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特殊保护(第1课时)本课地位本节课是是法律常识教育的开篇课,弄懂什么是法律,则是依法律己、依法办事、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学习法律常识的基础。法律的概念是整个法律常识课程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法律”一词是整个法律知识体系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正确理解这一概念,是我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出发点。因此,本节课承担着法律常识教学的总的导言课的作用。本节课第二部分专门针对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设置,因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本课着重介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定的必要性,它在思品的法律板块中占据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学情分析法
2、律对七年级学生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步入初中阶段的中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生活经验缺乏,难以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分辨是非善恶、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这些十二三岁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因此,学生应该学会从不同的方面来保护自己。设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教育教学中,以人为本就要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新课程建构的基础。就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以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人文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所以,我们设计了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更多的学校
3、生活、校园生活。努力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情境化、故事化和问题化。其次,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新课程的追求。本课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学要特殊的保护的意义,体会今天的我们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再次,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新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让活动引领教材,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保护未成年人中的特殊作用的了解,培养热爱法律、尊重法律的情感和意识,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知识与能力:知道法
4、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保护未成年人中的特殊作用。认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的特殊保护.知道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的名称.通过参与有关活动,培养和提高观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之所以是重点,因为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让他们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确规定,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应受到哪些保护,才能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难点法律的三个特征。法律特征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这些概念,特别需要老师在讲授时
5、把握好深度。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等,加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2、运用案例教学法以及活动引领、自主感悟、合作探究、情境教学等方式方法开展教学活动。3、用材料收集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甚至生命安全的种种行为的实例。在分析这些事例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各种侵害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影响,从而敲响保护自己的警钟。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法律概念,搜集相关活动材料。2通过调查、上网等渠道了解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教师准备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生活与法律一、问题导入师:以“我的看法”导入有人说:“我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与我无关。”有人
6、说:“我年纪小,法律与我无缘。”根据上述观点,谈谈你的看法?你还能从哪里捕捉到法律的“身影”?(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引出“自我测试”-“生活与法律”二、讲授新课(板书)一)生活与法律(见书本:让学生独立判断并思考判断的理由,时间3分钟,3分钟后让学生举手抢答,再由老师来总结,并链接至相关的法律规定来补充说明。)1、国家为保护未成年人制定了专门的法律()理由: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专门法律。补充: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收养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2、老师和家长出于关心,随意拆阅未成年人的信件
7、()理由:未经未成年人的允许和同意,随意动用未成年人物品的行为属于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行为。父母私自看孩子的信件和日记是不对的。虽然少男少女是未成年人,但未成年人同样有通信自由和保守自己的秘密的基本权利,这种权利是受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依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开拆。” 补充:但在特定情况下,私拆未成年人信件却是合法的,特定情况是指当未成年人涉及触犯法律问题时,公安机关依法律可未经未成
8、年人的允许和同意,拆阅未成年人的信件。3、因为一个同学的钱包丢失,老师便对全班同学进行搜查()理由: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人身自由权(搜身)。补充:老师可以请全班同学配合调查,让学生自己拿出自己的物品,但老师动手搜查则是违法的。所以大家要明确这一点。4-7题 基本意思相同,只是表述略有不同。未成年人年龄太小,与法律没多大关系,既不用与法律打交道,也不受法律的约束,也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理由:未成年人虽然年龄小,却与法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国家为未成年人制订了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还有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收养法及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
9、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是保护未成年人的。补充:(引导学生收集中法网等网站,收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根据第二款的规定,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为其不满18周岁,量刑时应从轻或减轻处罚。8、父母离婚了,10岁的丽丽由法院判给母亲,父亲与丽丽就脱离了父女关系()理由:父母虽然离婚了,但关不影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父亲仍然对丽丽付有抚养的义务,父亲还有探视丽丽的权利,所以父亲与丽丽并没有脱离父女关系。9、未成年中学生购买了贾劣商品同样
10、可以索赔()理由: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虽没有这种未成年学生有索赔权利的相关规定,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面对所有的消费者的,对全体消费者都进行保护,而未成年中学生也属于消费者的一部分,所以也有索赔的权利。 10、有人到学校闹事,扰乱教学秩序,学校不能将其关起来工对其处以罚款。() 理由:学校是教育机构,没有关押或罚款的权利。如果有人扰乱教育秩序,学校应报告公安机关或有关部门来处理,而不能关押或处以罚款。 11、人人拥有受教育的权利。()理由:未成年人拥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中有相关规定。 12、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专门设立了少年法庭() 理由:书P57上有少年法庭
11、的例子。师:从这12道题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生活与法律有什么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回答)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案例展示(投影):师:应该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法律的影子,前几天的报纸上有这样两则案例:一,震惊全国的3.23福建南平血案凶犯于4月8日被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二,4月9日,合肥高新区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窨井盖盗窃案,被告人李某因盗6井盖被判3年零6个月有期徒刑。在生活中,对法律最直接的印象可能就是一个人违法犯罪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也就是说法律约束和规范着我们的行为。所以,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有学生守则,它也起着约束我们行为的作用,但它是法律吗?生:
12、略!师:中学学生守则不是法律,而是我们学校的纪律规章。在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规范包括道德、纪律和法律。都是行为规范,你知道他们有什么不同吗?生:略!师:道德规范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依靠舆论、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和调节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它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比如,我们学校的校训是:诚信、文明、正直、高尚。而纪律规章是社会的各种组织和团体,根据本单位、本团体、本组织的利益和需要而制定出来的,要求在本单位、本团体、本组织的成员或者进入一定场合的人们必须遵守的,在局部范围内使用的准则。比如学校的作息时间制度和公物损毁赔偿制度等。区别制定者保障力量适用范围道德约定俗
13、成舆论、习俗、人们内心的信念等广,但某些道德具有范围性纪律单位、组织、团体行政力量本单位、组织、团体成员及进入一定场合的人们法律(板书)二)法律的特征 投影:截止到2001年12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通过法律83件(宪法修正案1件,合同法等58件,法律解释4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20件)这一材料说明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还能说明什么问题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国家在进行法制建设,使国家治理有法可依,实现依法治国 请思考:什么是制定?什么是认可?以下两则材料说明了法律具有什么特征 投影:王民购买一套商品房,入住后发现面积比房产公司说的小,要求房产公司退还多收房款,但公司置之不理.王民
14、将公司告上法庭.经法院判决,公司不得不如数退款.2001.9.26广东韶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出动上百名武装法警,强制执行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一终审判决,拆除某建筑物,将三千五百平方米土地交还胜诉方.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最主要的特征)国家强制力是什么?为什么要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投影:材料一:某中学三名中学生放假后,擅自将施工路段挂有红灯的危险标志移开,致使一人骑自行车摔伤,三名学生被公安机关各罚款五十元. 材料二,原北京市委书记,市长陈希同因犯贪污罪,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因犯行贿,受贿罪,贪污罪,被判处死刑. 材料三:山西省文水县农民王青华,王瑞等人
15、制造出售假酒,导致数百人中毒,26人死亡,王青华,王瑞等人被依法判处死刑. 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以上材料共同说明了法律具有什么特征 由此能说明什么道理 其表现是什么 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二)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总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三、教师总结1、这节课,我们与法律第一次零距离接触。知道生活中处处需要法律,时时需要法律,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明确了法律的特征及其概念。正如谚语所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折射出法律的光芒,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既要自觉
16、遵守法律,又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我们的承诺(学生齐朗诵)我们要从小培养热爱法律、尊重法律的情感和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中学生!四、课外任务(为下一课时做准备)我的发现:我们未成年学生跟那些法律有密切关系(课后作业:收集法律条文)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能力。板书设计:一、生活与法律二、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课外拓展:1、陛下,您不能审案1608年的某一天,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在宫中闲坐无聊,他突发奇想:今天何不去审一桩小案件,解解闷儿,也顺便体察一下民情。国王一行
17、来到法院,遇到普通诉讼法院首席大法官柯克爵士。令国王颇感意外的是,他要审理案件的要求在柯克这儿碰上钉子了。“哈哈,国王不能审案,这倒是桩新鲜事。我的大法官阁下,你别给朕来这套抽象肯定理论、具体否定的花样。朕知道,吾国法律以理性为依据。你不让朕审案,显然是认为朕天生愚笨,不及你和你的同僚们有理性喽!”国王语中带刺儿。柯克并不退让,一板一眼地说了一番话,这段话在英国法律史上极其重要“不错,上帝的确赋予陛下极其丰富的知识和无与伦比的天赋;但是,陛下对于英格兰王国的法律并不精通。法官要处理的案件动辄涉及臣民的生命、继承、动产或不动产,只有自然理性是不可能处理好的,更需要人工理性。法律是一门艺术,在一个
18、人能够获得对它的认识之前,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这次冲突是英国法律专业化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这段对话也被传为了佳话。此后,英国的司法便成了职业法律家的垄断领域。不只是英国,在当今的西方各国,从事法律职业都要以接受过正规的大学法律教育为前提。相关记载:柯克是英国宪政史上最出色的法官和法学家,毕业于剑桥大学,1578年成为律师。11年后,成为议员,1592年担任皇家的副检察长。1606年成为高等民事法院院长。尽管英王一再委以他王座法院大法官和枢密院成员的重任,但丝毫改变不了他用普通法约束王权的政治理想。1620年,柯克参与起草了权利请愿书,使之成为英国不成文宪法的一部分。2、2012年11月04
19、日,新华社发表题为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写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八次全会闭幕之际的长篇通讯,盘点党的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文章称,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坚决查处了薄熙来、陈良宇、刘志军、杜世成、郑筱萸、陈绍基、王华元、黄松有、王益、康日新、黄瑶、许宗衡等一批大案要案。反腐成为全党重大政治任务“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2003年1月28日,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就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
20、清醒的头脑,密切关注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始终站在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是每年的中央纪委全会,都要定期分析和研判反腐倡廉形势;中央领导同志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反腐倡廉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对各级党政干部的教育培训中,反腐倡廉形势始终是重点内容。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先后10次出席中央纪委全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央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国务院每年召开廉政工作会议,部署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工作。2012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给予薄熙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不管涉及到
21、谁,不论权力大小,都一查到底,决不姑息。监督重大决策和事项成常态文章说,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领导反腐倡廉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障了4万亿投资、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等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一次次监督检查维护了中央权威,保证了政令畅通: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监督检查工作中,给予741人党纪政纪处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的6万多个问题均按要求进行了整改。“正是在这些年,对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开展监督检查,逐渐成为一种常态的监督模式。”中央纪委研究室主任李雪勤说。既要“打老虎”又要“拍苍蝇”10月22日,广州市纪委宣布,被网友反映坐拥22套房产的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番禺分局政委蔡彬,已被免去职务,番禺区纪委已对其立案调查。从之前查办“天价烟”局长周久耕,到最近调查“表哥”杨达才、“房叔”蔡彬,针对群众反映强烈、关注度高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努力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每年的中央纪委全会,都会针对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明确部署,采取一系列务实有效的治理措施。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