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花之君子》拓展阅读 清塘荷韵教案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80366 上传时间:2025-0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花之君子》拓展阅读 清塘荷韵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花之君子》拓展阅读 清塘荷韵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花之君子》拓展阅读 清塘荷韵教案 课前预习: 课外查阅季羡林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作者的人生境遇,铺垫感悟本文的情感基础。 相关课程标准: 品味荷之韵,感受荷顽强的生命力,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 评价任务: 品味和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情感变化,品味理解作者宝贵的生活体验和精神感悟。 2.品味和体会作者淳朴恬淡、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涵的儒雅风格和语言特色。 3.品味荷之韵,感受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结合自我人生体验,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展示几幅荷花图片,请学生说出与之相配的诗句。 例如: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是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荷花是美丽、高洁的。古往今来,无数游人驻足湖畔、池边,一睹荷花之风姿,更有众多文人雅士驰骋想象,留下了无数的赞美诗章,道出了芙蓉的千古风流和高洁志趣,至今咏来仍给人以美好的启迪和享受。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季羡林先生86岁高龄写了一篇散文《清塘荷韵》,让我们一起走进《清塘荷韵》的世界,感受季老笔下荷花的别样魅力。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 脍炙人口(kuài  zhì) 接踵而至(zhǒng) 细弱单薄(bó) 旮旮旯旯(gā  ga  lá  lá) 耄耋 (mào  dié) 旖旎(yǐ  nǐ)柔和美好。 蓇葖(gū tū) 睥睨(pì  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2.关于散文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为达到散文“散”与“不散 ”的统一,在组织结构上,就要有明确的线索,把所有材料联缀起来,组成一个艺术的整体。线索就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就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 3.解题 荷韵:指荷花的风韵、风姿和情趣。 三、美文美读 老师范读和学生朗读相结合,同时播放音乐,并展示关于荷花的图片,尽量把学生带入诗意的境界,初步感受作者对荷的喜爱之情。 四、整体感知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安排了哪些内容?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 线索:荷花 思路:恋荷—种荷—盼荷—赞荷—赏荷—祝荷 2.勾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的“荷韵”。 五、理解品味 (一)读1-2自然段。 季羡林(1911-2009)山东临清县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5年留学德国,1946年回国后担任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北大副校长、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他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季老研究佛学梵文造诣很高,他的研究与印度文化、佛教有着密切关系。佛教自西汉东移传入我国,作为佛教“净土”代表的荷花丰富了中国荷花文化的内涵。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莲花(即荷花)是释迦牟尼的宝座,它是不受轮回的污浊环境影响的“佛的本质”,荷花正像一个品行高洁的隐居者一样,正符合季老清静无为的追求。所以才会对荷花特别的情有独钟。 六、小结及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分析课文及写作特点 一、分析课文: (一)读4-8自然段 1.找出文章描写作者“盼荷”的行动与心情以及荷花生长情况的语句,完成下表。 2.作者的情绪变化表现了什么? 流露了对荷花的极其喜爱之情。 3.作者写那漫长的等待、多年的期盼和失望有什么作用? 文章用相当多的笔墨尽情渲染和铺张荷花的生长过程,为接下来描写满塘的荷叶荷花积蓄了足够的力量。 4.再读6-8自然段,文章哪些语句在描写、叙述中表达了对荷的赞美之情? “真正的奇迹”、“一夜之间”、“惊人地快”、“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 5.哪些语句直接抒发了对荷的生命力的赞美?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 6. 为什么周先生把朗润园的荷命名为季荷?季老为何觉得有趣又感激? 因为池中的荷正是季老的人生写照。 在寂寞的岁月里,在荒芜的湖面下,在阴暗的泥沼中,那莲子暗暗地积蓄着力量,将生命的嫩芽钻出了坚硬的外壳。这芽一旦破壳而出,便以一种惊人的力量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一些荷叶竟跃出了水面,亭亭田田“铺满了半个池塘”,放眼望去,满目的绿荷红蕖,撩云逗雨,映日迷霞。这种顽强而美丽的生命,这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正是作者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 补充资料:季老的人生遭遇 季老在黑暗残酷、泯灭人性的“文革”时代,从拥护、迷惑到醒悟,从旁观逍遥到挨批斗,遭毒打,接受血的洗礼,内心充满复杂的矛盾与痛苦,最终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关进“牛棚”。他感到“被开除了‘人籍’”,“自我感觉是:非人非鬼,亦人亦鬼”。他不堪忍受那残暴的批斗与羞辱,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决意自杀。他反复思索种种自杀方式,最终选定吃安眠药死。正当他要实施自杀时,突然被揪去批斗,狠打暴踢,鲜血流淌。他的思想却发生了变化:“不想自杀了”,“还是活下去吧”。他决意忍辱偷生,坚持自己的信念。于是,为着适应不断的批斗,他竟然想出每天站在自家阳台上进行“批斗锻炼”:“低头弯腰,手不扶膝盖,完全自觉自愿地坐喷气式”,“还在心里数着数,来计算时间,必至眼花流泪为止”。 7.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苦难的看法。   学生自由谈,教师随机启发、引导。可以说生活实例,也可以联想相关诗文。如:历经苦难而成就事业的名人、傲霜斗雪的腊梅、黄山悬崖上的孤松,沙漠中的红柳…… (二)反复诵读9自然段,体会其意境。 1.文段渲染、营造了怎样的环境特点和赏荷氛围? 2.齐读“风乍起——漂在那里”,生命凋零一般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作者对荷花的凋落有着怎样不同的体会? 一般来说,生命的凋零总是给人凄凉、萧条之感,如那秋天纷飞的落叶、那冬日渐沉的夕阳、那渐行渐远的青春、那“花谢花飞飞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的慨叹…… 作者笔下荷花的凋落却是一幅生动细腻、柔和宁静的美丽画面:月下荷塘,流水脉脉,微风不经意时吹落了一叶荷瓣,倒影上浮,花瓣飘荡。这瓣荷花,曾饱尝过孕育的艰辛,也曾深感了生命的快乐。离去时如此宁静安详,如此飘逸洒脱,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消逝,荷花实在是彻悟生命的智者,季老实在是彻悟生命的智者。 3.为什么说“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对仗不工? 不工主要表现在意境不统一。这句诗表现的是一种空灵优美的意境。给人静谧之美,禅意之美。(联系落花的细节描写)。而下句有强烈的动感,打破了诗的静谧。 4.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作者有没有参悟透呢?季老曾在《二月兰》中说:“应该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一切顺其自然。”“池花对影落”的境界,正是季老豁达超然、充实丰厚的人生境界。 (三)阅读12-13自然段 1.引用雪莱的诗句有何作用? 作者寄予了对残荷的美好的祝福,也是作者人生理想的体现。 2.说说你对雪莱诗句的理解。 二、小结课文 1.清塘荷韵,美在何处? 形韵:荷是秀雅的,它迎风弄姿,睥睨一切 荷韵: 神韵:荷是顽强的,它活埋四年,不曾言弃 情韵:荷是宁静的,它优美淡然,脱离尘世 2.人生感悟 生命追求的执着精神 生命逝去的豁达态度 宁静超然、充实丰厚的人生境界 祝福生命,相信永恒的感激之情 三、拓展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