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现代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83300 上传时间:2025-0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现代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现代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现代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现代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现代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现代诗两首教学目标1、加强朗读教学,以学生朗读为主。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抒发感情的。 2、指点学生用简练的话分别概括全诗五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把握全诗叙事抒情的脉络。 3、教师讲解“信天游”、“比兴”等有关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 4、有关诗句的理解结合练习,在课内完成,减轻学生负担。教学重点1、理解和体会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 2、诗的章节安排,有时间顺序,有行程的次第,因之也有感情的内在逻辑发展。3、难点:“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提示:“比兴”是我国民歌中最常用的手法。教学准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例如延安十年的变化)教学内容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回延安

2、这首诗以诗人贺敬之阔别十年重回延安怀抱、回忆延安往事、与亲人欢聚、喜爱延安新貌、赞颂展望延安五个部分组成。全诗涌动着灼热的情感,令人感情澎湃,为之心潮起伏。 1)事先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以便于学习这首诗。作者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十六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后在诗歌领域创作颇丰。曾先后担任过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及文化部代部长等职。1956年作者从北京重回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于是激情满怀地创作了回延安二、阅读第一部分,思考: 1、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第一部分写回延安,抒写久别延安的感触,表达了作者激动、喜悦的心情。

3、 2、哪些词语的运用很好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 提示:“莫要”,表明强抑住自己内心的激动。第二小节中“抓”,写出了诗人对延安土地的热爱。“贴”字更写出了对延安土地热爱之深沉。第四小节把延安比作母亲,既形象、生动,又从升华了的思想境界上写出了对延安的无比热爱。第五小节中的“唱”、“笑”、“招”运用拟人手法,渲染了欢乐气氛,又显得十分亲切。第七小节中“登时”准确地表达了作者与亲人久别重逢的喜悦和激动的心情。“扑”字表情达意强烈而准确。 3、阅读第二部分,思考回答: (1)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提示:忆延安,追想当上延安的战斗生活。 (2)体会第一小节中“回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提示:作

4、者把延安当成自己的家,可见对延安热爱之深,眷恋之切。 (3)第二小节中有“亲山亲水有亲人”一句,山水怎么也有亲疏之分呢 ?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 提示: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与延安的血肉联系。 (4)第六小节“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所蕴含的感情是什么 ? 提示:永远思念,永不相忘。 这一部分从整体上看,表达了对延安怎样的感情呢?感激,怀念 4、诗的第三、四、五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第三部分:话延安,描绘与亲人会见的热烈场面,表达作者的真挚与兴奋之情。 第四部分:看延安,记录延安城的崭新面貌,表达作者的欣喜与豪迈之情。 第五部分:颂延安,歌颂延安的光

5、荣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美好征程,表达作者对延安的热爱与赞美之情。5、这首诗有两条线索贯穿始终,说说这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提示:叙事线索和感情线索。 叙事线索 感情线索 回延安 激动、喜悦 忆延安 感激、怀念 话延安 真挚、兴奋 看延安 欣喜、豪迈 颂延安 热爱、赞美6、这首诗情感动人,与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手法分不开,找几例试着体会它们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提示:“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以拟人的手法将诗人回延安途中急切、喜悦的心情烘托得惟妙惟肖,又如“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又以借代的手法将当年延安的战斗学习生活描摹得形象生动,再如“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

6、浪花”则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亲人、战友重逢聚谈的热烈场景,还如“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比排比的手法展示了回到人民7、除了上述各例外,诗人还在诗句中套用或兼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修辞手法,显示了高度的技巧,表述丰富的内涵与感情。如“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 ”就同时运用了借代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其中“枣园的灯光”、“延河”是以拟人的手法号召当今人们发扬光大延安革命精神;又如“头顶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就兼用了比喻与夸张两种修辞手法,其中以“大明镜”比喻晴朗湛蓝的延安上空,象征阳光明媚,生机勃发的延安生活,暗示兴奋喜悦、激动无比的诗人

7、心境,从而为整个“延安城”竟会“照在我心中”的夸张提供了可信的依据。类似的句例,在诗中还有不少。举例分析: 一)回延安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来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 ? 1)用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的动词来反映其内心的激动,如“抓”、“贴”、“搂”、“扑”等。“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在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了他的内心,如果抽象地写一些“激动”,“兴奋”等词语,势必无此效果。2)省略号的运用,能启发读者想象,使人觉得诗歌除了形诸文字的内容之外,还有不尽之意,无法一一陈说,让读者去体味、联想。3)拟人化的环境描写,反映出的恰恰是作者内心的自我感受。比如说,与其说是“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还不如说

8、这是作者的心儿在歌唱,心儿在欢笑。诗歌,要打动读者,唤起读者共鸣,以上三点正是回延安一开始就抓读者的重要原因。 二)如何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 这是一种特殊的孩子对母亲的深情。这种感情产生于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环境。当年,诗人与千万热血青年一样,从祖国各地奔向革命圣地延安,在这里生活,学习、战斗,把自己熔入延安的革命熔炉之中。诗人又和千万革命青年从延安走出去,走向全中国,走向北京城。可以说,是延河水、延安人像母亲一样哺育了一代革命者。十年后,诗人旧地重游,心中千言万语,奔涌而出,这是从血管里流淌出来的孩子对母亲的深情。歌唱延安,就是歌唱中国革命。 三)重点句、疑难句理解和分析 “心口

9、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理解: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省略号又表示什么 ? 分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久别延安,有如重返故里,心情万分激动。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第二课时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他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有这样一座桥,它空灵动人,风景秀丽;有这样一首诗,它意境独特,情感细腻。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个人、看看这座桥、品一品这首诗!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徐志摩这个人。二、作者简介及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并在此遇到了年轻貌美的才女林徽因,度过了他一生当中最幸福的时光。1928年徐志摩故地重游,却已物是人非,于

10、是千般感触涌上心头,因此便写下了著名的抒情诗再别康桥。 三、朗诵 1视频朗诵,便于学生整体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2学生反复诵读,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全诗意境及作者的思想 感情 四、诗文解析1.引导学生分析第一小节“云彩”这个意象,结合意境并讲解作者的情感,同时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来朗读这一小节。借代指康桥美好的一切。用康桥太直接,这样更诗意。 2.老师朗读第二小节,使学生找出重点意象“金柳”并详细分析其寓意和情感。(1)这一节写的是柳。那么在诗人的眼里,“柳”是什么柳?其“影”又是什么影?柳是“金柳”,影是“艳影”。我们经常说“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

11、确:因在夕阳中。夕阳照射下柳树变成了金色的。用暗喻把柳树比做新娘,新娘的美也就是柳树的美,新娘是少女最美丽的时候,既写出夕阳下泛着金光的柳树的美丽美好,而新郎对新娘的爱也就是作者对康桥的爱,也表达了对康桥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 (2)如果不是“金柳”,而是苍松翠柏,那么还能不能说是“新娘”,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金柳”才有新娘的那种柔美,而苍松翠柏是阳刚之美。(3)为什么不说朝阳中的新娘?明确:夕阳中的新娘是带着忧愁的,和离别的气氛吻合,而朝阳中的新娘太朝气蓬勃了,情调不合。夕阳中的新娘带着忧愁?新娘?忧愁? 不是新娘带着忧愁,是离别(4)为什么要选择柳树而不是其他的树?难道是康桥边只有柳

12、树?明确:不是。柳这种植物是特别的,读一读它的名字:柳留。柳在中国的传统中的意思等于留。中国古代就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在送别诗中柳是常见的意象。比如“客舍轻轻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而且柳树下垂的枝条,风一吹就像在挥手告别。原来不仅是徐志摩不想离开,河畔的金柳也不愿他离开。 ( 5)金柳的艳影明明是在波光里荡漾,诗人为什么说“在我的心头荡漾”?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在我的心头荡漾”,无非是说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难以忘怀,表达了诗人对康桥喜爱之情。 3让学生依据前面的分析方法自主寻找第三节第七节的意象,并通过小组讨论说出自己喜欢的意象,并分析喜欢的原因,老师在此做出适当的点拨与

13、归纳。“青荇在水底招摇”用了什么手法?明确:拟人,表达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爱。 “招摇”的意思本来是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招摇撞骗”中的“招摇”就是这个意思。这里的意思应该是“招手摇摆”,仿佛在招手致意,写出了水草对诗人的欢迎态度。显得生动、形象。同学们可以想象下,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大家再看下一句:“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作一条水草。”这里的青荇,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水草,而且还是在烂泥上,为什么徐志摩却愿意做这样的一条水草?明确:在这里,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也很可爱,让人有亲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正因为康河中的水草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所以诗人才甘心做康河中的一条水草。五课堂小结: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康桥如画的美景,景中又蕴含了诗人浓浓的深情,情与景的交融是值得我们细细品位的,意象的选取也值得我们学习,鉴赏这样的诗歌精品,朗读与理解互相促进,我们仿佛步入了艺术殿堂与作者做心与心的交流,这难道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吗? 六布置作业:闻一多先生曾说过这首诗是最能体现三美原则的。三美原则具体体现在哪些词句当中?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