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语文下册 二十《三顾茅庐》(第2-3课时)教案设计 长春版-长春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86810 上传时间:2025-0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二十《三顾茅庐》(第2-3课时)教案设计 长春版-长春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二十《三顾茅庐》(第2-3课时)教案设计 长春版-长春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顾茅庐 第二课时 一、在上一节课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做批注式阅读。 1.把你认为有疑义的语、句、段画出来,并把疑惑的问题写在旁边。 2.把你认为能推动情节发展的句段画出来,并作简要的阐释。 3.在阅读的过程中,把你认为一些关键的词句画出来,并在旁边简要地写上你的理解。 例1:第93页中,崔州平所言:“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可批注:崔州平之所见,虽无不是,但少雄心与远谋耳。只知顺时而动,却不知谋事在人,正因为如此,方见崔州平较之孔明实逊一筹。 例2:第97页中,“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处可简要批注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之人。 例3:第97页中,“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可批注为:流泪未必不丈夫,如若流得其时,或许这正是男人成功的利器。(以上只是举例,仅供参考。) 二、学生将阅读心得相互交流,彼此分享。 三、布置作业。 思考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 第三课时 一、在前两节课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1.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人物,值得大汉皇叔屈尊枉驾,三往请之?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孔明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果真奇才。凤雏、卧龙得其一即可得天下之传言,可见不虚。 2.你认为使孔明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 (2)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躬耕南阳不过虽逢其时、未逢其主之权宜之计。 3.哪些地方可体现出刘备的诚意? (1)三顾茅庐。 (2)三请之时,“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 (3)泣请孔明,“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以上三点,足见刘备之诚意。 4.就我们所学的内容,简要分析刘备、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1)刘备:贵为大汉皇叔,之所以能成就大业,是因为他忍辱负重,任人唯贤,有胸襟,有气量。 (2)诸葛亮:躬耕南阳,静待明主,运筹帷幄,匡世英才。 5.本章节中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烘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本章节通过对司马徽、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均、黄承彦等人的描写,层层铺垫,诸葛亮方“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加深了诸葛亮在读者心目中的印象,成功地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总结。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成功地塑造了诸葛亮、刘备等典型的人物形象,并再现了“赤壁之战”等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其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复杂多变。有些特点从本章节中可见一斑。希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坚持以批注的方式将《三国演义》认真通读。 三、布置作业。 有条件可阅读《三国志》中的“隆中对”一节。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