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群鹤翔空课题群鹤翔空教材版本北京版教师学 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散文的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突出的,它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与写作能力,同时由于它文质兼美,很能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更能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作者江口涣是20世纪日本知名的
2、小说家、评论家。他采用纪实的描写手法,通过二个特定的场景去写高贵、典雅、温驯的鹤群振翅高空展示的美姿和搏击仓鹰而凸显的精神。文章托物言志,尽管所托之言,所抒之情是含蓄而深沉的,对鹤群进行的描写也是纯客观的,但却无处不流露出作者理性的思想和激越的情感。作者借助鹤这个载体,构架文章的材料,从而折射和体现人的某种精神。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状物描写并不陌生,对他们而言,本文的语言极具吸引力。而七年级的学生又善于朗读,有较好的朗读基础和朗读兴趣,所以把读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把握对具体事物的摹写,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细细地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状物的,体会作品蕴
3、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小组朗读与感悟交流具体体会文章对鹤群的摹写。 2.通过品词、析句、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对鹤群的摹写以及其中蕴涵的作者对鹤群集体精神的赞美之情。 教学策略讨论交流,全体参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领悟鹤群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2、学生通过参与各环节的学习获得一些语文阅读经验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在交流与合作中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教学重点1.通过小组朗读与感悟交流具体体会文章对鹤群的摹写。 2.通过品词、析句、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对鹤群的摹写以及其中蕴涵的作者对鹤群集体精神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发挥联想和想象,欣赏鹤群翔空的壮观景象。教学媒体教科书
4、学案黑板多媒体教法学法分析1、品析本文语言的生动性与丰富性。2、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逐步递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肯定学生的成绩,使其具有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引导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共同探究的意识。4、注意将课文内容引入生活,学会迁移学习、主动学习。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鹤是一种美丽的鸟,有位作家这样形容鹤:“鹤是鸟类中的模特,它有异乎寻常的高个子,灵活的脖颈,它奇异地保持着自身均匀的美态。”19世纪一位印度鸟类学者曾经这样写道:“最稀有也最可爱的
5、要属白鹤了,它是鸟中的百合花,不论以什么姿势站立,它的头、颈和身体的整个轮廓都呈现出最高雅和匀称的曲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群鹤翔空的美妙图景。学生倾听多媒体出示图片营造情境调动情感做好铺垫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问题一:从内容的角度把握课文:课文描绘了几幅图景?请分别用一个小标题概括。教师明确:通过比较归纳:本文描画了三幅图景鹤群翔空、群鹤战鹰、救助伤鹤。学生回顾出示探究题目问题探究问题二:从形象的角度把握课文:读完课文,鹤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用“这是一群_的鹤”这个句式发言。教师明确:这是一群纪律严明、不畏强暴、团结互助的鹤。学生概括出示探究题目整体感知课文重点探究深入研读问题三:朗读4
6、12段,圈画出群鹤飞翔的语句,并概括群鹤飞翔壮丽表现在哪几方面?教师点拨:1、南侧群山的上空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的小斑点。2、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问后方笔直延伸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一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圈划相关语句,讲解分析。出示探究题目培养学生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深入研读课文。重点探究深入研读3、排成一字横队的鹤群以此为信号一齐掉头向左转变成单列纵队。4、排头大鹤先向右旋转而后悠哉游哉翱翔高空。后续鹤也都一只紧接一只向右旋转直腾高空。5、上百只鹤的鹤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飓又如海中的巨大漩涡缓缓升腾。教师明确:队形的变幻美、群体的井然美、姿态的悠然美。教师追问:
7、作者对鹤群集体翔空是何感情?根据文段中的词句揣摩。教师明确: 鹤群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此情此景多么壮丽,壮丽绮丽美不可言对群鹤翔空美姿的欣赏、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学生圈划相关语句,讲解分析。出示探究题目培养学生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深入研读课文。通过品词、析句,理解文章对鹤群的摹写以及其中蕴涵的作者对鹤群集体精神的赞美之情。问题四:俗话说“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这群鹤在大迁徙中就遭遇了不测。群鹤战苍鹰一景中作者又是如何摹写鹤群的?突出了鹤群什么样的特点?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教师点拨:1鹤群立刻发出嘹亮的“啯啯啯”的啼鸣声。2静静旋转的鹤群阵势立即崩溃惊恐万分慌乱啼鸣扑打双翅
8、陷入一片混 乱。3于是其他鹤更加狂乱啼鸣一只紧跟一只疾速转身俯冲下来去追逐下滑的苍鹰。4在阳光下鹤们双翅奋节搏击银光闪烁。鹤群宛如暴风中飞转的云堆迅速形成漩涡状上下左右飞舞光莹莹耀眼。 群体的力量芬、拧、扑、无畏淹没苍鹰、英勇好长一段时间、苍鹰敏捷悠然脱离战斗的精神为之震撼。教师明确:突出了鹤群的亲情美、协作美。教师追问:作者对鹤群集体翔空是何感情?根据文段中的词句揣摩。对鹤群的敬佩、赞叹。第一组圈画表现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信息第二组概括分析群鹤的精神第三、四组赏析品味谈心得第五、六组朗读展示出示探究问题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对鹤群的摹写以及其中蕴涵的作者对鹤群集体精神的敬佩、赞叹之情。重点探究深
9、入研读教师追问:你从中读出了鹤身上的什么精神?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学生思考出示探究题目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问题五:在2128段中,用双横线划出作者描写健壮大鹤救助伤鹤的细节描写,分析体现了鹤群的什么特点,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1、队列最前方很快翻身飞出两只健壮的大鹤立即降到看来已精疲力竭。缓缓下坠的伙伴身旁引吭高鸣盘旋周围。2、来救的两只大鹤从左右两侧紧紧靠近伤鹤各自伸出一只长长的翅膀将伤鹤架起来了。教师追问:鹤群在救助同类中作出了哪些举动?1、 这时鹤群一齐发出了悲痛的啼鸣。2、 在这段时间里其他鹤高声啼叫盘旋高空一齐等待伤鹤返回。教师点拨:这是蕴含着无限温情的感人
10、一幕,鹤群这种充满爱心的相互救助的行为,强烈地震撼着作者的心扉。因此看着鹤群的远去,作者的心情充满牵挂和惆怅。学生齐读课文,圈划相关语句,讲解分析。分析作者的心情时,教师范读29、30段。出示探究题目培养学生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深入研读课文。通过品词、析句,理解文章对鹤群的摹写以及其中蕴涵作者的心情。拓展延伸品味感悟问题六:救死扶伤在人类中被世人钦佩动物界的合作关爱、同类救助更值得赞扬。请总结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学完这篇课文,对你有哪些启示?主题思想:通过对鹤群翔空、鹤鹰激战、救助伤鹤场面的生动描写表现了鹤群勇敢顽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鹤群的喜爱和敬佩之情。启示:我们的班级也是
11、一个整体,在座的每位同学就好像鹤群里的一只鹤,组成了我们这个小“鹤群”,因此同学们也应该学习并发扬鹤的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我们的班集体建设的更加具有凝聚力。学生集体朗读,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本文主题学生谈启示出示探究题目深化理解本课的主题;拓展延伸至学生的生活,得到启示。板书设计鹤群翔空 江口涣 队形的变幻美群鹤翔空 群体的井然美 赞美 姿态的悠然美鹤鹰大战:英勇无畏、团结 赞叹 救助同伴:互助、关爱 牵挂作 业摘抄喜欢的语段,写一段品析性的文字。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与感悟,引导学生交流、体会文章对鹤群的摹写。通过品词、析句、合作探究,使学生深刻理解作者对鹤群的摹写以及其中蕴涵的作者对鹤群集
12、体精神的赞美之情。我采取了板块式的教学思路,即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也就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具体情况是这样的:第一版块教师激情导入;第二板块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三板块重点探究,深入研读;第四板块拓展延伸,品味感悟;第五板块教师寄语。采取这种教学思路的特点是教学过程清晰地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比较理性地向前推进;其教学的具体内容构成完整的板块,即“一块一块地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它呈现出一种板块层进式的教学造型。教学过程中因为“板块”的清晰存在而容易协调教学节奏,能较顺利地展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疏与密、快
13、与慢、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使课堂教学波澜生动,抑扬合理,动静分明,教学的清晰性和生动性都能得到鲜明的表现。本节课有两条教学主线,一是梳理作者对鹤群的摹写分析鹤群的特点和精神,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两条教学主线平行推进。整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用圈点批注式的阅读方法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学生读得清,悟得明,理解透彻,语文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还有一些待改进的地方。第一,在分析第一幅图景时,学生先找到了五处有关鹤群的描写,应边找边进行品析,可以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加快一下课堂的节奏,为学生学完课文后写感悟留出一点儿时间;第二,在分析第二幅图景时,学生找到这样一句对鹤群的描写:“静静旋转的鹤群阵势立即崩溃惊恐万分慌乱啼鸣扑打双翅陷入一片混乱”。此时我的追问过早,以致于学生有些卡壳,如果放在分析鹤群的特点和精神后,给学生铺路搭桥,会便于学生理解。教育学者皮亚杰说:“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造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我想,这正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