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框选自九年级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它既是对第一单元内容的深化,又在本单元中起着基础引领和导入的作用,更是认识后面的基本国策、党的基本路线和民族精神的基础。 二、 说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处于青春期,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过程有积极主动的参与欲望。但在校学生信息相对闭塞,对祖国的成就地位及所处的历史阶段比较生疏,对国家的基本国情存在感性、零碎的认识。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创造一些外在条件,通过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和事例教学法,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理性的顿悟。让学生在探究合作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
2、分析、归纳和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框题的认知更加清晰。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 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初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家的总任务。能力目标:通过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责任感。四、 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的基本国情 重点依据:只有掌握了基本国情,才能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路线、基本国策、战略目标。 教学难点: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难点依据:初级阶段存
3、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各种矛盾,而只有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增长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五、 说教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事例教学法:通过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让学生在探究合作的 基础上分析、归纳。六、 说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
4、、导入 多媒体播放走进新时代,使学生产生肩负“开创未来”的责任,而要真正肩负这一重任,就必须全面了解我们分的基本国情。 导语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的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一)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多媒体展示图片,事例。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舞台上中国所作出的贡献举例,经济上蝉联世界第一制造国之位,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增速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并且“十二五”期间,在世界
5、经济陷入困境时,中国经济成为分量更重,含金量更高的领跑者。政治方面,2013年,习近平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得到很多国家的 响应。2015年,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正式申请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然后教师结合习近平主席在杭州G20峰会上的重要讲话,突出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引用马德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典范的评价以及我国申奥申博的成功、科技上成就的取得,从各方面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此基础上,请学生看书本材料并明确: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许多方面还面临着巨大压力,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下,我们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
6、上科学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基本国情 1、基本国情的表现和特征:生产力水平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比较低,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太完善。生产力水平方面:通过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上的差距,以及近年来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对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们在生产力水平方面的一个现状。民族文化素质方面,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完善性,从我国老百姓在医疗、就业、买房等等方面来来进行讲解。 2、初级阶段的起止时间 在这个知识点的讲解中,我准备采用列举法,图示法,分别展示各个特征,让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直观、深刻的认识。 (三)主要矛盾: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
7、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它贯穿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社会上存在的上学难、住房难、就业难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就是我国主要矛盾的体现。 在这个问题的讲解上,我准备这么设计:多媒体展示上世纪50-70年代,到80-90年代家庭四大件得分变化,让学生感受到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在不断增长。再让学生从自己家庭房屋、手机、电脑等拥有的情况来说明。 (四)总任务: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个知识点讲解上,我准备进行一下简单的转化,能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七、 说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重组和整合,先论成就,再思不足,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情景案例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构建知识体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鼓励学生思考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引导,有意识的让学生的思维向教学目标靠拢,使课堂中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能够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