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敬畏自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词语。2.过程与方法: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二教材分析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选自大自然的智慧,作者严春友。全文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运用总括与具体展开相结合,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使立论充分,最手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告诉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因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兄弟关系。三教学重点品味富有
2、哲理的语句,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四 教学难点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五教学准备做好预习准备,可根据课本上的“预习提示”的要求,提出一些具体问题思考。六课时安排二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新课导入:赏图片,谈看法,导入新课1.问题:大自然神奇无比 ,人类也卓有成就。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2.自由谈。3.让我们一起走进敬畏自然一课,与文章、与作者对话,倾听作者睿智的谈论。(二) 认识作者严春友,男,1959年5月生于山东省莒县。分别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哲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工作。
3、主要论著有:宇宙全息统一论、精神之谜等。(三) 预习检测 蓬蒿(png ho):指野草 。 狼藉(j): 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 咫尺(zh): 形容距离很近 。 相形见绌(ch): 与别物相比,显得远远不如 。 美味佳肴(yo): 指味道鲜美的食品 (四)整体感悟1.初读课文:整体感悟,怎样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探究导航:(1)“敬畏”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敬重、畏惧(2)“敬重自然”意味着应该怎样对待自然?明确: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妙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实在太神奇了,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
4、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3)为什么要“畏惧自然”?明确:现代人的“畏惧自然”与原始人对大自然的畏惧是不同的。可以从“爱护自然”一语中探得它的含义。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处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4)“畏惧自然”是不是意味着无所作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自然?明确:不是这样。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大自然的关系,不应该与它对立起来,自然界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类应该与大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五)合作探究 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理清情节结构,。一(第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 。二(210段)
5、 比较人类智慧与自然的智慧。1层(24) 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相比显得渺小。2层(5) 宇宙创造了一切,这是人类不能及的。3层(67) 人类的智慧是宇宙的智慧,人是自然的一部分。4层(810) 宇宙的一切都具有生命。三(11段) 人应当敬畏自然。(六)结论:最后一段(总结)人类理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七)小结:文章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比较人类与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宇宙生命,又进了一层。层层递进,最后水到渠成,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论。第二课时一、语言品味,合作探究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内容是议论性的,语言既有哲理性又讲究形象性,有
6、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语言品味即找出这些具有思辨之美与文学之美的语句,同学之间交流看法,理解并赏析。例:(1) “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理解赏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人类所面临的危机。掉入陷阱,就是危机。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2) “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赏析:融比喻、反问于一炉,语气强烈,表明观点,也引起读者的共鸣。(3) “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
7、无比的美。”理解赏析:将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4) “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弟。”理解赏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宇宙的一切,都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它们与我们人类是兄弟,是平等的生命。(5) “宇宙到处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理解赏析:作者用拟人手法,说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即使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隐藏着生命”,也有“生命的萌芽。诸如山崩之前是寂然无声的,山体在不断破坏,石头里有“生命的呐喊”,却暂无声息,那就是一种“沉默的声音”。二、质疑思辨,拓展研究1质疑解惑。例:(1)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
8、畏我们自己?”明确:“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2) 我们应有怎样的生态意识?明确:生命是平等的;只有尊重自然,人类才有所作为;具有科学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2质疑思辨: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你敢就本文的一些观点提出疑义吗?例:(1)作者有没有否定人类历史上取得的骄傲成绩? (2)作者认为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
9、有何依据?三、拓展训练1.为什么说“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因为人类能思维,能理解,有自我意识。2.文段中写道:“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作者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人的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借人类的眼睛来观看自己,借人类的嘴来表达自己。人类的智慧就是自然的智慧,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就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人类的思维就是宇宙的思维,人类的痛苦、欢笑等各种感受也就是宇宙自身的感受。 3.我们应怎样理解“敬畏自然”一语? 从字面上看,是既敬重又畏惧。“敬畏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
10、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生成都太神奇了,要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同大自然相比的。提示:此题要综合全文,抓住各部分的中心句来综合表达。 4.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呢?你能说说理由吗? 苍蝇蚊子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精妙绝伦,如苍蝇为何会有复眼,蚊子怎么能汲血。灰尘也是物质,何以如此微小,它的内部结构也一定很精巧。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请以“敬畏自然”为主题拟几句标语,表明自己的观点。(2)写一则倡议书,向同学发出保护家园的呼吁。五、板书设计 引论:“征服自然”自
11、不量力1比较智慧本论: 2阐述关系 层层递进 3论述生命结论: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六、教学反思敬畏自然是一篇新课文,属于议论性散文。今天上了第一课时,感觉效果还可以,现做如下反思:1、备课时就感觉本文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层层推进的结构上。本文是一篇较严谨的议论性的散文,是要提出一个观点的,观点是什么,结论如何得出来,是需要让学生明确的。推论性的文章平时学的比较少,议论性的文章的严密是需要认真学习的。如同数学中的论证,一步步的推导出最后的结果,严密而无懈可击,文字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就让学生通过本课敬畏自然的学习,体会议论性文字如何层层推进,最后得出结论的。文章是从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征服自然谈起,
12、首先作者明确他的态度,在课文用“殊不知”这个词语表明自己反对这种观点的态度,以下课文从三个方面逐层推进的,首先指出人类智慧在自然面前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这个方面的议论是通过四点来完成的:航天事业的发展的空间在整个宇宙中只是很少的一点点,人类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人类对地球的挖掘有可能成为人类自身的陷阱,宇宙空间中可能存在着智慧等。如此说来,人类面对自然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话说到这里,文章水到渠成的谈到了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其次文章接下来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将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的智慧进行了比较,最后谈到大自然中到处都存在着生命,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
13、实是兄弟关系,三个方面步步推进,课文最后一段得出了要敬畏自然的结论,文章非常严密。在课文的学习中,就是将层层推进的议论过程作为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明了议论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学习非常投入。2、议论性文章的学习一般说来比较枯燥,但是这节课的学习确是让学生尽心投入到学习中,原因我以为是导入时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平时学习数学,熟悉数学的论证过程,一步步引导出最后的结论,如果用文字证明一个观点,到底该如何进行呢?再有,在本文学习中,我一开始就让学生注意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学习,第一段作者没有开门见山或者用直接点题的方式引入,而是把人类对待自然的错误认识摆了出来:人类要征
14、服自然,把要证明的观点放在了最后:人类要敬畏自然,从征服自然到敬畏自然,作者是如何论述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认真思考。并且板书了以上的主要内容,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带动学生的思考,在思考过后,请同学来谈,几个同学在谈的过程中,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全班同学听的都很投入,通过谈和听,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明晰。老师的讲解非常必要,要纠正学生在交流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每一层的主要内容。3、为了更好的学习本文,多读是非常必要的,在读中,学生感悟到文字的严密性,道理的深刻性,对敬畏自然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本文学习之初,就有预习,更是齐读了两遍,还有在自读中思考问题。多读仍是学习语文的法宝。文体的学习,我以为还是非常必要的,课文内容学生可以很容易的理解,但是议论性的文章如何层层展开,确是非要得到老师的讲解不可,要突出文体学习,要遵循文体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总之本课的学习,我还是比较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