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长征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7535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征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长征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长征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育文化论坛 年第 期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贵州省 年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省级项目“党的精神谱系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新时代高校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扬路径研究”();贵州省 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项目“红色文化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贵州大学 年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课程建设项目“中共党史专题研究”()。作者简介:杨正军,男,土家族,贵州沿河人,博士,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国松,男,贵州遵义人,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黄金峰,男,陕西宝鸡人,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长征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杨正军,张国松,黄金峰(贵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摘要: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铸就的长征精神是激励红军不怕牺牲、奋勇前进、夺取长征胜利的精神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长征精神蕴含丰富内涵,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共同的精神实质和价值意蕴。将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营造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校园文化,将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

3、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关键词:长征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八十七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历时两年多,以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跨越千山万水,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这个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远征。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锤炼的长征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始终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实现伟大理想而奋勇前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

4、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教育文化论坛 年第 期 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在新的长征路上,将长征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革命史、自觉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具有重要价值。一、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高尚的精神品质和优良作风,彰显了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责任担当,是夺取长征胜利的重要法宝。长征精神具有五个方面的丰富内涵。(一)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执着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灵魂,也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

5、思想内核。在长征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成为长征途中红军战胜一切困难、经受各种考验的强大精神支柱和永不衰竭的力量源泉。正如张闻天在谈到长征时说:“没有理想,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长征途中,由于革命形势严峻,自然环境恶劣,中国工农红军每前进一步都充满着艰难与险阻,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与牺牲。但是,无论敌人多么残忍,革命道路多么坎坷,他们都深信只要跟党走,就有前途,就会胜利。“那个时候虽然苦,但大家精神上不觉得苦,觉得胜利一定会来,我们红军一定能打败蒋介石,长征一定要胜利。”经久不衰的革命热情和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点燃了红军将士的革命激情,鼓舞了他们的革命斗志,促

6、成了长征的伟大胜利。正如杨成武将军在 忆长征 中说:“对事业、对革命、对北上抗日的路线的信心,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我们坚信一定会胜利!”“这个信念鼓舞着我们咽苦如饴,鼓舞着我们忍受着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鼓舞着我们忍饥受寒,以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而在所不惜。”革命理想高于天。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作为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壮举,是中国工农红军以顽强的生命和坚定的意志创造的英雄史诗。中国工农红军之所以历经挫折和磨难取得长征胜利,是因为他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新型人民军队,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长征途中,无论再困难、再艰苦、再危险,中国工农红军从来没有动摇过对革命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7、可以说,长征的胜利,是坚持伟大理想和崇高信念的胜利,是矢志不渝革命精神的胜利。(二)不畏艰险、甘于吃苦的奉献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过程中克服困难、渡过难关、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正如毛泽东在总结我们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时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我们“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然就不能抵制各种恶势力恶风浪。”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漫长的,更是艰辛的。长征史是红军将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乐于吃苦的中国革命战斗史。长征是在中国革命形势极其险恶、斗争异常艰苦、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的情况下进行的战略转移

8、。长征途中,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工农红军突破敌人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天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翻越夹金山、走过沼泽草地、突破腊子口、翻越六盘山等重重困难。面对饥饿,红军表现出顽强的斗争精神。他们喝雨水,吃青稞、野菜、荒草、皮带、马鞍子等。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历时 天,行程 里,渡过 条河流,爬过 座山脉,其中 座终年积雪,占领过 座城镇,几乎每天都有战斗 。斯诺在 西行漫记 中曾这样写道:“红军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天,有二百二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杨正军,张国松,黄金峰:长征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内

9、在逻辑与路径选择思想政治教育 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长征是一部艰苦卓绝的战争史,更是一部破尽万难的奋斗史。正如美国记者哈里森所称赞的那样,长征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这种传奇式的牺牲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是中国革命赖以成功的基础。”在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苦战穷山恶水、笑对饥寒交迫的艰苦奋斗精神,一直激励着全党和红军战士英勇战斗。徐向前说:“长征精神是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乐观主义的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百折不挠、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而战的献身精神。”(三)顾全大局、互助友爱的团结精神同心山成玉,协力土

10、变金。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一个成熟的团队,需要相互协作与配合,需要凝聚和融合。团结互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光荣传统。年,马克思、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 中鲜明地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年,第一国际建立时,马克思明确指出:“如果我们能够在一切国家的一切工人中间牢牢地巩固这个富有生气的原则,我们就一定会达到我们所向往的伟大目标。”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长征的伟大胜利,离不开全党全军顾全大局、互助友爱的团结精神。长征途中,各路红军并肩作战、密切配合、相互支援,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年 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合于川西,红二十五军在全面分析革命面临的形势和任

11、务时说:“我军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配合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的行动,立刻西进甘肃,钳制敌军,迎接党中央和主力红军。”“即使我们这 人全牺牲了,也要使党中央和红一、四方面军顺利北上。”这充分体现了红军顾全大局、风雨同舟的团结精神。在生活中,他们互助友爱、生死相依,共同克服艰难困苦。红军进入草地后,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下大雨、下冰雹是常见的事。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罗荣桓因担心伤病员安危,一夜未曾合眼。许多干部、战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大伙一起给他搭了个草窝子,准备让他去睡。罗荣桓得知后,叹了口气说:“你们很辛苦,应该好好感谢你们,可你们想过没有,不光我睡不好,伤病员比我更苦。你们还是留给伤病员吧!”斗争环

12、境虽然残酷,但是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面对和战胜各种困难。可以说,没有红军各作战部队之间的互相支援、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就没有长征的最终胜利。顾大局、讲团结、同甘共苦、生死与共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服从大局、互助友爱、协同作战,使红军形成了一个紧密团结的有机整体。周恩来对从红一方面军抽调到红四方面军工作的一位干部说:“两大主力红军会合,这是中国革命的一大胜利,但也出现了一些扯皮的事情。你到四方面军后,不但要把分内工作做好,更重要的是要顾全大局,做好两军的团结。”正是发扬互助友爱、顾全大局的团结精神,红军才能在长征途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

13、成长征的伟大壮举,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团结战斗的光辉篇章。(四)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一种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理性态度和实践精神。要求人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依据现实的客观条件分析和解决问题。恩格斯曾在 致威纳尔桑巴特 的信中特别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进一步研 究 的 出 发 点 和 供 这 种 研 究 使 用 的 方法。”因此,它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解决自身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教条主义教育文化论坛 年第 期 思想政治教育 和经验主义出发。早在 年 月,毛泽东就明确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

14、本本 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 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长征精神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体现。正确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红军之所以长征,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惨遭失败,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脱离了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导致如此结果。长征途中,以王明、李德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不懂得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论,照搬苏联教科书式的做法,导致中央红军被迫撤离苏区实行战略大转移。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取消了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

15、权,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点。毛泽东向来注重调查研究,主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始终立足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解决自身在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的问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长征的胜利,不仅是战胜敌人、实现战略目标的胜利,更是我们党独立自主开新局、实事求是闯新路,探索革命道路的伟大胜利。长征途中,我们党在危

16、急关头展现出的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精神,不仅开启了党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先河,而且更加彰显了长征精神的创新性特质和创造性色彩。此后,中国工农红军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灵活调整战略战术,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血雨腥风的斗争实践中被验证的真理,是长征精神的生动诠释。(五)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互助精神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性和人民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不断厚植执政根基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深熔铸于自己的基因血脉里,公开书写在自己的伟大旗帜上。马克思指出,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马克

17、思、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 中深刻阐述,无产阶级革命必须与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因此,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团结群众、发动群众,为革命积蓄强大群众力量。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壮丽诗篇。为进一步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建立良好的军民关系,年 月,红军总政治部在 关于地方工作的指示信 中明确强调:“满足当地广大群众的要求,领导群众起来反对他们最痛恨的敌人。”除广泛地发动群众之外,还在黔北广大地区打土豪、分田地,没收地主官僚、军阀的财产和谷物分给穷人。同年 月,中共中央印发的 中国工农

18、红军总政治部布告 指出,要实行民族平等,坚决反对地主富农对人民群众的压迫,少数民族与汉族享受同等待遇等,都体现了中共中央对各族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心系群众、爱护群众,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成仿吾回忆说:“在江西的信丰与杨正军,张国松,黄金峰:长征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思想政治教育 安远,群众对我们早有认识,红军一到,就放着鞭炮,热烈欢迎群众把红军看作自己人,帮我们做饭,补衣服,给我们带路,抬伤病员。”倘若没有人民群众的帮助,想要摆脱国民党反动派几

19、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在极其艰难的自然环境下完成战略大转移是很困难的。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无论面对多么严峻的形势,依然严格地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和相关政策,始终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坚决杜绝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红军将士严明的群众纪律,拉近了红军与当地人民的感情,团结了人民群众,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高度认可,为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提供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二、长征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逻辑长征精神虽然产生于革命年代,但是并不仅仅停留在革命年代。长征精神作为革命年代传承下来的精神品质,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一)长征精神与

20、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相契合教学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依托,关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实效,必须选取丰富优质的教学内容,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以及亲和力”。长征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的同源性,目标的一致性等方面紧密联系、交织耦合。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铸就的民族精神,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共产党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关键课程和培育时代新人的主渠道,两者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为根本要求,都具有思想导向、政治宣传和立德树人作用。将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21、,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丰富素材、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大学生形成优良品德,增强大学生的纪律观念和爱国之情。长征精神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艰苦奋斗本色、顾全大局理念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涵相一致。只有充分认识到长征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之间高度的契合关系,才能充分将长征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紧密结合起来,挖掘出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并将其自觉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体而言,把长征精神蕴含的“密切联系群众”等融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把长征精神蕴含的“实

22、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正确领导”等融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把长征精神蕴含的“正确党史观”等融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把长征精神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自强不息”“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等融入 思想道德与法治 等,进一步充实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二)长征精神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载体文化凝结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中。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征途中各种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的高度概括和精准提炼,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高尚情操和价值追求。中国工农红军在两万五千里漫长而艰苦的远征中,历经千难万

23、险和无数困难,在长征途中遗留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长征红色文化资源,是对红军长征这段波澜壮阔革命历史的生动写照教育文化论坛 年第 期 思想政治教育 和真实记录。长征精神生动体现在与长征相关的遗址遗迹、革命纪念馆、长征故事、文艺作品、文献档案等物质和文化载体之中。这些既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宝贵财富,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素资源,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教学载体。以与红军长征相关的红色书籍、战斗遗址、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和真实记录长征革命史实的文献档案资料、作战报告、电报文稿、长征日记、长征故事、长征纪实作品和长征口述史等材料为载体,可以生动完整地呈现红军在极端艰苦

24、的条件下,永不言弃、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真实革命历程。深刻体会长征精神蕴含的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及拼搏进取、不畏艰险、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和心系群众等精神品质,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丰富的内容。长征途中,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个英雄事迹,都以鲜活的事实昭示着中国工农红军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思想道德境界,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鲜活的历史记忆和客观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充分运用长征红色书籍、长征歌谣、长征戏曲、长征影视作品等表现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增强长征精神的吸引力,使其更容易被大学生认同和接受,从而潜移默化地感染当代大学生。(三)长征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价值

25、功能长征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性存在,是一种精神资源,具有凝聚向心、规范导向、感召激励的价值和功能。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是指长征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对大学生团队凝聚力的影响和作用。长征精神蕴含着红军顾全大局、互助友爱的精神特质,正是因为发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才使红军战胜了长征途中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光荣胜利,最终实现了军事战略转移,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将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长征精神的规范导向价值,主要是指长征精神对人的信仰的确立,人格的形成

26、和价值取向的确定等方面发生规范引导作用的意义表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关键课程。长征精神是中国工农红军用血与火熔铸的、用生与死锻造的、用苦与乐冶炼的精神丰碑,集中彰显了红军坚定的政治信仰、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将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增进大学生对党的发展历程和峥嵘岁月的了解,增强他们对党的认同感;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政治立场。长征精神的感召激励价值,是指长征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对

27、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等的激发勉励和正向驱使作用。长征精神体现了红军积极主动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强烈责任担当和积极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与此同时,长征精神还具有指导社会实践的功能。通过长征精神指导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把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助于大学生深入感悟历史、认识国情、启迪未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吸引力,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三、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选择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拼杨正军,张国松,黄金峰:长征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思想政治教育 搏奋斗的精神指引,在高校思

28、想政治理论课中具有独特育人价值。新时代,要将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营造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校园文化,将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实现长征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度融合。(一)将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社会主义者的任务是“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关键课程,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要职责,将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第一,

29、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把长征精神巧妙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教学章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紧扣长征史实,提炼长征精神实质,充分挖掘其时代价值,使长征精神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需要。比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授课中,通过讲解长征的历史背景、英雄事迹等史实,让大学生深刻了解和认识长征。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授课中,可以将党在抗战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主要任务的制定、主要矛盾的提出与红军长征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有机融入长征精神,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条件的地方高校要积极开发与长征精神相关的校本课程,充分利用本地区独特的长征

30、历史并将其融入教学之中。通过组织大学生学习长征历史、阅读长征经典,让大学生在学习中接受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提升大学生对党史的正确认知。第二,创新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主动改变传统单一的理论灌输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将长征精神作为珍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风格多样的语言进行教学。比如,根据长征精神的相关史料,将与长征相关的视频、图片等素材融入课堂教学,制作具有长征特色风格的教学课件。还可以请老红军讲述亲身经历,对大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此外,面对

31、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把长征精神与其所学专业密切结合,有目的有意识地融入长征精神的相关内容,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让长征精神真正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二)营造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校园文化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征精神作为高校红色文化的核心构成,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实现长征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正融合,就要积极营造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校园文化。第一,完善校园红色文化基础设施,扩大长征精神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校园红色文化基础设施是校园文化

32、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内报刊、网络、广播、展览馆、黑板报、橱窗等载体宣传长征精神。例如,可以开设长征精神宣传专栏,制作长征精神主题的黑板报;可以通过 、博客、微信等各种交互手段宣传长征精神,把长征史料、长征故事等内容融入校园网站建设;可以通过录制长征节目、开设长征网络论坛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弘扬长征精神的校园文化。第二,创立大教育文化论坛 年第 期 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红色研究社团,拓宽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渠道。通过创立大学生红色研究社团,可以让大学生深刻领悟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因此,高校应该积极组织建立专门学习、研究和宣传长征精神

33、的学生社团。如创立以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的红色研究社团,鼓励大学生有效地开展长征精神的学习和研究,将长征精神内化为大学生的实际行动和价值追求。第三,开展红色文化娱乐活动,让大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坚定理想信念。校园红色文化娱乐活动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充实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升华学生的道德境界。组织并开展以长征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文化娱乐活动,如演讲比赛、歌唱比赛、观赏长征经典影视剧、排练长征题材的历史戏剧等文化娱乐活动,带领大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操,让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长征精神的熏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三)将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34、教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也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年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等印发的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强调:“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革命实践是长征精神的源泉,立足于社会实践,是将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途径。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第一,创建一批长征精神的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大学生到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35、每年组织新生、入党积极分子等到实践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社会调查、座谈交流等教学活动,提高大学生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使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筑牢信仰之基,强化价值引领。同时,还可以通过拜访老红军,听取老红军讲述长征故事,重温红军的光辉历史,让大学生真切体会到在艰难困苦的革命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涵养家国情怀。第二,重走长征路,参观长征纪念遗址。高校应积极开展以长征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踏寻红军长征的足迹,重回红军当年战斗的场地,让大学生在徒步行走中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体悟革命胜利来之不易。组织大学生参观长征革命遗址,亲眼看一看当年红军的遗物,感受红军的

36、革命情怀。通过组织大学生参观革命遗迹、战争旧址,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前辈在革命斗争中始终坚守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感悟长征精神,自觉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实现长征精神入于心、化于行的实践效果 ,激发大学生自觉向革命先辈学习并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四、结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先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秀文化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鲜活素材。新时代新征程,将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37、,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增强育人实效,使大学生不断吸收长征精神的丰富营养,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将长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上不断砥砺前行、自觉奉献青春力量。杨正军,张国松,黄金峰:长征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北京:外文出版社,: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长征:英雄的史诗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辑部 话说邓小平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杨成武 忆长征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毛泽东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毛泽东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 北京:人民出

38、版社,:李军民 中国当代精神概论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董乐山,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 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问题评价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柏福临 红军长征全史百川归海:红二方面军战史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北京: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 发扬优良传统保持老红军本色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张格森,师蕾 长征精神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周恩来传 北京: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

39、集:第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册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遵义会议纪念馆 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政治工作资料选编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成仿吾 长征回忆录 北京:人民出版社,:罗静,卿春,王游滨 高校思政课“五位一体”教学创新机制探究 教育文化论坛,():张红梅 红军长征在陇原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列宁 列宁选集:第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新华社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韦红霞 获得感视野中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教育文化论坛,():陈仁秀,冉绵惠,张在磊 弘扬长征精神的基础、载体与进路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人民日报,(),(,;,):,教育文化论坛 年第 期 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郭芸梁昱坤)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