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徽省滁州二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 春酒》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86480 上传时间:2025-01-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二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 春酒》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安徽省滁州二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 春酒》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9课 春酒教案教学目标1深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2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教学重点配乐朗读、默读课文,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搜集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准备与同学交流。想一想自己过年的故事和体会,讲给同学听。查阅有关琦君的生平,课外阅读她的作品琦君说童年。教师准备思乡的音乐。准备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教学内容春酒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作者对童年、对故乡、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课文中的细节写得很有情趣,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

2、会文中的人情民风之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学设计整体感知1导入建议学生谈自己过年的故事、感受,或说一说当地有哪些民风民俗;或教师谈自己小时候在家乡过年的故事2导语示例青岛的啤酒不仅是青岛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每年的青岛啤酒节都迎来许多国内外的客人,这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民风民俗。每逢过节,人们也都要喝啤酒以示庆祝。好多离乡在外的青岛人总是忘不了啤酒的滋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今天学习春酒一文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启迪。3教师投影学习目标和字词学生自查“读一读,写一写”,根据查找的资料交流琦君的事迹。教师或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思考问题。4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a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的哪几件事?

3、表达怎样的感情?b课文题目是“春酒”,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5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文记叙了作者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表达作者对故乡民风、人情的赞美。就像琦君曾说过的一样:“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渗透在本文的字里行间。6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旨。研读赏析1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优美的散文,常常是精巧构思的结果。本文围绕“思乡”的主旨,穿插了许多有“家乡味道”的细节、关键词语,使

4、文中几个人物生动形象,尤其是对母亲的描写极为传神。2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请同学们朗读或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有情趣的细节或词语,与同学们合作交流,以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学生阅读,小组讨论交流)3教师小结精读文章,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情感和趣味,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对童年、对故乡的无限眷恋,才能提升自己的美好的生活情趣。4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通过对细节和词语的品味,加深对文中作者情感和课文主旨的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思考,提高阅读的质量。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古往今来,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写过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你读过这些作品吗?把课前准备的文学作品与同学们交流一下,看谁积累的资料多,交流得好。(学生小组交流,推举12名班级交流。学生可以吟颂诗歌,也可以以唱诗的形式)2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积累知识,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3延伸练习把与同学交流的作品摘抄到练笔本上,并试着仿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