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燕教学设计 海燕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一篇咏物抒情的记叙文。本单元所选课文都属于状物类记叙文。教学中我侧重引导学生体会状物记叙文的特点以描写和记叙为基本表达方式,描写时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素养是学生综合水平提高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的基础。本课通过各种语文活动(如:为学习小组取名字:为班级定口号:猜词游戏;为学习小组定吉祥物等)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创设情景,寓教于乐。一、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积累文学语言。2.理清思路,了解咏物抒情。3.吟诵品味,抓住事物特点。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状物记叙文的特点-描写
2、时抓住事物的特征,咏物抒情。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组标牌、小金星、图表。四、教学方法:1、 歌曲引入,激发读趣。2、 小组比赛,激发斗志。3、 猜词游戏,寓教于乐。4、 配乐朗诵,咏物抒情。5、 小组合作,解读探究。6、 精读画面,品味言美。7、 迁移训练,情感升华。五、教学过程:一、歌曲引入,激发读趣课前准备:教师引语:有对手才会有竞争,有竞争才会有进步。今天我们采取小组竞争的形式来学习郑振铎的海燕,每回答对一个问题,奖励一颗金星,贴在你们面前的小组标牌上,最后看你是“五星”还是“无星”。我们的口号是:(男)超越自我,挑战极限。 (女)团结一致,心心相连。(合)追求梦想,奋勇向前。上课
3、之前我们先轻松一下 ,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北国之春。(一) 导入乡关之思,乡愁之情,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感情。无论你身处何地,是繁华的都市,是富裕的异乡,是天涯,是海角,你心中最美好的永远是那片生你、养你的土地。乡愁为历代的文人雅士所吟咏,那么我们学过的思乡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借明月寄乡愁,那么郑振铎的乡愁是通过什么来写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海燕。(二)走进作者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 文学史家。福建长乐人。“五四”时期曾与瞿秋白等合编新社会。1921年与沈雁冰、王统照等组织文学研究会。1959年郑振铎文集出版。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第二卷
4、。(三)(三) 写作背景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迫害进步人士。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五月二十一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航行途中,作者放眼海天,发现了几只在海面上勇敢的斜掠翻飞的海燕,勾起了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于是写成了这篇咏物抒情的散文。(四) 猜词游戏,寓教于乐。通过猜词游戏评选最佳搭档,(规则同幸运五十二)的方式考察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达到积累文学语言的目的。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 问题引路:1. 文章中描绘了那几种小燕子?2. 作者以什么作为线索将它们串联起来?(二) 情景设置:观看flash动画,每组选派选手
5、配乐朗诵。(三) 问题点拨。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 引语:文章描绘了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那么它们在外形特点、活动背景、飞翔的姿势、憩息的姿态又和不同之处?作者又是如何描绘的呢?(二) 问题引路、小组探究。外形活动背景飞翔姿势憩息的姿态故乡的小燕子海上的小燕子(三) 交流解读。四、抓住特点、品味赏析:1、小燕子的外形特征。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2、抓住特点,品味赏析小燕子的飞翔姿势。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
6、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再几只却隽逸的在粼粼如縠纹的湖面横掠着,小燕子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的荡漾了开去。五、迁移训练,总结升华(一) 引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万物皆有灵性,都可触动你的情思,激起你强烈的倾诉愿望。那现在就拿起笔,把令你感动的物描绘出来,把它当作你们组的吉祥物,并对吉祥物说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感情。(二) 活动要求:1、 为本组确定吉祥物。2、 抓住吉祥物的特征进行描绘。3、 并对吉祥物说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感情。(三 )展示作品;附: 板书设计2 海 燕故乡的小燕子 乡 愁海上的小燕子附板书设计:2、海 燕故乡的小燕子 乡 愁海上的小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