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四课 秋天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3.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作者的情感,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秋天是一幅美好的图画、秋天是一首动人的情歌、秋天是一个感人的故事、秋天是一个美丽的梦境。秋天是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杜甫有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牧有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难以琢磨的善变女人:时而萧瑟凄清,时而丰收富足。秋天是个调皮捣蛋的淘气孩子,需要你睁大发现美的眼睛。那么今天
2、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何其芳先生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吧。 一、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震(zhn)落 丁丁(zhng zhng) 镰(lin)刀肥硕(shu) 栖(q)息 鳊(bin)鱼 乌桕(ji)芦篷(png) 满载(zi) 归泊(b) 寥(lio)阔枯涸(h) 清洌(li) 梦寐(mi)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1)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肥硕)(2)停留,休息。(多指鸟类)(栖息)(3)高远空旷。(寥阔)(4)干涸,没有水了。(枯涸)(5)水清。(清洌)(6)睡梦。(梦寐)3.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
3、7),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现在重庆万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一)诗歌朗读读“秋”: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先学生朗读然后师生一起点评朗读,纠正读音、节奏和重音)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
4、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二)整体感知探“秋”:自由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1.诗中共描写了几种景物?【交流点拨】露珠、伐木声、幽谷、镰刀、背篓、竹篱、瓜果、江面、冷雾、网、乌桕叶、桨、草野、蟋蟀、溪水、牛、牧羊女。2.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想像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这幅图画,并给这幅图取个名。【交流点拨】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牧女思恋图。3.通过这些画面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交流点拨】表现了作者对
5、秋天、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三)语言品析品“秋”:在诗中找到自己最喜欢或是感触最深的地方,读一读,并品析下列诗句。1.伐木声飘出幽谷。【交流点拨】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交流点拨】“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交流点拨】“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轻松、娴静的氛围。4.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交流点拨】一种理解是诗人故意用倒装,实际上应是以乌桕叶比喻青鳊鱼。另一种理解是江岸上的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
6、的是乌桕叶的影子。这里有虚有实,虚实相生,很有情趣。5.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交流点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6.秋天游戏在渔船上。【交流点拨】“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7.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交流点拨】“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课堂小结这是一首很美的秋之韵律,是一曲让人心动的秋之赞歌。它的美让我们从各个角度都能体验感受。它是美在声音:露珠震落的“滴答”声,伐木飘出的“丁丁”声,开心、爽朗的笑语声,婉转悠扬的木笛声交织成一曲“秋之歌”。 布置作业 1.请搜集你所学过的有关“秋”的古诗词。 2.学习本文后,请你结合你的感悟写一段描绘秋景的文字。 板书设计农家丰收图栖息清远秋 天 霜晨归渔图游戏清静少女思恋图梦寐清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