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备人备课成员七年级语文组全体备课时间课型 新授课上课时间课题陋室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2.背诵并默写陋室铭。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2.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背诵默写陋室铭教学手段多媒体、粉笔、黑板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点拨法学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一.新课导入陋室铭是一篇铭文。铭文很重视音韵,这篇文章通篇押韵,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想
2、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什么? 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1.答: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孔子云:何陋之有”。2.“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答:前两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妙在何处?答:“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4.“往来无白丁”包含什么感情?答: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
3、性所决定)5.全文首尾句有何关系?答:首句用了比兴手法,尾句与首句互相呼应。6.理解文意,说说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答:本文通过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充分证明了“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三. 联系生活,拓展训练。 本文有两种写作手法,总结并说出他们的特点?答:1.托物言志,层层铺垫。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颂扬“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幽雅动人景色,往来的“鸿儒”与“陋室”主人纵情谈笑的情形,“陋室”主人“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的情状,鲜明地展示
4、了“陋室”主人的精神生活风貌,既足以见“惟吾德馨”,又足以明“陋室”不陋。引用孔子的话,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的人居住,则陋室不陋,这是以“惟吾德馨”否定“陋室”之“陋”,把“惟吾德馨”的颂扬推向极致。本文借“陋室”抒发了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层层铺垫,主题十分突出。2.反向立意,不落俗套。 文章一开始便运用反向立意的手法,只字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极力表现“陋室”不“陋”。从“斯是陋室”归结到“何陋之有”,对“陋室”的“陋”字做了彻底否定。这种新奇别致的写法,是文章构思的精妙之处。四.总结 陋室铭这篇文章短小精悍,真不愧是铭中的
5、长者。文章短短9句话,81个字,但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真是太多了,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安平乐道的情趣等等。就让我们一起用朗读再来回味一下这篇文章。小结提高第三课时1、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那么称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如下图: 像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如6和-6,2和-2,都是互为相反数,也就是说6的相反数是-6,-2的相反数是22、随堂练习。3、小结。4、课后作业。板书设计山、 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 居室环境 清幽 交往人物 不俗 日常生活 高雅 教学反思优点:缺点:改进措施:作业布置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习作,大约100字左右。(提示:粉笔、石子、落叶、蜜蜂、莲花、松树等)