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83017 上传时间:2025-01-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两则古希腊的寓言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中国古代有许多这样的寓言故事,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布在古代思想家的作品中,用它们作为论据来阐明事理,非常具有说服力,如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2生难字词溉汲(gi j)中伤(zhng)躇(ch)跐蹈(c do) 舍然(sh)3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其

2、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2)古今异义国人道之(古义:国都;今义:国家)(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闻之于宋君(使动用法,使知道)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节奏。2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3小组合作,复述课文。4各用一句话概括两则寓言的内容。【交流点拨】穿井得一人宋国姓丁的人家,打了一口井,节约了一个劳动力,被人误解为从井中得到了一个人。杞人忧天杞国有一个人总担心天会崩塌,被人开导后才放下心来。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质疑问难深层探究1读穿井得一人后做题。(1)丁家为什么要挖井?【交流点拨】丁氏家中没有井,必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家中经常有一个人要住在外面。

3、(2)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这是什么意思?【交流点拨】意思是我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3)传话的人把丁氏的话听成了什么意思?【交流点拨】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4)宋君是怎样知道“丁氏穿井得人”这个消息的?【交流点拨】丁氏告诉别人说自己家打了井之后得到一个人,后来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最后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5)丁氏是怎样向宋君解释的?【交流点拨】丁氏回答说:“我家是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可以用,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6)从丁氏的角度来谈谈你得到的启示。【交流点拨】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

4、、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7)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交流点拨】宋君派人调查穿井得一人的事情,说明他是一个不偏听偏信,注重调查之人。(8)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交流点拨】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说话、念词不要产生歧义。(9)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如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交流点拨】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2读杞人忧天后做题。(1)“杞人忧天”现在成为一个成语,请解释其意义,并写出一个近义词。【交流点拨】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庸人自扰。(2)杞人为什么会有忧天地崩坠的

5、想法?谈谈你的理解。【交流点拨】当时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有限。当时由于缺乏科学的认识导致人们普遍敬畏自然。当时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自然界。(3)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交流点拨】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4)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作怎样的评价?【交流点拨】忧地忧天,匹夫有责。20世纪末期,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为了不辜负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早日实现民族复兴,也为了拯救严重的全球生态危机,21世纪该忧地忧天了,人类该忧地忧天了。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总结课文穿井得一人: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2拓展延伸课外阅读伊索寓言和中国古代寓言故事。3完成名师测控本节练习。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课堂上对寓言寓意理解的讨论,占用了较多时间,因此预设的教学目标没有及时完成,即造成了教学预设和教学结果不成正比,拖延了教学进度。因此,在教学时间的把控、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重点的突出等方面,自己还需要加强,虽然语文教学方法没有固定,但新教师还是缺乏教学经验和掌握课堂的能力。学中不足,教中知困,及时反思自己才能教学相长。学学半,能及于此,还需要自己努力钻研。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