诗的理解。小结:唐朝孟郊的这首诗以歌颂伟大的母爱而著称。它
4、从母亲为即将离家远游的儿子缝制衣服的行动中,透露出母亲的无限慈爱。这首诗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微小之处也蕴涵着父母的爱,我又引导学生去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中去感受父母的爱,使学生领会到了父母的爱无处不在,让他们从心里觉得自己不理解父母亲真是太不应该了。三、 告诉你我的爱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我又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父母的爱一直都蕴涵在他们的一举一动中,我们是不是也该让父母明白我们对自己父母的爱呢?我们该怎样做来表示自己的爱?孝敬父母。活动*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总结)活动比较下列行为,体会孝敬父母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并说明这样做是否合适的理由。(教材14页
5、表格)*把你尽孝后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在讨论中,学生渐渐意识到怎样做是孝顺,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家人感到温暖。在同学们逐渐达成共识后,我再利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古语讲述了人生的无奈和留下终身遗憾的悔恨,让学生明白,爱,或许我们说不出口,但是,我们可以用行动来表示,而且要从现在做起,每天,每周,每月每年都要做,而如何做,是我们每个人自己需要思考的事情。我把这作为课后作业,布置他们完成一份“孝亲计划”。课后作业:课后反馈根据课后调查我发现他们的作业完成的很不错,不但每个人都认真制订了计划,而且有不少人都采取了行动来实施自己的计划,有一个家长打电话给我说觉得自己孩子一下长大了,懂事了,又像小时侯一样贴心了。听了这样的评价,我觉得很开心,因为我觉得自己终于实现了课堂的教学目的。课后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学生们懂得太多的大道理,课堂发言头头是道,却不懂得怎样实实在在去做一件小事。教师在课堂上太多的说教空洞无力,许多孩子成了只说不做的“假把式”。本节课,为了避免流于形式,我先采用了一颗催泪弹天亮了,让优美的歌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撞开了学生情感的门,也让学生如此真切地感觉到了父母如山的爱,师生的倾诉也引起大家的共鸣,实现了彼此情感的融合,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我要珍惜我的父母”的想法,从而使“知”转为了“信”再转为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