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爱这土地一、课标相关要求我爱这土地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第一首新诗,为了更好地做好中小学教学上的衔接,本次援引课标要求时,特意关注课标第三学段的相关要求如下:“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课标第四学段的具体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本诗是一首新诗,学习的要点应该是能够体验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写作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能够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够运用想象和联
2、想体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这个学习要点,很好地贯彻了课标的相关要求,也是本次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总纲。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作为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颂的名篇,我爱这土地内涵丰富,抒情方式巧妙,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和生死眷恋,形式简洁,寓意深厚。诗歌是最利于朗读的艺术,在学习时,应该反复朗读本诗进而读出诗歌的韵味,理解诗意、体味诗人深挚的感情,要因读成诵。在锻炼记忆、学习背诵的前提下,反复朗读将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文素养。本诗画面形象,内容生动,暴风雨后的大地的状貌,汹涌澎湃的河流,不停息地刮着的大风,来自林间的若有若无的黎明这些景象学生只要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联想,就能转化成活
3、灵活现的生动的画面,理解它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深沉的思想感情。在掌握作品结构规律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仿写诗歌,并在仿写时将自己的情感蕴注在字里行间,这是在领悟之后巧妙地创作,也是读写结合训练的尝试。基于以上分析,特设立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确定诗的重音,感悟诗的韵律;2.借助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内容,初步认识象征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够进行较为简单的改写、仿写。(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关键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认识象征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四)教材课型、课时阅读教学精读课一课时三、教学方法(一
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吃透教材、课标要求;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寻找学习课文的切入点,筛选合宜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筛选与提拎教学目标、学习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预测学习效果。学生准备在课前预习,查找关于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有对新课学习的期待的心态;有动笔记录、想象联想的学习习惯。(二)教法与学法设计1.教法选择(1)板块式教学法板块式教学法教学思路清晰,授课环节清楚,利于在初中第一次学习新诗的学生掌握。本课设计三大板块,分别是:深情地朗读;细腻地感受;诗意地仿写。(2)问题教学法本诗离学生生活的时代比较久远,又采用象征的写作手法,如果老师不加以点拨,学生可能会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认识层面。所以,教学
5、本文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的思考和体悟,从而与朗读教学配合起来达到习得的目的。本课学习就是打破按课文顺序逐段讲读的限制,抓住与理解课文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给学生以及时的启迪和帮助,促使他们能够自己阅读、感悟和体验。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把学习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构建创新素质。2.学法选择(1)朗读法多次重复可以使生疏演变为熟练,可以从熟练中产生机巧,具有了熟能生巧的活力。要在朗读训练、朗读体味中尝试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学习该
6、诗,要反复朗读,可以采用学生个体自读、小组互读、提出问题思考促读、教师或优秀生范读等朗诵形式。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关注诗中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2)练习法结合诗句内容、意象、句式特点等,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中记忆、背诵诗歌,学习记忆、背诵诗歌的方法;通过反复朗读练习,体味诗歌的深刻含义;在背诵的基础上,模仿本诗的结构体例,仿写诗歌,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会读诗的民族是最有希望的民族!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里,读诗能够涵养性情,启迪智慧,丰富情感,修养气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流传的新诗我爱这土
7、地,让我们感受诗人激越的情感,奔放的诗情和隽永的诗味。(导语的设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急于阅读、体味、感悟的愿望。)(二)第一个板块“深情地朗读”。学习活动如下:1.自读诗歌,要读得准确、流畅。生练读之后,师请两至三名学生朗读,探查自读效果,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识读的基础。2.结合文章中的一个时间标志“1938年11月17日”,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指名学生述说自己所知的抗日战争历史。教师利用投影播放抗日战争的相关图片,简述日军的残暴行径,激起学生愤怒的情感。3.再读诗歌,说说诗的感情基调引述语言:面对破碎的山河,遭难的人民,诗人内心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再读诗句,找出能够表现这些情感的
8、词语,加上着重号。通过“打击着、激怒、悲愤”这些词,可以看出作者悲怆、愤怒和热爱的感情基调。在“打击、悲愤、激怒、温柔、泪水、深沉”这些词与下面加上着重号,并重读、体味。4.结合诗的写作背景和感情基调,探寻读出诗的韵律的方法(1)用“/”划出诗的节奏;(2)为每句诗最后一个词加上着重号并朗读,要求把语音读完满;(3)在整体语速较为缓慢的前提下,依照上述练习要求,练读课文(4)指名朗读,体味诗歌的韵律,教师再作指导和示范。(5)投影展示课文,集体朗诵,注意以上指导的要点,在朗诵完毕时,说出朗诵者的姓名。(以此举激起学生朗诵的热望。)5.空缺诗的关键词,指名学生填空,引领学生记忆、背诵。空缺形式以
9、投影出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的喉咙歌唱:这被的土地;这永远着我们的河流,这地吹刮着的,和那来自的然后我,连也在土地里面。为什么因为(三)第二个板块“细腻地感受”。这个环节的设计,突出完成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习的方式包括想象和联想,朗读和练习;内容包括品味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体味诗歌深挚的感情,学习象征手法。学习环节设置了五个层次如下:第一层次结合时代背景再读诗歌,品味“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句诗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的悲愤的感情。1.请阅读诗句,说说诗句中哪个词说到了日本侵略?“暴风雨”2.请想象:暴风雨来临后大地是什么样的状况?万物凋零,房屋残破,良田被毁,人们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由
10、这样的景象,想象日本侵略者对中华大地的残暴和惨绝人寰。3.“打击着”的“着”可否去掉?由这个字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不可以。“着”表示日本对中国的打击、侵略正在进行;悲愤、愤怒第二层次品味“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这三句诗,理解诗人的感情,学习象征手法。突出培养学生想象与联想的能力,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找到物象、意象和意境及象征意义之间的联系,获得对诗歌学习的初步认识。1.“我们的悲愤”与“永远汹涌的河流”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河流的波涛汹涌澎湃,此起彼伏,正与中国人民悲愤、愤怒、不可遏制的情感相像。中国人民的愤怒的情
11、绪是不可打压并且是越战越勇、不屈不挠的,这一句是中国人民反抗精神的写照。2.“无止息地吹刮着的风”说明了“我们激怒”到怎样的状态?我们的激怒就如不停怒吼的狂风,越刮越烈;这句诗形象地刻画中国人民激怒而不停反抗的情状。3.“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给诗人带来了怎样的前景?温柔的黎明展示的是一幅红日将要喷薄而出,大地一片光明的景象。作者选用“林间”做修饰词,一方面符合鸟儿活动的场景;一方面写出欲出未出、不很强烈的光芒带给人的希冀和力量。第三层次讲述:象征。利用板书设计,直观地给学生进行讲解,学生能够有较为形象的认识。先读课后第一题象征的概念,再讲解其他学生所熟知的例子如“长江、黄河象征祖国”来证
12、明象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再对照板书说明象征在文章中的运用,使学生明了象征手法。第四层次分析诗歌的抒情特色:(1)诗的前两句内容很明了,展示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填空:一只的小鸟,在,地鸣唱;它的喉咙已经嘶哑,因为,为了这片的土地。完成以上填空,需要学生反复品读诗歌语言,加入想象和联想,调动情感体验来完成,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2)请品析老师所做诗歌与原诗句的优劣,说说理由。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就要歌唱:土地、河流、风、黎明如果我死了,要葬身在这片土地上为了体味诗歌的创作特色,把握诗人与祖国生死相依、眷恋不已、血脉相连的情感,通过学生的自我感悟比较诗歌的意蕴和魅力。老师改写的诗句干巴、生涩
13、,不如原诗句形象、生动。尤其是改写的最后两句,不能体现与祖国生死相依,毫无保留的奉献的情感。(3)诗的第二小节能否去掉?为什么?末两句,升华土地情结。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情结,已经使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深沉”一词也许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适应的表达强度,于是紧跟其后的沉重的省略号,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一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引起读者的共鸣。第五层次概括内容:第一节以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一问一答,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的心;“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更可见诗人对祖国深沉的
14、爱。(四)第三个板块“诗意地仿写”1.假设艾青还健在,要赞美今天的富强、壮美的中华大地,会选用哪些词语作为自己情感的寄托点?屏幕出示诗歌空出关键词形式,引领学生调动情感经验仿写: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的喉咙歌唱:这被的土地;这永远着我们的河流,这地吹刮着的,和那来自的然后我,连也在土地里面。为什么因为如果学生仿写出现困难,即将以下仿写的示例展示给学生,启迪他们打开思维,完成质量较高的练习。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嘹亮的歌喉欢唱:/这片被春潮浸润过的土地,/这永远承载着我们的激情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拂着春天的希望的风,/和那从苦难中苏醒时脸上的泪痕/然后我拍打翅膀,/在阳光里绽放起金色
15、的翎羽。/为什么我的眼里仍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另外选择物象,选择想要抒发的一种情感,模仿本文的格式完成创作假如我是,我也应该,这,这,这,和那.在仿写之前,先给学生以仿写的示例,引导学生学习抒情地写诗歌,如:假如我是一棵草,/我也应该用婀娜的身姿歌颂:/这被阳光沐浴着的土地,/这永远激荡着我们的欢乐的山谷,/这吹拂在我们耳边的优雅的风,/和那充满朝气蓬勃的未来/然后我笑了,/连身子也灿烂在世界里面。/为什么我的嘴唇里微微含笑?/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4.交流、欣赏自己写的诗歌:教师要给学生以及时的鼓励和帮助,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五)课堂小结老师以深情的话语鼓励学生,力图激发学生
16、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进一步读诗、学诗的愿望诗歌能够涵养性灵,修养气质。大家在读诗歌时不由自主地流露出的情感、读出的韵味都证明了这一点。今天这首诗的学习,已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诗歌大门的窗户,透过它,你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以激越的情感、奔放的诗情构筑的世界!(六)作业布置及延伸拓展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通过作业的留置,让学生在课外更多地读诗、写诗,感受诗情画意,修养性情。1.课外阅读艾青的诗歌,了解他的诗歌风格。2.背会本诗,并进一步完善所仿写的诗歌。3.搜集其他新诗,朗读并体味。五、教学效果预测及反思(一)预测教学过程的成功之处及原因。本教学设计,采用板块教学法,学习重点放在朗读和品味诗歌上,学习
17、的过程设计比较清晰,深浅适度,既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乏味,又因为部分设计的新颖而充分地吸引学生,所以,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够得以突出和突破。(二)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足。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有仿写的要求,但要完成这个要求,得通过四首诗的学习才能达到。本诗是单元第一课,为仿写学习做个铺垫,换词仿写还能勉强完成,但是另外选择抒发情感和意象的仿写,相比较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课上恐怕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三)预设改进的设想。在本设计中,缺乏对学情的了解和分析,因而课堂会出现不确定的因素。改进的设想是:在教学之前,更多地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学习诗歌的现状,还应该相信,学生虽然不是白纸一张,但也不一定能达到课堂所需的知识储备、心理预期和学习习惯的要求,要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以学定教。六、板书设计(一)说明板书设计意图、目的。以下板书设计,突出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主旨,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采用线条式设计,清秀、美观、整洁,给学生以美的视觉冲击。(二)板书设计我爱这土地艾青生:歌唱土地祖国和中华民族河流、风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鸟 黎明光明的斗争前景 死:腐烂在土地中与祖国生死相依我直抒胸臆对祖国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