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苏省省锡中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 古诗词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72612 上传时间:2025-01-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省锡中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 古诗词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省锡中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 古诗词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省锡中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 古诗词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省锡中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 古诗词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省锡中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 古诗词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苏省省锡中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 古诗词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这三首诗词。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指导朗读,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1、学生自由读诗。2、要求学生给诗歌划分节奏。3、教师示范朗读。4、师生齐读诗歌。三、读懂诗歌: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

2、以帆是悬挂之形。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四、赏析诗歌,把握情感:1、这是一首思乡诗。诗歌中哪些地方可以品味出这种感情,请结合相关诗句说一说。明确:(1) 首联:“客路”、“行舟”说明诗人并不在家乡,而是漂泊在外。那些四处漂泊的游子们,有的有家不能归,有的有家不愿归。远离亲人,异乡独居,遥望乡关,悲从中来。(2) 颈联: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

3、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3) 尾联: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思乡之情溢于言表。2、那么颔联写的是什么内容呢?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或者图画来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描绘的景象? 五、合作探究:1、读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预设:例如“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2、比较赏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

4、使人愁”相比,有何不同?说说道理。预设:提示: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六、背诵诗歌(看谁背得快)杜牧赤壁一、导入:认识另外一位唐代诗人: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引出诗题赤壁 二、读诗读通、读懂三、合作探究: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

5、个重要类型。许多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表现得形象含蓄而已。1、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明确: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赤壁之胜,自然不如杜牧所说的,“出于侥幸”,但诗人咏史,只是借题发挥,并非写历史鉴定。而杜牧这样写,显然有借史事以吐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的意思。四、背诵诗歌苏轼浣溪沙一

6、、 导入: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其源 。二、初次阅读明确阅读要求:第一步:读得字正腔圆,句句通顺;第二步:读得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第三步:读得意味深长,声声含情。1.咱们先来完成第一步。自己打开书本读一读。2.同桌相互读读,检查一下是否做到了字正腔圆,句句通顺。3.检查2个。三、二次阅读1.看来同学们把词的字、句都读正确,读通顺了,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词的上下两阙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吗?(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不同的内容我们能像刚才那样,用一样的语调,一样的语速读吗?2.细细再读“浣溪沙”,可以借助下面的注释弄懂词的

7、意思,用你的朗读,表现出不同内容的抑扬顿挫。3.检查朗读四、再次阅读1、浣溪沙上阂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画面有何特点?明确:山下小溪边,生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流涕细雨中杜鹃在啼叫。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2、下阔转入抒怀,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明确:由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师补充:作者写此词时,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之时,能有如此积极的人生观,豁达的胸怀,实在难能可贵。五、小结浣溪沙是苏轼元丰五年(1082年)被贬黄州期间所作。词的上阕写景,同时也烘托了自己被贬黄州的凄凉环

8、境和悲凉心情。暮雨萧萧,子规哀鸣,均是实写。从苏轼一生坎坷经历来看,他是一位“奋厉有当世志”(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的人物。他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重来吗?于是下阕转入抒怀,集中表现了他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即景抒慨,感悟人生哲理。千百年来,这首词像他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一样,不知给了多少身受挫折的人以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继续前行的信心,就是在今天,读了也让人倍受鼓舞。六、背诵诗歌七、拓展: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