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未选择的路课题4.未选择的路授课类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未选择的路这首诗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写的,它是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这首诗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教学时是本课的一大难点。教学时主要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路的含义,以及这首诗蕴含的道理。二、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哲理诗,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能力,想学懂这篇文章还比较难,所以在教学时,要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通过思考、交流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这篇文章。三、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2领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3背诵全诗。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2领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难点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
2、入课题: 生说说有关路的名人名言: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2.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3.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2领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3背诵全诗。三、作者简介: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四、播放朗读:(1).听读要求: 1、注意朗读节奏、语调、重音的把握。 2、诗中的“路”仅指自然界的路吗? 板书:自然界的道路象征 - 象征 人生道
3、路区别象征与比喻1. 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2.象征与比喻的区别: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2).默读全诗找出你最喜欢的一节,并说说这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五、质疑解惑: 1、第二节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2、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题目为什么是“未选择的路”? 3、你从这首诗中悟到怎样的人生哲理? 板书:主旨: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六、课堂小结:(略)七、课堂检测: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题目为什么是“未选择的路”?2、你从这首诗中悟到怎样的人生哲理?八、作业:(做到作业上)1.课后第二题;2. 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题目为什么是“未选择的路”?六、练习及检测题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题目为什么是“未选择的路”?2、你从这首诗中悟到怎样的人生哲理?七、作业设计 作业:(做到作业上) 1.课后第二题; 2. 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题目为什么是“未选择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