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复述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2、合作、讨论、说话训练,探究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旨。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2、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教学重点 1、能结合文本内容,对父亲实践梦想的结果作出全面深刻的理解,并能宽慰父亲。2、能联系实际畅谈自己父母心中的“台阶”,培养理解感恩父母的情怀。 教学难点 1、能结合文中有关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评价父亲身上体现的感人精神。2、能结合文本内容,对父
2、亲实践梦想的结果作出全面深刻的理解,并能宽慰父亲。教学方法: 诵读法 、品读法 教学用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背影引读,畅谈父亲。 我们学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感受到了一位关心、爱护儿子的“父亲”形象,那么,你能说说生活在你身边的父亲的点滴琐事吗?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再来学习李森祥的小说台阶,来看看中国农民“父亲”又是怎样的形象?(板书标题) 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一 ):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出示
3、问题,整体感知。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三、情节复述,体会情感。 要求改用第三人称,抓住能表现人物主要特点的情节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要口齿清楚,内容连贯,并富于感情。复述之后可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对遗漏的内容进行补充。四、合作探究,研读赏析。设置问题情景一: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下面我们思考讨论一下,父亲这一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课文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小结归纳(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设置问题情景二: 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那么
4、多笔墨? 设置问题情景三: 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五、布置作业课后习题1、2第二课时一、语言品味,把握主题。1、语言品味:引导学生找出最受感动和最能表现父亲形象特点的语句,读一读,议一议。例:“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2、把握主题:设问:这篇小说要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只要言之有理即可):3、体会写法:请
5、同学们整理收获,体验学法。讨论归纳:个性化的描写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并突出文章的主题。把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4、 第五段中:父亲为何一年洗一次脚?为何洗了脚后觉得轻飘飘的,像踩在棉花上似的?5、 第13段最后一句说明了什么? 6、 第21段中为什么说父亲露出尴尬的笑? 7、 第26段中为什么父亲总觉得不对劲? 8、 第29段中为什么说父亲若有所失的模样? 9、 第30段的含义? 二、走进“父亲”,互动释疑。1、走进“父亲”: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三、总结全文。 台阶围绕“台阶
6、”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建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同时这篇小说,应当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进步。但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力还相对落后。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要全面实现小康,重点是农村,难点是农业,关键是农民。我们有责任关注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探究与练习”。 调查农村的经济现状。从农民家庭收入的角度,与改革开放之前比较,看有了哪些发展。写一份500字的调查报告。五、板书设计。 坚韧 自 要强 卑 节俭 漠勤劳 然物质的台阶 精神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