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的誓言上课(师生问好)师:激情演讲文章的写作背景,导入新课。作者简介。(充满激情地)配乐朗读课文。学生活动:听读课文,圈画出文中最能打动你的、最富有情感的语句。简评导入新课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在内容上有讲究,讲究的是要与课堂所授内容的紧密结合,讲究的是新课伊始的情境渲染与铺垫,讲究的是先声夺人的课堂教学美好效果,讲究的是切合所教内容的基本情调。王老师的课堂教学导入语,充满激情,简洁而准确,巧妙地交代了作品的时代背景,简介了作者,又暗含了本文教学的价值和本堂课教学的立足点(“铮铮誓言”的文本特点)。教师的配乐示范朗读,也起到了很好的情境渲染作用,能收获引领学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的良好效应。强
2、调:刚才教师范读课文时同学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生思考)生交流。师评价:大家聚焦第一自然段,能说明起止句吗?这里都写了哪些景物呢?生1:读原文语句,这些语句的核心词是名词。师:修饰语呢,是什么词?生2:是动词。师:都是动词吗?生(七嘴八舌)还有的是形容词。师:如果我们把这些修饰语去掉,表达效果会怎样呢?生:表达不出这样的深情简评这里抓住课文第一部分中语句的中心词和修饰语来品味和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体会作者浸润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出发点是完全正确的。只是思路还没有充分展开。如果细细推究起来,是教师在课型设计上少了更多的思考,对于学情的了解也有估计不足的方面。与此同时,我们冷静思考一下:这里的“哪些景
3、物”和“起止句”并不是学生理解文章的难点所在,倘若仅限于此,课文教学的价值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师:大家看课文,在作者的笔下,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生1:丰饶的土地。生2:作者多角度描写了东北特有的景物,他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展开描写。(结合课文语句做具体的分析)师:可以概括为,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生3:这是一片多姿多彩的土地。生4:这是一片充满幸福味的土地。师:面对这样的“土地”,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呢?生(齐):自豪的语气。学生齐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师(追问):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情感?生1:“泛滥”。解说词语的含义。师:“泛滥”的原义和引
4、申义。生2:三个“回去”:“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这三句话在感情上是递进的。师:你能朗读一下,让我们一起体会一下这种递进的情感吗?(生2朗读这几句话)师:给点掌声。(全体学生鼓掌)简评这个教学环节的核心是“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这个主问题。这个问题的设计是很有教学层次的,它紧扣教学目标,也十分切合本文教学的重点;学生的思考与交流也很精彩。(虽然发言的人数不多)例如,紧扣“泛滥”一词,老师引导、师生对话以领会它的深层含义;再例如,生2的发言,抓住关键句很准确,也分析的很到位,这就体现了这个主问题设计的价值。但是,我们也应
5、看到,针对“作者在面对土地发出的铮铮誓言”只局限于这几句话还是不够的,文中这一部分的语句是一个整体,是前有蓄势、后有勃发的内在逻辑的,是有感情上的步步递进的师生涉及到了后面一层;而且,生2的朗读也的确能体现这种情感的体会,如果全班一起朗读,如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更进一步地深入体会:“为什么是递进?”“应该怎样朗读?”“为什么要这样朗读?”等等,这样的追问,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所浸透着的悲愤、坚定的情感,课堂教学的生成就会很精彩。师:面对天空中流浪的星星,端木蕻良在关内,面对家乡作者在第二部分写了什么内容?(生找课文语句,朗读语句,说明起止语句。)(师生一起,紧扣“埋葬”来调
6、动情感的体验)师:在配乐声中,激情讲述东北沦陷后,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暴行。简评这里,教师的教学意图是要回扣前文,关注全文的整体解读和赏析。最妙的是教师的配乐穿插这样的情境渲染,意在推进教学走向深入,也再一次渲染了课堂教学的特定情境。此外,本文的确富有情感教育的深层价值。师:面对这片土地,他发出了哪些铮铮誓言呢?(找出文中的起止句)生:第二自然段中的“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师(投影):重点赏析短句、整齐的句式如:“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有离开她”等。生(交流):这几句都是祈使句。祈使句的特点是感情强力饿,朗读起来语气要铿锵有力。师:请同
7、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一下,在前文中找一找类似的语句,好好朗读,认真体会。(生找语句,朗读语句)师:全文中,人称是有变化的,大家怎么理解?生:找到修辞手法运用的语句(呼告、排比等),赏析这些语句表达上的效果:很好地表现了作者坚定、悲愤的强烈情感。师:请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坚定、悲愤,和着音乐去朗读课文誓言部分。(朗读完毕,投影明确知识点)誓言的特点有:1.情感浓烈;2.语气铿锵;3.表达直白。布置作业:将课本上的歌词松花江上与课文进行比较,说说它们语言上的特点。下课。(14点47分)简评这里的教学重点是“重点赏析短句、整齐的句式,如: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有离开她等”。学生能够在句式特点(祈使句
8、)、关键词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修辞手法的辨识(可惜课堂教学时间不够,这里只能是辨识,而没有赏析它们的表达效果)等方面来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是可取的,也有比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配乐朗读重点片段之后,教师投影“誓言特点”的知识,让整个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呈现了出来。认真审视,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思考。我个人认为,如果把这个教学环节设计成朗读分析朗读(演读),或者设计为“语言积累”的教学板块,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听课随弹总的来说,本节课有这样几个优点值得肯定:1.教学目标具体,切合文本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文本的教学价值;知识的传授准确、精要,技能的训练较好,基本上做到了“实在”、“清晰”、“灵
9、活”。2.教学侧重点很明显,教学环节的额衔接与过渡比较自然。3.着眼于文章教学语言的品析,紧扣原文语句,反复揣摩,是在培养学生阅读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教师有意识地注重了学生阅读过程中思维训练的层次。4.充满激情的配乐朗读课文,是王仁根老师的优势,也是课堂上很大的一个亮点,是课文朗读的示范,也是课堂教学情境的精心设置(渲染与铺垫);教学中适时的材料穿插,起到了情感教育的作用。5.还有一点,王老师的公开课教案是很规范的。尤其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值得我们很多老师学习。听课之后的思考中,我只想就本堂课教学的两个问题做点儿拓展思考:一个是朗读课型与朗读教学的问题,另一个是课堂教学中的“穿插艺术”问题。(
10、其中,我穿插渗透我阅读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一书的相关内容,以及我个人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一、语文阅读的朗读课型中,朗读教学有这样一些基本任务1训练朗读的基本方法与技巧。2在朗读训练中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的声调、音韵、节律之美。3朗读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与理义的熏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4指导朗读文学作品,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5指导朗读文学作品中的诗歌、散文,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6朗读各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和形成语感。7诵读古代诗词,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品析能力
11、。8组织各种朗读、演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中实践活动,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技能、思维训练。朗读课作为一种课型,在得到充分的运用之后,以分析为主的课型将得到改造与遏制,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将得到环节上的简化、内容上的深化和方式上的美化,学生的听读实践与个性发展将得到一定的保证。朗读课型的设计与运用,对语文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朗读教学有着较为丰富的知识和较为厚实的素养。在朗读教学方面,我们起码要做到如下四点:第一,要有设计朗读课的基本能力;第二,要通晓关于朗读的基本知识;第三,要有较高的示范朗读的水平;第四,要熟悉朗读教学的基本方法。这里,最难的有两处:一是,教师自己
12、的朗读水平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的要求;二是,如何根据课文的特点巧妙而有力度、有层次地让朗读起伏绵延于整节课的教学,如何做到多朗读、少讲析而教学过程又不显得单调乏味,还适时地完成了课文的教学任务。二、再简要说说课堂教学中的“穿插艺术”请看一个教学片断:对同学们的畅所欲言,我大加赞扬,并参加他们的行列。谈一段亲身经历。那是在“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铁蹄长驱直入,家乡危在旦夕,小学即将解散。一天下午,音乐老师教我们唱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尽管曲调温柔敦厚,节拍缓慢,但老师却教得那么激动,我们心中第一次闯进了“祖国”、“气节”、“亡国奴”这些大字眼,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
13、多。现在想来,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老师用“心”在歌唱,唤起我们幼小心灵的觉醒。就像小弗朗士一样,这一课,我永远忘不了。这是于漪老师在教学最后一课中的一段“穿插”。这段故事式的演讲,穿插在教学过程之中,着力于抒情、移情、激情,营造出一种特别的学习氛围。老师的深情讲述,将历史、现实与小说教学联系在一起,拨动着学生的心弦,不仅恰切地丰厚了教学内容,而且有力地烘托了课文的主题,强化了教学效果。可以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恐怕没有教师不使用“穿插”这种教学技巧的。在课程改革、教学手段现代化、初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的教改环境下,“穿插”手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更是司空见惯。这种用“穿插”手法设计的教学
14、思路,就是“穿插式教学思路”。“穿插式教学思路”也叫“穿插引入式思路”,这种思路的特点是,或在课始、课末阶段插入、加进与课文相关的其他内容;或暂时中断教学主线;或靠近教学主线有机地“切”进一些学习内容及活动片断。所谓“引入”,就是配合教学内容有机地“牵引”进一些知识内容。总的来讲,一并称为“穿插引入”。阅读教学中的“穿插引入”,从教学功用来讲,主要有如下内容:1.知识穿插:扩充教材中某个知识点的含量,引入“伴”读文章、引入作品的背景材料、引入有关的科技自然知识等等。2.调节穿插:穿插故事、寓言、笑话、小幽默、音乐与画面等内容,改变教学节奏,改善教学氛围。3.活动穿插:在教学中穿插竞赛、献题、抢答、创编、练习等等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4.欣赏穿插:穿插音乐、诗朗诵、课文配乐诵读、课本剧演播等等,开发课文资源,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性情。5.情感穿插:或穿插教师的大段精彩独白,或穿插课文中人物的动人故事,或穿插情感丰富的精短美文以加强课堂情感氛围,渗透思想情感教育。阅读教学中,“穿插引入式”的设计可以让很多很多的课堂表现得活泼灵动。不说别的,仅就“穿插阅读材料”这一项,设计手法就资源丰富、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