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ppt课件.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7880109 上传时间:2025-01-24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4.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胡小沙,2,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等,消化道传染病,乙肝、甲肝、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等,直接接触传播传染病,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3,第一部分,呼吸道传染病,4,1,、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据统计,流感每年的发病率为,10%30%,,其流行病学最显著的特点是:突然爆发

2、,迅速蔓延,播及面广。,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常发生于冬季,而南方多发生在冬夏两季。,5,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常引起流感局部爆发;丙型主要以散发形式出现。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较快,所以人类无法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我国是流感的高发区,,20,世纪,4,次世界性的大流行有,3,次起源于我国。,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常有,2-3,波。通常第一波持续时间短,发病率高;第二波持续时间长,发病率低;有时还有第三波。第一波主要发生在城市和交通便利的地方,第二波主要发生在农村及交通闭塞地区。,6,人类著名的几次大流行:,1918,H1N1,

3、“,西班牙流感”,2000-5000,万人死亡,1957,H2N2,“,亚洲流感”,100-200,万人死亡,1968,H3N2,“,香港流感”,70,万人死亡,7,发病特点,冬春季高发,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高发,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发病或减轻,症状,8,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同型与同株的免疫力,-,但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之间和甲型流感病毒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同一亚型的不同变异株之间有一定的交叉免疫,流行特征:流感流行常很突然,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流行期短,冬季多发。,9,临床表现,2.,潜伏期为日(数小时日),-,典型流感:急起畏寒高热,显著乏力、头痛、咽痛、胸骨

4、后烧灼感、鼻塞流涕等。可有鼻衄,腹泻水样便。,-,轻型流感:急性起病,发热不高。,-,肺炎型流感(流感病毒肺炎):主要发生于老年,幼儿,初起典型流感,出现高热、衰竭、剧咳、血性痰、呼吸迫促、发绀等。,10,治 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易消化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补充多种 维生素,-,注意鼻咽部口腔卫生,预防并发症。,2,对症治疗,-,高热病人采用物理降温或适当的解热镇静剂,,-,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11,3,.,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满意的抗流感病毒药物,-,现应用的抗病毒药只能减轻单纯型流感的症状和缩短病程,未能证实其对重型流感的疗效,也无减少并发症的证据。,12,预 防

5、,1.,隔离:疑似病人进行呼吸道隔离与对症治疗。,2.,消毒:在流感流行期间,公共场所应加强通 风和消毒。,3.,疫苗预防:,-,减毒活疫苗主要用于健康成人及儿童。,-,灭活疫苗主要用于老人、婴幼儿及有基础疾病者。,4.,药物预防:可试用金刚烷胺或甲基金刚烷胺,成人每日二次,每次,100mg,,连服,7,14,天。,13,2,、,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HFMD),14,发病原因及易感人群,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以,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

6、儿,5-7,月为发病高峰期,病程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2025/1/15 周三,14,15,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1959,年将该病命名为,“,手足口病,”,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1983,年天津发生手足口病暴发,1998,年中国台湾暴发,共报告,129106,例,其中,405,例为重症,,78,例死亡。,1999,年以来,我国广东、福建、上海、重庆等地区报告局部流行,EV71,感染。,2007,年山东临沂流行以,EV71,为主的手足口病。,2008,年安徽阜阳、海南、广州、河北等。,流行概况,16,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

7、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具、玩具、餐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常造成流行。,2025/1/15 周三,16,17,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18,临床表现,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d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部曲),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四不特征、口腔溃疡痛),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

8、、恶心、呕吐等等。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19,20,2025/1/15 周三,20,21,2025/1/15 周三,21,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22,合并症,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有可能导致心肌炎的发生。,EV 71较Cox Al6所致手足口病更容易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其症状呈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23,聚集性病例及处置流程,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

9、)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一周内10例以上,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托幼机构和学校、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24,幼托机构预防控制,(,1,)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2,)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

10、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3,)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2025/1/15 周三,24,25,幼托机构预防控制,2025/1/15 周三,25,(4)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5)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6)托幼机构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7)托幼机构应配合卫生部门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26,27,饭前便后洗手:洗净手,2025/1/15 周三,2

11、7,一湿:用流水湿手,擦肥皂(洗手液),二搓:搓手有六个步骤20秒(见另页),三冲:用流水冲洗干净,四捧:捧水冲洗水龙头,关水,五擦:用干净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凉干,28,2025/1/15 周三,28,29,2025/1/15 周三,29,30,3,、水痘,(Varicella),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传染源是水痘患者。,传播方式:,空气飞沫或散布在空气中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人与人接触直接传播,,密切接触可使,90%,易感者发病。,接触到水痘痘浆污染的物品而间接传播,潜伏期为1024日,通常为1416日。病后可获终身免疫。,31,发病特点,任何季节都可发病,但春秋两季发病较多。,人群普

12、遍易感,但发病主要是儿童。大多数发病于,5,到,14,岁的年龄。,主要危害:并发症较多,以并发炎症(皮肤感染、肺炎、脑炎)为多,病毒易潜伏在体内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32,水痘的临床症状,病初,12,天可有发热,以后出皮疹。,皮疹多发生在头面部、躯干及眼,口、生殖器黏膜处,四肢远端较少,呈心性分布,在病人的同一皮肤区域可同时见到红色小斑疹、丘疹、椭圆形水泡、结痂四种类型的皮疹,称为“四代同堂”,皮肤瘙痒较重。,33,临床表现,患者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出现轻微发烧、疲倦和软弱无力;斑疹出现后数小时即转化为丘疹、疱疹。,一般典型水疱皮疹约历时16天。大部分情

13、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34,35,36,37,治 疗,无合并症的水痘不需特殊治疗。,仅需对症治疗:,剪短病儿指甲,,戴连指手套,以防抓伤,勤换内衣,洗浴,减少继发感染,局部或全身使用止痒镇静剂。,38,预 防,疫苗接种,对使用大剂量激素,免疫功能受损和恶性病患者,在接触水痘,72,小时内肌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控制传染源,隔离病儿至皮疹全部结痂。,托幼机构已接触的易感者应检疫,3,周。,39,4,、风疹,40,风疹,风疹是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经过飞沫传播。,临床症

14、状:低热、皮疹和耳后淋巴结肿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力。,41,42,5,、麻疹(Measles),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有传染性。,麻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3,月份开始上升,于,4,月底达到高峰,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90,以上发病。病例主要集中于,6,月龄以上的婴幼儿和,20,40,岁的成人,以流动人口居多。,麻疹的潜伏期为718天,通常为14天。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相关疫苗发明后,麻疹的发病率已经大大降低。,43,临床表现,前驱期:,2,4,日,发热

15、,一般在,39,左右,伴眼结合膜充血、流泪、流涕、咳嗽等其他症状。于发热后,2,3,日口腔内出现麻疹粘膜斑,(柯氏白斑),。,出疹期:多于发热后第,4,5,天出疹,初见于耳后、发际,逐渐向面、颈、驱干及四肢蔓延,,2,3,日遍布全身。维持47日,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为暗红色斑丘疹,充血性皮疹。此期体温持续升高,全身中毒症状加剧。,恢复期:,2,3,天,皮疹出齐,体温随之下降,,1,2,日内降至正常。皮疹按出疹顺序隐退,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易发生并发症,以肺炎、脑炎为多,重症死亡。,44,45,46,治 疗,一般处理及对症治疗:,应保持空气新鲜温暖。,口腔、鼻、

16、眼、皮肤应保持清洁,多饮水,给予易消化和营养丰富饮食。,高热时可给小剂量退热剂或头部冷敷,烦躁不安可给少量镇静剂。,体弱多病者早期可给丙种球蛋白,0.2,0.6ml/kg,,肌注,,qd,,共,2,3,日。,47,预 防,对患者实行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6,日,伴有呼吸道并发症延长至出疹后,10,日;,流行期间避免易感儿童到公共场所或探亲访友。无并发症儿童在家中隔离,以减少传播和继发院内感染。,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最主要的措施。,易感儿接触麻疹后早期注射丙种球蛋白,3ml,。,48,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6,月份和,12,月份为发病

17、高峰。,主要经过飞沫传播。,临床症状: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人群普遍易感。,并发症较多,以并发炎症及和泌尿系统为多,易导致肾炎等,6,、猩红热,49,猩红热,50,疱疹性疾病的鉴别,水痘 单纯性疱疹 手足口病,季节,冬春季 无季节性 好发于夏秋季,发疹部位,躯干、头部多 上下唇、咽部 手、足、口、臀,见,四肢少见,皮疹性质,斑丘疹,-,丘疹,-,疱疹,-,结痂 斑丘疹及疱疹,疱疹,-,结痂,其他,分批出现,可见各 大多发生在上 个别患者可并发,期皮疹病程中 呼吸道感染等 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51,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

18、染病。,冬春季高发,全年均可散发或流行。,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可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潜伏期为,12,25,日,通常为,18,日。患者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7,、流行性腮腺炎,52,临床表现,自然病程约为,10,14,天,1,、发热:伴全身不适,体温与病情成正比,热型可呈双峰型。,2,、腮腺非化脓性肿胀: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质韧、胀痛、触痛、张口及咀嚼时加重,肿胀多于,1,3,天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3,、其它系统损害:可有睾丸炎、胰腺炎、脑膜

19、炎的表现。,并发症较多,以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为多,易导致不孕不育(男性居多),53,54,55,治 疗,隔离患者,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流质饮食,避免酸性食品,注意口腔清洁,保证足量液体摄入等。,一般抗生素和磺胺药物无效。,中医中药治疗,采用内外兼治。内服以普济消毒饮方为主随证加减。局部外涂可用紫金锭或青黛散醋调外涂,,1,日数次。,56,预 防,1,及早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自发病起算,隔离约三周。,2,注射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1,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均应接种。,57,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meningitis),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流

20、脑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病菌通过飞沫从空气中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但C群流脑以10-20岁的青少年为主。,全年均可发病,但多发生在冬春季。,主要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和粘膜出血点或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严重者可引发败血症及脑实质损害,导致死亡。,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常规,必要时应急接种,。,58,9,、结核病(tuberculosis),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病灶在肺部(肺结核)多见,淋巴结、肾、骨、关节等部位也有发病。,传染源是结核病患者和带菌者。结核杆菌由空气传播。肺结核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会将细菌散播到空气中,或痰干燥后结核菌随尘埃漂浮于空气中,抵抗力

21、稍差的人吸入后便会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低热、盗汗、疲倦、体重下降、长期咳嗽和痰中带血。部分患者无明显病征。,59,肺结核,概述,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排菌病人是社会传染源。,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结核菌,(二)感染途径:空气传播,60,(三)易感人群,(四)人体的反应性,免疫与变态反应,初感染与再感染,病理,一、结核病的基本病变,(一)渗出为主的病变,(二)增生为主的病变,(三)变质为主的病变,61,二、结核病变的转归,(一)好转、痊愈,、消散吸收,、纤维化,、钙化,、空洞的转归,(二)恶化进展,、干酪样坏死和液化,、

22、扩散,62,临床表现,一、发病过程和临床类型,(一)原发型肺结核,(二)血液播散型肺结核,(三)侵润型肺结核,(四)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五)结核性胸膜炎,63,二、症状和体征,(一)全身症状,(二)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气急,(三)体征,64,实验室和其他检查,一、结检查,二、影像学检查,三、结核菌素试验,四、其他检查,诊断,一、肺结核分型,型:原发型肺结核,型:血液播散型肺结核,型:侵润型肺结核,I,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型:结核性胸膜炎,65,二、病变范围及空洞部位,三、痰结核菌检查,四、活动性及转归,(一)进展期,(二)好转期,(三)稳定期,鉴别诊断,一、肺

23、癌,二、肺炎,三、肺脓肿,66,并发症,肺气胸,肺气肿,自发性气胸,肺心病,67,治疗,一、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化疗),(一)治疗原则,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使用敏感药物,68,(二)化疗方法,、常规化疗与短程化疗,、间歇用药,、督导用药,(三)抗结核药物,二、对症治疗,(一)毒性症状,(二)咯血,三、手术治疗,预防,69,第二部分,消化道传染病,70,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71,1,、甲型肝炎(hepatitis A),甲型肝炎病毒引起。,传染源是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多由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等,是甲

24、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潜伏期平均为30日。,儿童发病率高。患者康复后通常会终身免疫,不会成为长期带病毒者。,秋、冬季为发病高峰。,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急,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尿色加深、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治疗:无持效治疗。一般治疗中医中药,预防:疫苗接种,72,2,、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所引起,、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临床表现,()潜伏期,()临床类型,急性肝炎,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慢性肝炎,慢迁肝,慢活肝,73,、,实验室检查,、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5、,、治疗,休息,营养,药物:无特效药,中医中药,74,“,乙肝两对半,”,的作用:,1,、判断有无,HBV,感染。,2,、判断,HBV,感染者传染性的大小。,3,、作为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及疗效判断的依据之一。,“,乙肝两对半,”,仅反映,HBV,感染及复制情况并不能完全反映病情轻重,应结合肝功能试验、肝纤维化指标及,B,超、,CT,表现才能准确判断当前病情。另外,若要更准确地判断,HBV,的复制状态及病人的传染性,还应做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的定性或定量检查。,75,乙肝,“,两对半,”,化验结果的临床意义,76,3,、霍乱(cholera),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烈

26、性肠道传染病。属于甲类传染病。,传染源是霍乱病人和带菌者。霍乱通过被病人与带菌者粪便或排泄物污染的水、食物以及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不同途径进行传播或蔓延,其中水的作用最为突出。,霍乱主要在热带、亚热带流行。因此,去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中南美洲国家留学、工作、旅游,特别是去有霍乱疫情地区均可增加感染霍乱的危险。霍乱弧菌可借航空、海运等交通往来,通过病人、带菌者和染菌食物等造成跨国远程传播。,我国的霍乱一般以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为主要流行区,其次北方部分沿海地区也多发。这主要与沿海、沿江地区交通便利,居民有饮河水、沟水、塘水和生食、半生食水产品的习惯有关。,77,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由数

27、小时至5日不等,通常为23日。,夏秋季为霍乱流行季节。,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急,起病快。发病迅速出现频繁的,水样腹泻,,粪便通常呈米汤状,后出现喷射性、连续性呕吐。病人可能很快会有脱水及肌肉痉挛、循环衰竭伴严重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若不能及时接受治疗或治疗不当,会导致死亡。,78,4,、细菌性痢疾,是指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简称菌痢。,传染源是痢疾患者和带菌者。,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普遍易感,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平均,1,2,天。,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夏秋季。,79,临床表现

28、,*,急性菌痢,普通型(典型):起病急、畏寒、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体检: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慢性菌痢,定义:病程超过,2,个月,原因:急性期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抵抗力低下,80,预 后,急性菌痢,*,1-2,周内痊愈,*转为慢性,*长期带菌,*婴幼儿易患中毒型菌痢,*治疗及时恰当与否,影响预后,81,第三部分,接触性传染病,82,1,、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epidemic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俗称,“,红眼病,”,,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眼部感染性疾病。,传染源是结膜炎患者。通过接触结膜炎患者的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或被污染的其他物

29、品,包括与患者共用毛巾,均可能感染病原体。,人群普遍易感。细菌性结膜炎的潜伏期为13日,病毒性结膜炎的潜伏期为112日。,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夏季多见。,主要临床表现:单眼或双眼出现白色或黄色的分泌物,有畏光、易流泪、疼痛,眼皮红肿症状。,预防:用具消毒、严格分开,83,红眼病的主要症状,早期患者眼刺痒如异物感,严重时有眼睑沉重、畏光流泪及灼热感、接着眼睛红肿、胀痛、眼屎多、可伴发热、头痛。一般预后不影响视力。,84,红眼病的预防,勤洗手、要勤剪指甲不不用手揉眼睛。,不使用共用毛巾、脸盆,流行期间不要到人口密集的场所,如泳池、浴室、游乐场等。,如果发现红眼病,应及时隔离,所有用具应单独使用,最好

30、能洗净晒干后再用。,有人认为看一眼红眼的病人,就会得红眼病,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目前只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才会患病。,85,第四部分,虫媒与动物传播的疾病,86,1,、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乙脑是人畜共患的疾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蚊子是主要的传播媒介,蚊虫通过叮咬病猪后1012天再叮咬人进行传播。,发病者多为10岁以下儿童。感染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潜伏期421天,一般1014天。,多在夏秋季节流行,热带地区全年均可发生。,主要临床表现:高热、嗜睡、昏迷等意识

31、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等症状和体征,重症者常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预防:防蚊、疫苗接种。,87,2.狂犬病(rabies),由狂犬病毒引起,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主要传染源是带狂犬病毒的狗,其次是猫、狼等家养或野生动物,在临床症状出现前35天及整个病期都具有传染性。,人类主要通过被带病毒的狗、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或伤口被带病毒的唾液沾污感染。,人群对狂犬病普遍易感。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偶尔短至10天或长至数年。,主要临床表现:患病后表现为高度恐惧、狂躁不安、恐水、怕风、怕光、怕声响等,并逐渐出现咽喉肌痉挛、流口水、全身迟缓性瘫痪症状,最终因瘫痪死亡,病死率几乎100。,88,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