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5课《咏雪》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82087 上传时间:2025-01-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5课《咏雪》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5课《咏雪》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5课《咏雪》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5课《咏雪》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5课《咏雪》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识文品人咏雪教学设计【我解读】在新版的人教版初中教材中,世说新语两则成为了初中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我推测编者如此安排有以下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这两篇文章篇幅短小,内容并不复杂,有利于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些基本常识,认识文言文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一些关键字词;二是两篇文章均取材于日常生活,以简练而生动的笔触表现出了人物性格,这与本单元通过普通的生活表现非凡的精神及个性是相一致的,这也正是本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在生活中学习写作”。由此可见,学习本文,必须重点关注本文刻画人物的手法。文言文的特点是言简意深,这在本文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文中描写了三个人物,谢安、谢朗及谢道韫,均通过一两个短语就表现出

2、了其不凡的个性。如写谢安“欣然”“大笑乐”,表现出他在子侄面前的平易,以及对后辈的期望;写谢朗,用“差可拟”一词写出了他谦逊内敛的性格;写谢道韫,则以“未若”一词表现她的自信。语言虽然简练,但只需把两个词语比较一下,人物性格便历历在目了。学习本文,还可以进一步联系相关的材料,帮助学生认识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初步了解文言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对于文中两个比喻的高下,历来都有许多见解。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也不用先对其做出定论。接着在评判两个比喻时,我们可以启发学生从姿态、形状及内涵三个方面进行比较。而这其中,要特别强调的是雪的姿态。文中两个表现环境的词语“寒雪日”及“雪骤

3、”,前者点明了环境,后者则突出了环境的特点。雪刚刚下时,的确是一点点落下,与“洒盐”相似,而当雪下大时,雪花就会随风飘舞,而“飞絮因风起”这一比喻就显得更加贴切了。实际上,比喻本身并无高下之别,关键在于看比喻是否恰当。此处将雪比喻成飞絮,明显更能体现出环境的特点。同时,从形状上看,也能表现出大雪骤降时雪花片片飞舞的景象,还暗含了对春日的畅想,这一比喻自然更加恰当。通过这一讲解,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比喻的用法。文中写谢安“大笑乐”,不仅包含谢道韫文采及个性的赞许,也表现出了谢安对这个侄女的看重,这与文末对她身份的交代是相互呼应的。我们一方面可以联系相关内容,表现谢道韫的文采志向;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

4、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长辈对我们的期待盼望之情。结合上面的分析,围绕这一细节描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握人物的个性,比较两个比喻的高下,还可以从中看到长辈对后辈的期望,从而贯穿全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本课,可以先让学生比较文言与现代文的不同之处,由此展示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全文进行初步的解读。再紧扣文中描写手法,联系相关文本,引导学生认识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进而了解人物个性,把握比喻特点,初步感受文言文的文学成就。【我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初步解读文本内容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2、通过分析文章描写手法了解文中人物的独特个性。3、通过比较文中的比喻把握比喻运用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

5、:重点: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难点:把握人物个性,理解比喻特点。教学准备:世说新语相关内容预习作业: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咏雪一课,大家对文章已经反复朗读过了,我想问问大家,你觉得文言文与我们熟悉的现代文在用词及表达上有什么区别?(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及时归纳板书)归纳:1、语言短小精练。2、一些词语含义或用法与今天不同。3、一些句子的结构与今天不同。其实文言文并非与我们的现代文有天壤之别,两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文言文最大的特征就是语言精炼,这主要是因为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都是单音节的词造成的。我们只需将之转换为今天常用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语义就清楚了。由于时间的推移,词语的

6、含义及用法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才会有后两条特征的出现。不过,我们初学文言文,我们的教材对于一些难解的字词及语句均有注释,只是这类词语需要大家牢记,因为它们还会出现在其它文言中。本文的题目是咏雪,篇幅同样很短小,可作者却通过精炼的字词,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并为后世留下了咏雪的经典名句。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读一下本文写人状物的妙处。二、初读课文,通晓文章大意。(学生自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解读全文内容。遇到难解字词可以讨论或举手提问)提示:1、大部分文言字词可以增字组词解释,或以同义、近义词替换。例如:“内集”,“内”即“家族内部”,“集”即“集会”。“何所似”,“何”为“何物”,“似”即“

7、像”,此句解释需调换语序,释为“像何物”或“像什么”。“未若”,“未”为“不”,“若”为“如”。2、某些文言字词含义与今天不同,需要我们牢记。例如:儿女,子侄辈。因,凭借。3、某些文言字词用法与今天不同,我们称之为“字词活用”。例如:寒雪日内集。寒雪日,在下大雪的寒冷日子(修饰动词“内集”,称之为“状语”)。4、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必须注意。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是判断句,必须译为“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三、细读课文,把握描写的关键词语。(学生朗读课文,按要求找出相应的词语)要求:1、找出文中的两个表现环境的短语(寒雪日,雪骤)2、找出文中的两个描写人物神态的短语(欣然、大笑乐)提示:1、

8、在大雪纷飞的时节,全家人聚在温暖的屋中,听长辈讲解诗文,家中充满了什么样的气氛?(温馨和睦)谢太傅原本是在给子侄们讲解诗文,可忽然雪下大了,他就临时给大家出了一个题目说一说纷纷扬扬的雪花象什么,大家觉得这位谢太傅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呢?(很善于抓住时机)2、“欣然”一词说明谢太傅在子侄面前是什么样的形象呢?(和蔼可亲)谢太傅就是谢安,为东晋名相,我想熟悉历史的同学都知道他是淝水之战的指挥者,在后方得知胜利的消息后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小儿辈已破贼”,可见他的沉稳内敛。可文中却写他“大笑乐”,与他在外人面前所表现的沉稳截然不同,那是什么使他那么高兴呢?(为兄女的回答)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兄

9、女与兄子均对白雪做出了比喻,为什么兄女的回答令谢太傅“大笑乐”呢?她的比喻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自由回答)提示:1、可以从比喻所表现的姿态、形状及内涵三个方面比较两个比喻。2、文中写环境还用了“雪骤”一词,当雪下大时,是直接从空中掉下来的吗?(兄女将白雪比作飞絮,表现出了白雪在空中飞舞的姿态)3、兄女将雪花比喻成柳絮,又可以使人联想以哪个季节的景象?(充满了春日畅想)总结:比喻本身无所谓高下,但有是否恰当的分别。比喻是否恰当关键在于能否体现出被比喻事物的特点,能否引发人们的联想,具有深刻的内涵。从这一角度来说,兄女的比喻的确比兄女高出一筹,因此后世人也用“咏絮”来形容女子之才。谢太傅“大笑乐”

10、就是对侄女之才的赞叹。文中的兄女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才女谢道韫,文末补充背景,介绍她嫁给了王凝之。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史传文章有介绍传主家世背景的习惯,世说新语虽非史传,却也是记人记事之文,所以补充这一点。另一方面,当时士大夫极重家世观念,王家是东晋前期最著名的豪门,嫁入王家,可见才女之不凡,是作者对她才情的赞赏。文中不仅表现了她的才能,也写出了她的个性。大家从她与“兄子”谢朗的话中各找出一个能表现他们个性特征的短语。(“差可拟”“未若”)提示:1、“差可拟”是什么语气?(推测语气)从中你可以发现谢朗的性格有什么特点?(谦虚内敛)2、“未若”又是什么语气?(肯定、强调语气)说明了谢道韫的什么性格?

11、(自信、好强)请大家结合下面的补充材料,说说谢道韫的性格特征。(结合注释解读文意,不懂的地方向老师提问)补充材料一: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轻视)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同“悦”,高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王羲之的字)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为什么)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堂兄弟)则有封胡遏末(均为其堂兄弟的小名),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总结:从中可见谢道韫的眼光极高,为人也极高傲。两个短语虽然简单,但却表现出了人物的性格,可见在语言描写中,不同的语气也可以表现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谢太傅“大笑乐”不仅是赞叹侄女的才思敏捷

12、,也是为她的自信而骄傲。结合下面的材料,说一说谢安是一个什么样的长辈呢?补充材料二:谢遏年少时,好着紫罗香囊,垂复手,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与赌,得即烧之。总结:关心子女成长,善于开导。文中所记的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也能体现出长辈对后辈的期待与关心,我们大家平时感受过长辈这样的关心与期待吗?我们是否也注意过这样的生活小事?记录下这些小事,我们同样也能感受到文中所表现的温馨和蔼的家庭氛围。(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文中几个简单的短语就让人物的性格鲜明地表现在我们面前,塑造人物时,抓住一些有代表性的神态描写或突出不同的语气能够真实地体现出人物的特征。大家学过相关的事例吗?(学生结合秋天的怀念羚羊木雕中的描写举例。)练习:把上述两则补充材料一中人物语言译为现代汉语,补充上人物的神态,并突出人物不同的语气。五、总结学习方法。下面就请大家依据我们今天的学习步骤,简单归纳一下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补充)归纳:1、依照注释,把握文章大意,积累含义、用法特殊的字词。2、细读全文,把握文章写人状物的关键字词。3、分析字词含义作用,理解描写内容及文章主题。希望大家运用这些方法,解读文言文,感受文言文中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