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课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A层:1了解京郊运河春节的习俗,正确、简洁地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所包含的文化内涵。2通过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能理解春节习俗的文化内涵,热爱民俗文化。B层:了解京郊运河春节的习俗,正确、简洁地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过三个多月又要过年了,大家回顾一下以往我们过年有哪些活动?(放鞭炮、拿压岁钱、吃团圆饭、守岁、拜年、贴春联、看春节联欢晚会等)2同学们,一年中的节日,春节是最隆重的。辛苦一年,享受一下劳动成果,展望未来,合家团聚。不过现在的过年味是越来越淡了
2、。那么在京郊运河那儿,几十年前是怎样过年的呢?同学们想了解一下吗?好,我们现在就随着我国著名的乡土作家刘绍棠到北京通县儒林村(也就是作者的家乡)京郊运河的一处地方,去过一次年,领略一下那儿的民俗风情吧。(二)整体感知: 1读一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给文章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想一想:写了几件事。(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合作,集中各成员的概括,并交流明确。)要求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灶膛 zo 烙 饼 lo 簸箕 b ji 晾 ling 生疮chun栗子 l 疙瘩鬏g da ji 糖黏儿nin 糁儿shn 涿州zhu 吆喝yo he 门槛k?n 秫秸棒sh ji 鬼祟gu su 骚扰so ra
3、o穿梭 su 大吃大嚼ju 天麻麻亮m ma 渍酸菜z 阖家h2给文章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第一段:(1)春节最有地方特色和乡土风味。第二段:(24)火热的春节景象。第三段:(5)点题,本命年忆往事。3.朗读第四节,读后思考这一节写了过年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写上小标题。炒年货 吃腊八粥 买糖果 挑绒花 杀牲畜 备糕点 送灶王爷 换门神 除夕守岁 拜新年4.这十件事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你能从课文的原话里找到答案吗?课文的内容是按过年的时间顺序写的,而文中所写的这些事情靠过度句将他们联系起来,这样文章就显得线索清晰,结构严谨。5.课文写了作者家乡过年的十件事,你最喜欢哪一件?请你发挥想像,具体描
4、绘一下这个场面。(三)深入探究:春节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1媒体出示送灶图和包团子图,这些习俗包涵了人们的哪些期盼?(平安、团聚) 2从作者家乡过年的场面看我们民族过年的风俗,除了欢天喜地地饱尝一年的劳动成果外,在丰富隆重火热的气氛中,还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期盼?(学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大致能回答:五谷丰登、家家富裕、个个发财、人人健康、幸福美满、祝愿平安、合家团聚,增进亲情、来年丰收、邻里和睦,和和美美共奔前程) 3媒体出示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用含义深刻的对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课后深入探究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4.作者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本命年里回想几十年前过年的情景呢?作者对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的回想,是想表现对传统文化和童年欢乐生活的热爱之情。(四)拓展延伸:1现在的年是怎么过的?与过去相比哪些过年习俗已消失或被发扬光大了?现在过年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方式?(媒体重现十件过年习俗) (同桌讨论、学生交流:挑绒花、除夕夜等等变化比较大;新的过年方式如:网络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外出旅游) 2课文作者刘绍棠对过去的过年有着怎样的感受?(学生答:留恋、怀念)要求找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的感受。3针对现在过年与以前过年的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后学习:总结课堂发言,向爸爸妈妈写一份建议书,提出一些既不失过年的含义,又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过年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