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时 超越崇拜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教师: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最富于模仿性的生物,人是借助模仿学习他最早的功课的。小的时候,我们可能模仿父母,上学后,我们可能模仿过老师,现在,我们也模仿自己心中的偶像。请大家回忆一下,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模仿过什么人? 引起学生的兴趣。 活动一:偶像两面看 教师: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偶像也不例外。你关注的偶像有不足吗? 将前面选出的 10 位明星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课前查找资料,或根据平时的所闻,寻找他们的优点和不足。课堂上,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将“优点”和“不足”分类记录在黑板上。 优点 不足 参加公益活动 偷税漏税 教师:
2、人无完人,明星也像常人一样,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 因为我们喜欢明星,往往忽视了他们的缺点,而只看到优点,甚至把缺点也看成是优点加以模仿。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事先查找明星或偶像成功的故事,课堂上进行交流。 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偶像。 活动二:分享一刻 具体活动方法见本备课系统中的活动设计“分享一刻”。教师总结: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经历失败和打击。今天你有崇拜的偶像,有心中的明星。不知道你想过没有,自己是否也会成为一颗明日之星。 了解偶像成功路程上的艰辛。 活动三:确立自我,成就自我教师: 要想成为明日之星,就要对自己有所了解,看看自己有哪些优势,可能成为
3、什么样的“星”;而且自己还要确定目标,制定计划。规划我们的明星之路,要从认识自我开始。认识自我,即指个人对自己的价值、目标、动机、计划、希望、要求的认识,包括个人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人际关系、交往水平等多方面的认识。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从自己的知识能力、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等方面较全面地剖析自己。 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组织“我的明星梦”自我设计活动,让学生设计自己未来的形象,说说自己是否会成为未来中学生心目中的“星”,希望他们崇拜自己哪些方面。 认识自我,懂得追星的目的应是超越明星。 课堂小结 用理性的态度看待明星,学习明星的优秀品质。超越崇拜,走自己的路,在未来的星空中,也会有一方属于我们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