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春版七下马说教学设计5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2. 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3.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二 教学过程安排(一)导入新课:说说有关“马”的成语:马到成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快马加鞭。伯了乐相马。 对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关于伯乐与马的文章,请大家看28课马说(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说”这种文体的有关常识以及我们学过的“说”有哪些。“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
2、致相似。我们学过的“说”有爱莲说、捕蛇者说等。2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作者韩愈的有关情况。韩愈,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世称韩昌黎。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三 )初读课文,把握字词1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和重音。2字词:A。注音:祗(zh) 骈(pan) 食(s)马者 其真无马邪(y) B通假字:食-饲(喂养) 材-才(才华) 见-现(表现) 邪-耶(语气助词,“吗”)3学生对照注释大声朗读两遍。4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5学生齐读。(四)再读课文,推究文理。1教师出示讨论题,学生分组选择题目讨论
3、。(要求: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用原句回答)(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6)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其真不知马也。)2在此基础上,再读
4、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五)、三读课文,品味意境。1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作者幼年早孤,由嫂抚养。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最后不得不依附节度使。仕途坎坷,当时社会黑暗,很多有才之士不受重用,他痛感明主难遇,写下此文。)2 作者所说的“食马者” “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伯乐: 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3 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怀才不遇,愤懑不平 原文“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4 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5 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声情并茂6 要求学生背
5、诵课文(六) 拓展延伸讨论: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其实封建社会不知道埋没了多少人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同情百姓,写出民苦“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的(柳宗元);与民同乐的太守(欧阳修);还有李白、苏轼、王维这些都已成为了历史。那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是怎么看待伯乐的作用呢?1、伯乐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起决定作用。2、是金子总会发光,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金。3、不是说能日行千里的马才是好马,能拉车耕地的马只要不偷懒也应该算是好马。4、既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拥有真本领,又要积极寻找机会,寻找伯乐,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可联系实际来谈,如飞人刘翔和教练孙海平。一代影后章子怡和张艺谋等)三 鼓励学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刻苦勤奋,努力学习,成为一匹千里马。策马扬鞭,马到成功。四教学检测反馈设计 1、完成课后第二题。 2、完成同步练习的基础知识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