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讲授纸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一朵金色花,表达了孩子对母亲至真至纯的爱,一只小小的纸船又寄托了一个游子母亲多么深沉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学,尽管船外是美丽壮观浩翰的太平洋,但孤独、惆怅的诗人,无心欣赏眼前的奇景,而是眼含热泪,在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尽管风高浪急,纸船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但她仍不灰心,每天不停地叠着,希望总会有一只能飘流到日夜想念的母亲身边。一个独特的物象,寄托了诗人对母亲无限的眷念之情,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情感的世界,感悟纸船 二、朗读诗歌:1. 教师配乐
2、范读。(有条件,可放录音。) 2. 朗读指导。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3. 学生齐读、自由读。 三、感悟诗歌:1.导言: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 2.合作学习 为什么含泪,为什么悲哀? (一个人如果有初次离开母亲远走他乡的感情体验,就能深切地理解这首小诗的感情。一直在母亲身边,习以为常,感受钝化了。一旦远走,与母亲远隔万水千山,想念妈妈的滋味,最是难受。有这样的体验,就能理解她的“悲哀”,理解她的眼泪。) 借纸船来抒情有什么好处? (诗歌抒情总要借助某种形象,作者在太平洋舟中,无法与母亲通音信,惟有幻想纸船能载着她的爱和悲
3、哀归去,纸船又富有童稚气,适合表达子女的心态。) 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那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无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第三节是诗人展开的联想,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 (这一想象新奇大胆,充分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深情的爱) 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对于不理解的地方,组内,组之间,以至全班进行交流,教师从旁参与,重在指导与进行鼓励性评价。 四、再读诗歌: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借物抒怀的方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又具体,既含蓄又深沉。诗歌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的思念相协调。请体
4、会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之情,诵读这首诗歌。 五、拓展训练:金色花和纸船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诗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 六、作业布置: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七、板书设计:我妈妈爱母亲颂神灵傻傻地偷看你工作让你嗅到阵阵花香让你看书不伤眼睛 金色花 船世说新语两则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力培养点:赏析文中简练生动的语言。用自己的观点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情感体验点:体验偶得佳句的喜悦与被小孩批评的不自在。教学重、难点:1咏雪中两个喻雪的句子哪个更好,为什么?2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有
5、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课文类型:讲读课文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入新课: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6、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
7、“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8、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板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短小精悍、耐人寻味简练生动、针锋相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教学后记: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