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1.结合语境,掌握“确凿”、“人声鼎沸”、“人迹罕至”等词语。2.走进文章的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习文章写人、叙事、绘景的写法。 3.体验一份童真,感受一份童趣,从而热爱生活,热爱自然。【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课文语言,学习对事物的准确描摹,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朗读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朝花夕拾:原意是早上开的花,到傍晚将它捡起来,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一部散文集。这本散文集是在北京至厦门这段时间写的,其时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
2、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这组散文,正是浸透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就像鲁迅书桌上的那盆“水横枝”,树叶青葱得可爱。所以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做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学生阅读文字资料,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2、朗读课文,划出重要字词,并要求学生通过查找字典,掌握以下词语。确凿(zo) 菜畦(q) 桑葚(shn) 油蛉(ln) 斑蝥(mo)攒(cun)豁(hu)敛(lin) 脑髓(su) 觅食(m) 竹筛(shi) 秕谷(b) 人迹罕至(hn)书塾(sh) 窦(du) 人声鼎沸(d
3、n) 宿儒(r) 倜傥(t tn) 蝉蜕(tu)二、导入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日里也有情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三、分析课文1文章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来写他成长的足迹?请在文章找出过渡段。明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过渡段:第9段。(题目“从到”表示这篇文章主要以空间的变换为记叙顺序,大致包括两大部分,并且暗示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交流探究“百草园”(学生齐读第1段到第8段)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 明确
4、:“那时确是我心中的乐园”。(其实这一句也是本文的中心句。板书:乐园) 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乐在哪里? 明确: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泥墙跟一带景物很多,但看起来又井然有序,作者写景有哪些高妙之处?A、抓住景物的特点; B、从不同角度观察; C、按一定的顺序。 给出示例:请同学们用这个句式来分析。“在这个乐园里,我观察到有 ,它(们) ,我是从 角度描述它们的。”示范:“在这个乐园里,我发现有 菜畦 ,它是 碧绿的 ,我是从 色彩 的角度观察的。”作者为我们描绘了这么多景物,那他有没有按照一定
5、的顺序来写? 明确:有。首先,他用了一个句式,把这些景物连缀起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这是按什么顺序?(从整体到局部) “不必说-”:写静物,从低到高; “也不必说-”:写动物,从高到低; “单是-就有-”:先写动物,再写植物。 小结:作者在这一段中,不仅能准确地抓住景物的特点,而且没有给人一种杂乱无章、毫无次序的感觉,可见作者在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方面确有过人之处,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把这一段齐读一遍,再去领略作者细致的观察和描写。 3百草园显然不只有野草,它更有活泼的大自然(动、植物)生命,构成了“乐园”之第一章;此外,还有神秘而美丽的民间传说:此即“乐园”乐事之二。 请尝
6、试绘声绘色朗读,感受故事的紧张、惊异、神秘、好奇、满足。4“雪地捕鸟”更是冬日最大乐事,我们还是通过朗读来领悟其中的兴味。明确:捕鸟过程中的心情变化:“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期待、紧张!跑去一看兴奋,却什么也没有沮丧!。捕鸟的乐趣也就尽在这期待、紧张、兴奋、失望与沮丧之中呢! 5、课堂小结:原来,百草园之所以成为“我的乐园”,还因为那里有趣味无穷的“雪地捕鸟”的游戏,还有教“我”游戏的“人”,有见识、有本领的山野的农人。此为“乐园”之第三乐趣。这就是作者童年的乐园百草园。作者抓住一个“乐”字来写,有乐景、乐闻、乐事,满溢着生机和活力,情趣盎然。6、布置作业 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请模仿鲁迅先生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做过的一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