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届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语 文 试 卷班级: _ 座号:_ 姓名:_ 成绩:_一、字音字形(8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 在和x( )的春光中,我和山下先生于田间观看o( )翔天空的鹤群与pio hn( ) ( )的苍鹰展开争斗。(4分)2.给加点字注音。 在使人身心解脱尽重重束缚( )的夏天,奇崛( )而不枯瘠( ),清新而不柔媚( )的石榴树开花了。(4分)二、背诵积累(12分)3.请你写出两个带“鹤”字的成语。(分)_、_4.雁门太守行中赞扬了将士们视死如归,尽忠报效国家的诗句是_,_。5.天净沙秋思中的主旨句是_,_。6饮酒中表现了诗人自由自在地享受田园生活的名句是_,_。7爱莲说
2、中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爱的语句:_,_。8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_,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分)三、语言的积累与运用。(7分)9请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将“童年”“风筝”“天空”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文字,描绘一个画面。(词语顺序可以颠倒,50字左右)(4分) 10根据下面的情境,按要求答题。(3分)在一次大型的优秀歌手颁奖晚会上,一位知名女歌手因不满评奖的结果,在台下扔下话筒,拒绝演唱,引起全场哗然。请设想一下,下列不同年龄、身份的人在这种场合会说出怎样的话。 大会主持人充满歉意地对观众说: 一位歌迷对歌手这种表现失望地说: 一位知名的老歌
3、唱家气愤地说: 四、名著阅读(8分)11冰心的两部诗集 和 用智慧和情感的珍珠传达出人生的经验,母爱、 和 是诗集的主题。(4分) 世界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国籍是 。(1分)12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它记述了 、 和 三个伟人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3分)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65分)(一)陋室铭(17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13解释下列“之”字的意义或用法。(
4、5分)(1)蔽林间窥之()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水陆草木之花() (4) 孔子云:“何陋之有”?() (5)无丝竹之乱耳()1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_ (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 (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_15统领全篇、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是:_(1分)16写出陋室主人悠闲自得、生活充满情趣的句子是: _,_。(2分)17这篇短文作者采用了_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写出了陋室不陋,表达出陋室主人_的思想。(3分)(二)白鹅(13分)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
5、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
6、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禽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
7、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吃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这回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的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邻近的鸡也很多,也常
8、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需的盛馔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盛馔,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18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加点词。(2分)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 19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白鹅?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20选文从哪三个方面来写白鹅的?(3分) 21在白鹅的特点中,最根本的特点是什么?(2分) 22“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在这句话中“更”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2分) (三)海燕(16分)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平稳得如
9、春晨的西湖一样,偶有微风,只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粼粼的小波纹,这更使照晒于初夏之太阳光之下的、金光灿烂的水面显得温秀可喜。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海!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我们倚在青色的船栏上,默默地望着这绝美的海天,我们一点杂念也没有,我们是被沉醉了,我们是被带入晶莹的天空中了。就在这时,我们的小燕子,二只,三只,四只,在海上出现了。它们仍是隽逸地从容地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
10、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不会遇着暴风疾雨么?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小燕子却从容地憩着了。它们展开了双翼,身子一落,落在海面上了,双翼如浮圈似的支持着体重,活是一只乌黑的小水禽,在随波上下地浮着,又安闲,又舒适。海是它们那么安好的家,我们真是想不到。在故乡,我们还会想像得到我们的小燕子是这样的一个海上英雄么?海水仍是平贴无波,许多绝小绝小的海鱼,为我们的船所惊动,群向远处窜去;随了它们飞窜着,水面起了一条条的长痕,正如我们当孩子时用瓦片打水漂在水面所划起的长痕。这小鱼是我们小燕子的粮食么? 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浮憩着。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23海上的燕子与故乡的
11、燕子有什么不同?(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分) 24作者从动、静两方面描写海上的燕子,请找出“动”或“静”的一个例句。(2分) 25作者描绘海上的小燕子的活动背景时先写_,然后写_,这是作者远眺;然后作者(描写的角度)_,写天的_,天上的_,构成一幅“_图”。(6分)26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比作女郎,把_比作白纱巾,这样写的好处是: (4分)27文章通过写小燕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我长大了(19分)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
12、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
13、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
14、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28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2分)29文中画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3分)30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4分)31“我”曾认为上中学就是“长大”,是把 作为长大的标准。 第二次,“我”曾认为长青春痘就是“长大”,是把 作为长大的标准。(4分) 32“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33结合你进入实验中学半年来的学习生活,谈谈你读完本文的感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