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声 一、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反映校园生活的小说,学生对小说反映的事件比较熟悉,有的可能还有过类似经历,因此这篇小说易于学生把握和理解。教法上以朗读、体会、讨论为主,激发共鸣,引发思考。二、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体会人物情感,理解“心声”的丰富内涵。 2.抓住小说中的重要词句,品析文章中有关人物心理、动作的描写。 3.以小说为基础,联系生活实际,评析人物。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人生来就向往温暖与关爱,但往往又不得不生活在隔膜与孤独之中。心声就写了这样一个生活在孤独之中渴望交流和理解的心灵,让我们听听作品中主要人物李京京的心声吧。(二)整体把握1.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对李京京、程老师、赵小
2、桢三个人物的语气、情感的把握是重点。请学生读后说说自己的理解。2.人物分析,问题探究。阅读文章,然后说说你对李京京和程老师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理解。结合文章具体句子探究: (1)为什么李京京能读出凡卡的真切情感,而赵小桢不能。 (2)程老师开始不让李京京读课文,后来“只好”让他读,最后用“发颤”的声音请他把课文全部读完。说说程老师的内心活动。 (3)品析“心声”的内涵:李京京“想朗读课文”,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者同时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
3、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3.语言品味,细节揣摩。(1)抓住传神的动词品味:这个故事他喜欢极了。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凡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京京刚走出教室,琅琅的读书声就从背后追了上来。 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2)抓住人物细节描写分析:她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课上要求大家有表情地朗读,大家把讲义拿出来。” 程老师有点慌了。她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想鼓励更多的人举手,可是仍然只有一个李京京,这个声音沙哑的李京京。(三)重点难点突破1.情节安排:双线展开。李京京一心想朗读课文的愿
4、望与李京京的生活经历双线交织,情节发展推进巧妙。作者安排回家路上李京京读课文、回忆往事,一方面解开上文李京京渴望朗读课文的悬念,另一方面为下文李京京朗读课文时涌出眼泪作铺垫。虚实相间,角度多变,感染力强。插叙手法与心理描写相结合,有助于全面了解人物形象。 2.细节描写:细腻丰富。细腻的描写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路历程,也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同时体现出作者情节构思的巧妙:极尽蓄势之能事,势愈高,则爆发愈烈,感染力愈强。(1)公开课前,程老师布置朗读任务时,李京京“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结结巴巴地说”。(2)回家路上,路过一片小树林时,李京京“忍不住轻轻地念出声来”“咽了一口唾沫,
5、把讲义举在面前,终于大声地从头念了起来”“心里难受极了”。(3)第二天放学后,听赵小桢练习朗读时,李京京听着,“在心里说,不是这样的”,京京终于叫出来:“不是这样的!”当赵小桢惊讶地质问并和其他同学一起奚落他时,他“有点儿发窘”“嘟嘟囔囔地说”“红着脸,固执地嘟囔着”“委委屈屈地离开教室”。 (4)公开课上,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时,李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其他如:“教室里一片寂静,静得能听见赵小桢轻轻抽泣的声音。过了好一会儿,程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他面前,声音发颤地说:李京京,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这也是张力很大的一段,可以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3.作品主题:小中见大。 例如开头的描写:“大家都下课了,就是他们班还不下课。程老师总喜欢拖那么几分钟,好像这样就能让全班都考一百分似的。”读到这句话,你有何感想?“好像似的”,作者的不以为然尽在其中。公开课进行时:“林蓉从容不迫地朗诵了第一段。她读得很流畅,很清楚,程老师满意极了,连连点头,眉里眼里都是笑。”这也是一段纯客观的描写,但内容丰富,可以引发我们很多联想。四、拓展延伸 1.阅读黄蓓佳的其他小说,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 2.以“公开课后”为题,发挥想象为课文续写,描写作品中人物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