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课 观舞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了解舞蹈是以身体、神态、服饰表现内容的。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3、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4、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教学重点:1、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2、让学生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了解舞蹈是以身体、神态、服饰表现内容的。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景预设:1、播放印度舞蹈视频,展示美丽、华贵的印度服饰;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神奇、绮丽的印度风
2、情,调动学生情绪,交流感受,并在学生的观感畅谈中引入课文。2、作者简介: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她的作品还有诗集繁星、春水,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主要内容,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理解。3、检查一下孩子们的课文预习情况(大屏幕出示读一读)咿呀静穆颦蹙粲然斗薮嗔视 叱咤风云浑身解数尽态极妍端凝本色当
3、行星宿(学生自由读后,再进行提问。)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听课文的朗读后,交流感悟。(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舞蹈“飞动的美”? 作者从身体、神态、服饰、心灵等方面来表现: 光艳:秀丽的面庞;长眉、眼睛。未舞先有情。 曼舞:长眉、妙目、手指、腰肢、髻花、褶裙、细步-从轻云般慢移到旋风般疾转。 神韵:卡拉玛姐妹以神采飞扬的舞姿传神地表现离合悲欢。(3)、在写卡拉玛姐妹出场前,先写“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这个细节有什么用意?” 暗示了印度舞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点明了卡拉玛姐妹舞蹈的背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
4、色。三、点拨疑难1、从文章中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至少三处) “深深地低头合掌”“她用她的长眉”、“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和悲欢” “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最精彩的是 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等。2、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3、课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这句话? 四、拓展延伸 把你观看或聆听过的舞蹈、影视、音乐的感受写出来,文章要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