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87326 上传时间:2025-0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教学目的1.通过诗歌形象,深切体会诗的意境2.结合背景,感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3.品味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会灵活运用诗中句名教学重难点 1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教学计划共2课时 第一课时教授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授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备 统复备 一、导语 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一定去过不少寺院,想想看都去过哪些寺院,(学生回答)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描写寺院的古诗,想想看学习了哪些在关寺院的古诗(学生回答)有哪些感受呢?(生答)。今天再学习一首描写寺院的古诗二、解题 1题破山寺后禅院。 (投影) 作者介绍:常建,唐代田园诗人。其作品往往通过对

2、田园景色的描绘,表现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热爱和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歌颂隐逸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时流露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艺术风格上朴素真切,清新自然,诗情画意,浑然一体。本诗是常建的代表作。 三、诵读欣赏 1配乐范读,(投影展现)注意划分节奏和语速语调2自由朗读(1)结合注释理解诗意(2)共同讨论质疑解难3配乐竞读学生评议,教师点结4师生品读(1)品读意境:(投影)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讨论明确景物有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水,可谓步步有景。这些景物都幽雅、宁静、安闲,即使有鸟儿的欢腾、钟筹的声响,也只是以动村静,更增添了一份肃穆与淡然之气。读后有怎样的感受?试

3、着将其改写成一段写景散文。使人读后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净地,心中杂念、浮躁消失殆尽,不禁沉醉于这样的幽林清潭、山光花色之中。 清晨我信步来到破山寺,朝阳映照着高高的树林。曲折山道通向幽静处所,禅房深藏之处花卉缤纷。山光秀丽怡悦群鸟性情,碧潭映影净化人的心灵。自然界的声音全然消失, 只听到院里的钟磬声音(2)品读情感 这首诗抒发作者怎样思想感情?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作者寄情山水寄托自己遁世情怀。(3)品味语言(投影) 你最喜欢哪句诗,说说喜欢的理由“曲径通幽处,排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所称诵的佳句, “曲径”一句,写出了禅房的位置及环境,弯弯曲曲的小路将人们引向一个幽静的去处,那就是在

4、繁花簇拥中,高木掩映下的禅房。诗句的妙处在于“曲”“幽”“深”三字留给读者无限暇想的空间,读者会身不由己地进人这个加入了自己想像成分的境地,使原来的“无我之境”成为“有我之境”,读者的心灵也受到这种清灵幽深环境的吸引与净化,人与自然成为和谐的一体。因为一个心存杂念的人是不配进入这种画面的。诗句既给人美妙的想像、愉悦的感受,又给人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而且这一切全在不动声色之中进行,这便是其超人之处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悦”与“空”都是使动用法,应理解为“使欢悦”“使消除”否则整句诗歌的意义将无法把握鸟声潭影,正写其幽静。鸟性之悦,人心之空,都出于人之主观感受。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静中之动,愈见其静。不过,声静还是表象,心静才是意境,故万籁俱寂之中又有万念俱寂的意思在;闻钟磬之声亦仿佛听佛法而有所警觉。5配乐齐读6比较阅读与本诗意境及感情相同或相近的古代诗还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